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谈】 闲话广州人

 昵称13390081 2015-05-11
【杂谈】 闲话广州人





  


    我作为四川人来谈广州人,怎样也有隔靴搔痒之嫌。只不过,几乎年年都要在广州呆上一阵子的缘故,就或多或少地对广州人有了点大致的印象。当然,一切都仅是印象而已,是不足为训的。

    作为单个的广州人,绝不具有代表性,但作为一个群体,其中就必定有某种共性。就以衣、食、言而论,其特点还是颇为鲜明的。

  
    广州人的衣着,依我的观察,中老年以上无论男女——年轻人除外——其实都非常随意,尤其在大热天,很少在中老年以上的广州人中发现衣冠革履、时髦新潮的人。据说在广州,穿着讲究的人均是外地人,当然不是指外地普遍性以体力谋生的打工仔,而是指那些公司职员或这样那样的“老板”。广州虽然与港澳近在咫尺,虽然满大街大步流星地走着不少的“洋人”,但却鲜见“西风东进”,随眼即可看见的是过了时的拖鞋、凉鞋、布鞋,还有连其它城市的人早已不穿的抖抖衣、梭梭裤、甚至中山装,甚至裤腿提得老高等等物象,都如影随行地跟着广州人。尤其当你到里弄小巷的菜市场逛一逛,假若屏掉外面森林般的高楼大厦,就如同置身于乡间小镇一样,连大都市的影子都荡然无存。不过,深入推敲,这或许又是一种定力使然,见得多了,一切就自然而然地回归平淡,即使在公交车上,如果某位太爷或太婆身边坐着一位黑人或白人,也仅是随意地笑一下或点下头,并无异样的感觉,就像长期相处在一起似的。这种随意,事实上非常地好,广州人随意,外面来的人跟着也随意,就是说,你根本用不着担心这里会像某些城市那样,给你来个衣帽取人。这或许才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了广州人大巧若拙、大道至简的基本风范。
  
    然而,广州人衣着虽不讲究,饮食却毫不马虎。“吃在广州”之说,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深味究里。甚至可以这样说,吃在广州是一种情结,舍弃了吃就不成其为广州。这里人的吃,最集中即体现在“早茶”上。所谓的“早茶”,并不是其它地方的茶庄,“茶”就是“茶”,与饮食无关,而广州的“早茶”均是设在酒楼和酒店,因此“早茶”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和称谓,它真正涵盖的是好几十种小吃。我每次在广州,都要在不同的酒店吃“早茶”,每一处地方人都相当多,如同开大会一般,很难一下找到位置,总要几经周折才能落到实处。不过,“早茶”到底因了一个“茶”字,“茶”是如论如何要上的,就算你不吃“茶”,每人十元钱的“茶位费”也必须算上。“早茶”的小吃之多,难以胜计,粉蒸类有粉蒸鸡翅、粉蒸鸡爪、粉蒸肥肠、粉蒸排骨、粉蒸牛羊肉、粉蒸甜鸡、粉蒸鳝鱼等等;油炸油煎类有油炸芝麻糯米糕、油炸玉米糕、油炸小麻花、油煎荷包蛋、油煎小黄鱼等等;面食类有小笼酥虾饺、水晶饺、紫菜包、叉烧包、烧麦、紫茶包饭、日式饭团等等、等等,可以说是花样繁多、要有尽有。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即每样食品都很精致,都与色、香、味融为一体,完全符合孔子“食不厌精”的饮食原则。而且,广州人吃“早茶”,并不像外地人一坐下就上小吃,他们先是要真正地品一会茶再上小吃。如是一个人,便一边品茶,一边或翻翻报纸杂志,或凝目养神;如是两人以上,就要边喝茶,边聊天,哪怕“今天天气哈哈哈”也行,言谈间有一种什么都放下了的那种心无旁鹜的意韵,待得这些程序完毕后,然后才一道一道地上早点、品早点。真的,你看广州人品“早茶”,确有一种况味,是唯其独有,代代相传的那一种况味。就是说,什么东西都不是一天炼成的。
  
    广州话,自然是粤语,而粤语对外地人来说也就如同“外语”。看电视时,伴着字幕还可以按图索骥,从一些模模糊糊的音节中,还能听清楚一些意思,但一旦没有了字幕,就几乎一个字也听不明白。其实,粤语也没有我们常见的外地人学的那么夸张,你看广州人在一起聊天,尤其是老头老太,尾音根本没拖那么长,照样平实舒缓。不知什么原因,我听广州人说话,就觉得这种声音或许不会吵架,因为按音节频率的强弱算,我觉得是弱多于强;北方人的尾音容易落在“强”上,广州人的尾音则是更多落在“弱”上。这当然仅是我个人的感觉。不足为训。或许正是因了这种“弱”,广州人就极少具有强势傲人、颐指气使的习惯,加之随意随性,因而脑子里也就极少谁是广州人谁是外地人的概念,也很难因此而划出若干等级的地域概念。我每次进商店或菜场,他们不无例外地都会用粤语给我说话,那意思很明白,以为都是广州人。于此,只能作两点猜测,要么是大智若愚,要么是无心或者说无意辩析。这一点上,他们远不如四川成都人,在成都,即令“引车卖浆者流”,他们一眼就可看出你是本地人或是外地人,甚至还可看出你是本地东、南、西、北哪之角(即郊区)的人,然后因此而放出不同的眼色。粤语的优劣,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评判,某一种东西在某一个地方流行,就说明它有其深厚的基础。有次坐出租车,司机正播放着粤语评书,其抑扬顿挫刚好与普通话说评书相反,强弱倒了个,刚觉得该重的时候它轻下来,一俟该轻,它又猛地重了上去,绕去绕来给人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很想笑,事实上心里一直在笑,从上车一直笑到下车。在广州,播放的电视有大量的粤语栏目,极少配有字幕,比如我喜欢看的英超,一场下来,除了踢球,脑子里搅和着的就是一大堆粤语,就自然给我留下了一大堆遗憾。这,我当然不会去责怪别人,因为它是在为几千万会粤语的人服务,什么事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一切就释然了。
  
    以上的衣、食、言三点,就是对广州人实质性地抽象。谁到广州,特别是第一次去广州,都会突出地感受到这三点。当然,广州人还有许多的特点,比如有经济头脑,比如会做生意,比如精打细算等等。至于不足,怎么说呢,或许也有的,或许就是在忙忙碌碌中忽略了精神的成份,他们的精神养料,说到底,绝大多数就是港台那些浅薄滑稽的轻喜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