分享

是山非山有山无山

 鬼脸冰山 2015-05-10
六祖慧能的大弟子行思大和尚,曾以禅宗的标准语言讲说参禅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看山是山;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禅宗大师们传道,不是用棒子,就是用哑谜。好好说话不行吗?

据说禅宗曾有过一种旧习,新入门的弟子,要当堂回答大和尚的喝问,回答要不假思索,并且要接受猛烈的当头棒打,所谓“当头棒喝”由此而来。我理解,棒打是对愚顽的一种急救法,是一种高起点的启蒙方式,可以使昏昧者激凌凌受到一种震撼,使其心神迅速的醒觉。

哑谜又有什么好处呢?哑谜的特点是不明说,不直说,不全说;只给出提示,只给出线索,让你一下弄不懂,反复琢磨,不断体会,一旦开窍,便有一种忽然觉悟了的喜悦,同时,整个思悟的过程也是一种开智的过程, 大悟需要大智,于此可见,佛门的教育手段是相当高明的。

按标准说法,这种专属于禅门的 神叨叨,玄之又玄的格言警句叫“偈语”。往往大道很难于尽说,难于尽说之理最好的表达方式莫过于象征和比喻,受教者凭自己的修为以及心中福田的厚薄,参悟多少,领会多少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所思所悟又会反过来促动修为的进境,真可谓佛法高深。

回到主题。参禅悟道的第一重境界,行思大师说好比看山是山,什么意思呢?佛家认为,万物俱空,万象本出于虚妄之念,然而初入禅门,愚顽之心尚未得点化,仍被外物蒙蔽着,对虚无之物仍还当着真,当然看山便是山。山者世俗诸牵累之喻也。

进步从怀疑开始,经过反思,受过教训,开了慧眼,已经识破了,已经被冷水泼醒了,这时看山已不是山,痛悔曾被蒙蔽,庆幸已经觉悟,但心中,喜怒哀惧仍未彻底绝迹,自然仍未得禅的最高境界。

到了最高境界,心是空的,是山非山与我何干?物我已两忘,无念亦无言,看山还是山,似看亦非看,山已不入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