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叶粉虱在蔬菜上之发生与防治

 zsok 2015-05-11

银叶粉虱Bemisiaargencifolii为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之害虫,俗称,白蚊仔或白粉虱 ,因其危害南瓜后往往造成南瓜叶背呈银白色而得名。本虫原为烟草粉虱及tabaci的一个生理小种(B-biotype),于1994年由Bellows及Perring正式将其提升为新种。由于本虫生殖潜能高,体型细小,迁移能力强,主植物范围含56科500余种,其中粮作、蔬菜、花卉、特用作物等寄主植物经纪录者已达百余种,并且传播多种作物(圣诞红、西红柿、南瓜等)之病毒病害;族群密度甚高时,尚能诱发植物的黑煤病,因此,银叶粉虱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农业生态系中最重要的害虫。国内受害最剧的蔬菜作物有洋香瓜、胡瓜、南瓜、冬瓜、茄子、番茄、甜椒、芥蓝、甘蓝、花椰菜、苋菜、毛豆及菜豆等。


红眼是四龄若虫的特征



形态与生态

银叶粉虱成虫体呈淡黄色 体长约0.8 - 1.3 mm具2对翅翅上具白色腊

粉;休息时左右翅呈屋脊状但不相接触,因此可由虫体上方明显看到淡黄色的腹部背板。卵为长椭圆形,晶莹淡黄色,多直立于叶片背面,散生或数粒群聚。若虫体扁平呈不规则之长椭圆形一龄时为白色至淡黄色随龉期增加体色趋于淡黄色至黄色四龄若虫具明显的红色眼睛


于28℃的胡瓜植株上,银叶粉虱雌虫寿命约19-22日,一生可产125 -150粒卯,卯期约5日,若虫有4个龄期共约14日o-龄若虫具足,可自由活二龄时足退化多固着于叶背吸食植株汁液,羽化后之成虫可继续危害植株,或再飞至他株之新梢叶背产卵。成虫极易受惊扰,被干扰时多于植株上方或周围稍作盘旋后仍回原作物栖息,此外,成虫不擅长距离飞翔,长距离迁徒则必须依赖风力。


银叶粉虱于台湾地区可全年发生,以秋至春末为高峰期,高温或低温及长期雨均不利其生长,依台中区农业改良场期于胡瓜田调查之结果,本虫于中部地区每年有2次族群高峰,多出现于4月及10月上旬,受春雨及台风季节降雨的响,族群密度相对较低,且高峰期有延后出现的趋势。

粉虱蜜露诱发黑煤病



危害特点

银叶粉虱的若虫及成虫以刺吸式口器穿刺叶片表皮以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呈现黄白色斑点,当族群密度增高时,往往导致叶片卷曲黄化。此外,虫体吸食汁液后所排泄的碳水化合物(蜜露)喷布于叶片表面,致诱发煤污病,阻碍植株的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严重时导致植株枯萎死亡。根据国内外报告,银叶粉虱除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外,尚可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害,主要为西红柿黄化卷叶病毒及南瓜卷叶病毒。近年来国内西红柿生产面临严苛的冲击,其主要原因多数系由银叶粉虱传播西红柿黄化卷叶病毒(Yellow Leaf Curl)所造成罹病植株新梢扭曲、新叶黄化皱缩、植株生长势受阻、果实产量锐减且质量低劣,本病毒短期间内即可藉由银叶粉虱于西红柿园快速传播蔓延,农民的经济损失至巨。

番茄感染黄化卷叶病毒



防治发法

一、化学药剂防治

通常面对一新猖獗的害虫,化学药剂防治的确是快速有效且经济的选择,然而,大量而广泛地施用化学药剂,虽可收一时之效,但另一方面对害虫族群而书,也正提供高强度的选汰压力,使害虫族群得以发展出抗药性。银叶粉虱的防治药剂视作物种类而有不同之推荐,农友可参阅《植物保护手册》或其网络版(http://www..tw/htdocs/ppmtable/index.asp)选择最新的药剂资讯。施药宜在清晨成虫活动力较低时进行,药剂应喷及叶背虫体栖息处为佳,田边的植物或杂草等可能的藏匿处所应一并喷施。建议轮流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藉以延缓银叶粉虱抗药性的发展。


二、物理防治


粘板一直被应用于田间害虫的密度监测,以做为防治策略厘定的基准;国内农友长久以来则惯用以有色粘板防治田间害虫,希望藉由昆虫对不同光反射波长之趋性(Taxis)来诱引害虫以降低其对栽培作物之危害。台中农改场依试验结果推荐以黄色粘板诱杀银叶粉虱,田间粘板的应用方法,不论水平放置、垂直悬吊或卷成圆筒状,对银叶粉虱的诱引效果均相同,农友使用粘板时,考虑个人作业方便即可。而粘板于田间之悬挂高度,则以愈接近畦面的诱引效果愈好;以胡瓜田为例,悬挂于畦面上方3 0公分之粘板可诱集最大量的银叶粉虱。此外,田间每2公尺悬挂一片黄色粘板,对银叶粉虱族群之防治效果最佳。综观台湾的农业环境,将粘板诱引技术导入害虫综合防治策略之一环,用以节制粉虱族群密度,确有其实用价值。


三、栽培环境及植物营养

风不良之环境会提高银叶粉虱族群密度,尤其设施栽培应注重良好通风。由于银叶粉虱寄主广泛,田间周围的杂草或其他寄主植物常成为防治的死角,建议农友适时修剪或清除,以减少银叶粉虱的栖息处所。另有研究证明,植物体所合氮肥浓度过高时,将会提高银叶粉虱的繁殖率,因此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应有合理化施肥之观念,尤其不宜过量施用氮肥


四、生物防治

减少田间药剂使用的频度及数量,让天敌在环境中立足,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生物防治技术,已成为近年来研究防治银叶粉虱的另一趋势。台湾常见的东方蚜小蜂Eretmocerus orientalis已被证实具有抑制银叶粉虱族群发展的能力,若能配合对寄生蜂毒性较低的化学药剂,将使银叶粉虱的防治工作进入综合防治的时期。此外,台中农改场与中兴大学昆虫系合作,首次将本土性的捕食性类释放于网室内的胡瓜上,已证实可有效控制银叶粉虱的族群密度,并获得高质量的瓜实及稳定的产量。


粉虱成虫群集叶背


未来展望

台中区农业改良场积极研究结合化学防治(选择性杀虫及杀菌剂)、生物防治及非农药防治技术(粘板、矿物油剂等),针对不同蔬菜作物的生长特性,评估银叶粉虱的综合管理策略,除确保农产品产量外,并以降低化学药剂残留风险为首要目标,希望提升国产农产品质量并创造市场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