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律例话》新修

 杏坛归客 2015-05-11

近体诗的用韵

近体诗的韵脚在偶句。首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

通首不换韵的为一韵(本韵)到底。首句用旁韵的为首句借韵。诗中用邻韵的为押通韵(邻韵通押)。

律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今人多认为近体诗只用平声韵,其实古人也有不少用仄声韵的近体诗。(见仄韵律绝、仄韵律诗一节)

一韵到底

首句不用韵的五言律绝: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新”“人”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一真”韵部。

题诗后

·贾岛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流”“秋” 在平水韵下平声“十一尤”韵部。

首句不用韵的七言律绝: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闻”“君”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二文”韵部。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杜甫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梅”“栽”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一灰”韵部。

首句用韵的五言律绝:

婕妤怨

·皇甫冉

花枝出建章,凤辇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双娥几许长。

“章”“阳”“长” 在平水韵上平声“七阳”韵部。

关山月

·戴叔伦

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

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

“营”“城”“声” 在平水韵下平声“八庚”韵部。

首句用韵的七言律绝:

题青泥市壁

·岳飞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贞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牛”“仇”“侯” 在平水韵下平声“十一尤”韵部。

石灰吟

·于谦

千锤百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山”“闲”“间”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五删”韵部。

 首句不用韵的五言律诗:

 泊白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冥烟。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烟”“眼”“边”“鹃” 在平水韵下平声“一先”韵部。

即事

·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动,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平”“明”“生”“城” 在平水韵下平声“八庚”韵部。

首句不用韵的七言律诗:

咏怀古迹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高”“毛”“曹”“劳” 在平水韵下平声“四豪”韵部。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逢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欢,隔篱呼取尽余杯。

“来”“开”“醅”“杯”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灰”韵部。

首句用韵的五言律诗: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行”“明”“生”“兵” 在平水韵下平声“八庚”韵部。

没蕃故人

·张籍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支”“师”“离”“旗”“时” 在平水韵上平声“四支”韵部。

首句用韵的七言律诗: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经”“星”“萍”“丁”“青” 在平水韵下平声“九青”韵部。

 书怀

·张煌言

一剑横磨近十霜,端然搔手看天狼,

勋名几误乘槎客,意气全轻执戟郎。

圯上书传失绛灌,隆中策定起高光。

山河纵破人犹在,试把兴亡细较量!

“霜”“狼”“郎”“光”“量” 在平水韵下平声“七阳”韵部。

首 句 借 韵

唐中期的格律诗多以本韵到底,首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因其首句用韵的要求不太严格,后来就出现了首句用邻韵的格律诗。

唐宋绝、律首句有借邻韵的(有人谓之衬韵),也有借“别韵”的。首句借邻韵的谓之“孤雁出群”,首句借不相邻的韵或可谓之“孤雁入群”(有人谓末尾句借韵为“孤雁入群” )

“出群”乃群内之雁(邻韵),“入群”乃群外之雁(别韵)

因前人没有“入群” 之说,余且以借“别韵”述之。

 首句借“邻韵”的五言律绝:

春怨

·金绪昌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首句的“儿” 在平水韵上平声“四支”韵部。二、四句的 “啼”“西” 在平水韵上平声“八齐”韵部。(“支” 古通“齐”)

题信上人春兰秋蕙二首(其一)

·揭傒斯

深谷暖云飞,重岩花发时。

非因采樵者,那得外人知。

首句的“飞” 在平水韵上平声“五微”韵部。二、四句的“时”“知” 在平水韵上平声“四支”韵部。(“微”古通“支”)

首句借“邻韵”的七言律绝:

思江南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首句的“青” 在平水韵下平声“九青” 韵部。二、四句的“情”“明” 在平水韵下平声“八庚” 韵部。(“青”古 通“庚”)

清明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首句的“纷”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二文”韵部。二、四句的“魂”“村”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三元”韵部。(“文”古通“元”)

首句借“邻韵”的五言律诗: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首句的“中” 在平水韵上平声“一东”韵部。二、四、六、八句的“浓”“钟”“峰”“松” 在平水韵上平声“二冬”韵部。(“东”古通“冬”)

 访张山人

·苏轼

万木锁云龙,天留与戴公。

路迷山向背,人在西东。

荠麦馀春雪,樱桃落晚风。

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

首句的“龙” 在平水韵上平声“二冬”韵部。二、四、六、八句的“公”“东”“风”“中” 在平水韵上平声“一东”韵部。(“东”古通“冬”)

首句借“邻韵”的七言律诗:

感时三首(其三)

·方干

世途扰扰复憧憧,真恐华夷事亦同。

岁月自消寒暑内,荣枝尽在是非中。

今朝犹作青襟子,明日还成白首翁。

堪笑愚夫足纷竞,不知流水去无穷。

首句的“憧” 在平水韵上平声“二冬”韵部。二、四、六、八句的“同”“中”“翁”“穷” 在平水韵上平声“一东”韵部。(“东”古通“冬”)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首句的“妍” 在平水韵下平声“一先”韵部。二、四、六、八句的“园”“昏”“魂”“尊”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三元”韵部。(“先”古通“元”)

首联借“邻韵”的五言律诗: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独歌五柳前。

第一联的“湲”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三元” 韵部(《佩文诗韵》作“湲”, 元、删、先韵通)。第二、三、四联的“蝉”“烟” “前” 在平水韵下平声“一先” 韵部。(“元”古通“先”)

送客之江西

·郑锡

 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

 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唐处,知君路不迷。

第一联的“涯” 在平水韵上平声“九佳” 韵部(涯又在“支”、“麻”韵部)。第二、三、四联的“低”“西”“ 迷” 在平水韵上平声“八齐” 韵部。(“佳”古通“齐”)

首联借“邻韵”的七言律诗:

无题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园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第一联的“缝” 在平水韵上平声“二冬”韵部。第二、三、四联的“通”“红”“风” 在平水韵上平声“一东”韵部。(“东” 古通“冬”)

寄答王仲仪太尉素

·欧阳修

  丰乐山前一醉翁,余龄有几百忧攻。

  平生自恃心无愧,直道诚知世不容。

  换骨莫求丹九转,荣名半在禄千钟。

  明年今日如寻我,颍水东西问老农。

第一联的“攻” 在平水韵上平声“一东” 韵部。第二、三、四联的“容”“钟”“农” 在平水韵上平声“二冬韵部。(“东”古通“冬”)

首句借“别韵”的七言律绝:

伊川歌

·王维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寄书。

首句的“思” 在平水韵 上平声“四支”韵部。二、四句的“余”“书” 在平水韵上平声“六鱼”韵部。(“支”“ 鱼”不是邻韵)

              七里泷

                      ·蒋士铨

七里严滩绕富春,压篷青重乱山横。

桐江水似离心曲,一片风帆万橹声。

首句的“春”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一真” 韵部。二、四句的“横”“声” 在下平声“八庚” 韵部。(“真”“庚” 不是邻韵)

首句借“别韵”的五言律诗:

北青萝

·李商隠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首句的“崦” 在平水韵下平声“十四盐”韵部(“崦” 有 仄读一说,但韵书无载)。二、四、六、八句的“僧”“层”“藤”“憎” 在平水韵下平声“十蒸”韵部。(“盐”“蒸”不是邻韵)。

这首诗中的北青萝地处崦山,残阳也只能“西入崦”了。

             朱瑶画文殊普贤(其二)

·苏轼

妙迹苦难寻,兹山见几层。

乱峰螺髻出,绝涧阵云崩。

措意元同画,观空欲问僧。

莫教林下意,终老叹何曾。

首句的“寻” 在平水韵下平声“十二侵”韵部。二、四、六、八句的“层”“崩”“僧”“曾” 在平水韵下平声“十蒸”韵部。(“侵”“ 蒸”不是邻韵)

首联借韵的律诗可视为押通韵。

首句借“别韵”的七言律诗:

九日落星山登高

五代·徐铉

  秋暮天高稻成,落星山上会诸宾。

  黄花浮酒依流俗,白发滿头思古人。

  岩影晚看云出岫,湖光遥见客垂纶。

  风烟不改年长度,终待林泉老此身。

首句的“成” 在平水韵下平声“四庚”韵部。二、四、六、八句的“宾”“ 人”“ 纶”“ 身”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一真”韵部。(“庚”“ 真”不是邻韵)

用前韵招蕃叟弟(其二)

·陈傅良

 落花风雨奈愁何,愁亦不应缘落花。

 尚可流觞追曲水,底须占似长沙。

 无人晤语鸟乌落,为我食贫楼笋佳。

 休说关河无限恨,腹非空怒道旁蛙。

首句的“何” 在平水韵下平声“五歌”韵部。二、四、六、八句的“花”“沙”“蛙” 在平水韵下平声“六麻”韵部。(“歌” “麻”不是邻韵)。“佳” 在上平声“九佳” 韵部,此诗亦可视为邻韵通押。

首句借“别韵” 的排律:

             洛中贻朝校书衡

·储光羲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

  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旁。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

  屡言湘去远,不觉生朝光。

首句的“中” 在平水韵上平声“一东”韵部。其余的韵字均在下平声“七阳” 韵部。(“阳”“东”不是邻韵)

由此可见,特殊情景下(受专用词所限),首句也可借“别韵”。

首句借韵,可视为用韵的变格。首句本可不用韵,用“平” 或可认作是用“声” 不用韵。

首句借邻韵的律体诗较常见。首句借别韵的律体诗较少见。初学者慎用。

邻韵通押

清·朱彝尊《与魏善伯书》云:“古人分韵虽严,通用甚广。”

押通韵的五言律绝:

平蕃曲

·刘长卿

绝漠大军还,平沙独戍闲。

空留一片石,万古在燕然。

第一句的“还”,第二句的“闲”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五删”韵部。第四句的“然” 在平水韵下平声“一先”韵部。有人称这种用韵格为“孤雁入群”。(“删”古通“先”)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终冬复历青。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第二句的“青” 在平水韵下平声“九青”韵部。第四句的“人”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一真”韵部。(“青”古通“真”)

押通韵的七言律绝: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人何处来。

第一句的“回”, 第四句的“来”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灰”韵部。第二句的“衰”(有两读,所追切,弱也;又楚危切,灭也)在平水韵上平声“四支”韵部。(“灰”古通 “支”)

今有“衰”入“十灰”韵一说,但韵书未载。

             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第一句的“儿”,第二句旳“眉” 在平水韵上平声“四支”韵部。第四句的“妃” 在平水韵上平声“五微”韵部。(“支” 古通“微”)

押通韵的五言律诗:

客旧舘

·杜甫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

 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

 风噪何时卷,寒砧昨夜声。

 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第二句的“亭”,第四句的“青”,第八句的“冥” 在平水韵下平声“九青”韵部。第六句的“声” 在平水韵下平声“八庚”韵部。(“青”古通“庚”)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

. 苏轼

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

冰崖落屐齿,风叶乱裘茸。

万顷穿银海,千寻度玉峰。

从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

第二句的“龙”,第四句的“茸”,第六句的“峰” 在平水韵上平声“二冬”韵部。第八句的“宫” 在平水韵上平声“一东”韵部。有人称这种用韵格为“孤雁入群”。(“东”古通“冬”)

押通韵的七言律诗:

与欧育等六人饮酒

·苏轼

 忽惊春色二分空,且看尊前半丈红。

 苦战知君便白羽,倦游怜我忆黄封。

 年来齿发老未老,此去江淮东复东。

 记取六人相会处,引杯看剑步生风。

第一句的“空”,第二句的“红”,第六句的“东”,第八句的“风”在平水韵上平声“一东”韵部。第四句的“封”在平水韵上平声“二冬”韵部。(“东”古通“冬”)

插花吟

·邵雍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函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第一句的“卮”,第二句的“枝”,第四句的“时” 在平水韵上平声“四支”韵部。第六句的“菲”, 第八句的“归” 在平水韵上平声“五微”韵部。(“支”古通“微”)

有人说,押通韵的律诗多见于唐宋人的诗集中,其实明朝亦有押通韵的律诗。如:

春日过宋诸陵

徐渭

 落日愁山鬼,寒泉锁殡宫。

 魂犹惊铁骑,人自哭遗弓。

 白骨夜半语,诸臣地下逢。

 如闻穆陵道,当日悔和戎。

第二句的“宫”,第四句的“弓”,第八句的“戎” 在平水韵上平声“一东”韵部。第六句的“逢” 在平水韵上平声“二冬”韵部。(“东”古通“冬”)

上面几首诗的作者贺知章、杜甫、欧阳修、徐渭都有能力“本韵到底”,之所以押通韵,也可能是为“意”所迫。

清时有人认为押通韵“错韵”。如:曹雪芹的《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探春见香菱苦吟“十四寒”韵的咏月诗,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闲闲吧。”香菱答道:“闲字是‘十五删’,错了韵了!”

尽管如此,清诗中也能找到押通韵的诗。例如:

绝句

汪士慎

 目眩心摇寿外翁,兴来狂草活如龙。

 胸中原有烟云气,挥洒全无八法工。

第一句的“翁”,第四句的“工” 在平水韵上平声”“东”韵部,第二句的“龙” 在平水韵上平声“二冬”韵部。(“东” 古通“冬”)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邻韵通押)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郭绍虞《校释》摘引《湖素杂记》:“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单出单入,两句一换韵者为单葫轳;双出双入,四句一换韵者为双辘轳);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矣。’”

进退韵  两韵并用,一前一后。例如:

送唐介

·李师中

 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

 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

 并淤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

 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

第一联的“难”与第三联的“寒”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四寒”韵部。第二联的“山”与第四联的“还”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五删”韵部。(“寒”古通“删”)

 庚子荐讥(其三)

·戴复古

 去岁未为歉,今年始是凶。

 谷高三倍价,人到十分穷。

 险淅矛头米,愁闻饭后钟。

 新来慰心处,泷麦早芃芃

第一联的“凶”与第三联的“钟” 在平水韵上平声“二冬”韵部。第二联的“穷”与第四联的“芃” 在平水韵上平声“一东”韵部。(“东”古通“冬”)

辘轳韵《辞源》辘轳格辞条:“作诗用韵的一种格式。取音近可以通押的合并而用,八句中四个韵脚,头二韵用一个韵,次二韵脚用另一个韵者,称辘轳格;隔句递换用韵者,称进退格。”

 例如:

重九日雨仍 菊花未开 用辘轳体

·杨万里

良辰巧与赏心违,四者能并自古稀。

恰则今年重九日,也应黄菊两三枝。

闭门幸见吹乌帽,有酒何须望白衣。

政坐隔城风雨句,平生不喜老潘诗。

第一联的“稀” 与第三联的“衣” 在平水韵上平声“五微” 韵部。第二联的“枝” 与第四联的“支” 在平水韵上平声“四支” 韵部。(“微”古通“支”)

这首“辘轳韵” 例诗与《沧浪诗话》的“进退格” 例诗同属一种用韵格。由此,余认为“进退格” 当是“辘轳韵”中的“单辘轳格”。

谢送宣城笔

·黄庭坚

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

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

漫投墨客摹科斗,胜与朱门饱蠹鱼。

愧我初非草玄手,不将闲写吏文书。

第一联的“须”与第二联的“无” 在平水韵上平声“七虞”韵部。第三联的“鱼” 与第四联的“书” 在平水韵上平声“六鱼” 韵部。(“虞”古通“魚”)

这首辘轳韵,双出双入,当视为“双辘轳格”。

葫芦格先二后四,此格或可用于十二句的排律。

这种用韵格很可能是古人的“戏作”。王力先生批评这种用韵格是“作茧自缚”。

唐宋诗人作格律诗大都一韵到底。押通韵或是诗人为达意而为之。

邻韵通押可视为用韵的“变格”,古人这种用韵的自由度几乎相当于现今试行的“新韵”。

唐之《切韵》将平声韵部分为54个,宋之《广韵》将平声韵部分为57个,明之《洪武正韵》将平声韵部分为22个,今之《佩文诗韵》将平声韵分为30个。依《切韵》《广韵》《洪武正韵》来看历代律体诗的用韵,古人押通韵的律体诗那就更多了。

和诗用韵

和荅他人诗作的诗称为和诗。

和诗分不限韵与限韵两种。不限韵的和诗同题而不同韵,限韵的和诗同题而且同韵。

不限韵的和诗:

和袭美《女坟湖》

·陆龟蒙

水平波淡逸回塘,鹤殉人沉万古伤。

应是离魂双不得,至今沙上少鸳鸯。

附:袭美(皮日休,字袭美)《女坟湖》:

万贵千奢已寂寥,可怜幽愤为谁娇。

须知韩重相思骨,直在芙蓉向下消。

唐·皮日休《女坟湖》用的是平水韵中的下平声“二萧”韵。陆龟蒙《和袭美女坟湖》用的是平水韵中的下平声“七阳”韵。

限韵的和诗分和韵与步韵。

限韵的和诗(和韵的诗同韵不同字):

和邵光允《过望岳园》

·谭宏宪

石倾迷洞口,路已失桃园。

一阁堪容膝,三花欲入轩。

会心宁在远,长啸却忘言。

竟日淹留处,泉声未觉喧。

附:清·邵光允《过望岳园》:

丘壑耽清兴,兰亭剩有园。

林深绿到郭,舟小水当门。

古洞空音杳,残碑手迹存。

先民留韵事,荒落共谁论。

这两首诗用的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声“十三元”韵。

步韵(又称次韵、原韵)的和诗要求同韵、同字。

和袭美《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其三)

·陆龟蒙

荒柳卧波浑似烟,宿云遮坞未全痴。

云情柳意萧萧会,若问诸余总不知。

附:袭美《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其二):

绝壑只怜白羽傲,穷溪唯觉锦鳞痴。

更深尚有通樵处,或是秦人未可知。

这两首诗用的都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声“四支”韵。

另外,还可以用仄韵和平韵诗。例如:

和乐天《折剑头》

·元稹

君得折剑,一片雄心起。

诅忆铁纹龙,潜在延津水。

风云会一合,呼吸期万里。

雷震山岳碎,电斩鲸鲵死。

莫但宝剑头,剑头非此比。

这首诗用的是平水韵中的上声“四纸”韵。

附:唐·白居易《折剑头》:

拾到折剑头,不知折何由。

一握青蛇尾,数寸碧烽头。

疑是斩鲸鲵,不染刺纹虬。

缺落泥土里,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句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这首诗用的是平水韵中的下平声“十一尤”韵。

自己按已作诗的诗韵,再作一首或几首用原韵和自己的诗,称“叠韵”。例如:

新城道中二首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河水清。

西岭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这两首诗同韵同字。

在平水韵里,平声“四支”韵中的“支”“为”“奇”,“九佳”韵中的“佳”“怀”,“十灰”韵中的“灰”“才”“能”(读tai),“十三元”韵中的“元”“门”,读起来音调并不和谐。尽管如此,现在依旧韵作格律诗,仍须用本韵部的韵字。

近体诗的对仗

近体诗的对仗主要是律诗的对仗。五律、七律每首八句,共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律诗要求颔联、颈联用对仗。

对仗有正格与变格

正格

五律、七律中间两联(颔联、颈联)用对仗的为“正格”。

颔联、颈联用对仗的五律: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仄仄平平仄),

青山郭外斜(平平仄仄平)。

开轩面场圃(平平仄平仄),

把酒话桑麻(仄仄仄平平)。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仄平平仄仄),

业复五铢钱(仄仄仄平平)。

得相能开国(仄仄平平仄),

生儿不象贤(平平仄仄平)。

凄凉蜀故伎,

来舞魏宫前。

颔联、颈联用对仗的七律: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沾芙蓉水(平平仄仄平平仄),

密雨斜侵薜荔墙(仄仄平平仄仄平)。

岭树重遮千里目(仄仄平平平仄仄),

江流曲似九回肠(平平仄仄仄平平)。

共来百粤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平平仄仄平平仄),

蜡炬成灰泪始干(仄仄平平仄仄平)。

晓镜但愁云鬓改(仄仄仄平平仄仄),

夜吟更觉月光寒(仄平仄仄仄平平)。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变格

五律、七律多于两联用对仗或少于两联用对仗的为“变格”。

首联、颔联、颈联用对仗的律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仄仄平平仄),

行舟绿水前(平平仄仄平)。

潮平两岸阔(平平仄仄仄),

风正一帆悬(平仄仄平平)。

海日生残夜(仄仄平平仄),

江春入旧年(平平仄仄平)。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平平仄仄仄平平),

莺啭皇州春色阑(平仄平平平仄平)。

金阙晓钟开万户(平仄仄平平仄仄),

玉阶仙仗拥千官(仄平平仄仄平平)。

花迎剑佩星初落(平平仄仄平平仄),

柳拂旌旗露未干(仄仄平平仄仄平)。

独有凤凰池上客,

阳春一曲和皆难。

颔联、颈联、尾联用对仗的律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仄平平仄平平仄),

漫卷诗书喜欲狂(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仄仄仄平平仄仄),

青春作伴好还乡(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穿巫峡(仄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阳向洛阳(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尾联用的是“流水对”。

咏怀古迹(其三)

·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多是几多

邓攸无子寻知命(仄平平仄平平仄),

潘岳悼亡犹费词(平仄仄平平仄平)。

同穴冥何所望(平仄仄平平仄仄),

他生缘会更难期(平平平仄仄平平)。

唯将终夜长开眼(平平平仄平平仄),

报答平生未展眉(仄仄平平仄仄平)。

颈联用对仗的律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仄仄平平仄),

披衣觉露滋(平平仄仄平)。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月夜

·杜甫

今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平仄平平仄),

清辉玉臂寒(平平仄仄平)。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此诗颔联为流水对。

有人称这种首联与颔联、尾联不用对仗的律诗为“蜂腰格”。

 首联与颈联用对仗的律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平仄仄平平),

风烟望五津(平平仄仄平)。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仄仄平平仄),

天涯若比邻(平平仄仄平)。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一百五日夜对月

·杜甫

无家对寒食(平平仄平仄),

有泪如金波(仄仄平平平)。

斫却月中桂,

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仄平仄平仄),

想象颦青蛾(仄仄平平平)。

牛女漫愁思,

秋期犹渡河。

有人称这种颈联与首联用对仗的律诗为“偷春格”。

四联全不用对仗的律诗: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坛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今有人称四联全不对仗的律体诗为“散体律诗”。

四联全用对仗的律诗(此格为唐·宗楚客首用,后人称之为“宗楚客格”):

奉和幸安公主山庄应制

宗楚客

 玉楼银榜枕严城(仄平平仄仄平平),

 翠盖红旗列禁营(仄仄平平仄仄平)。

 日映层岩图画色(仄仄平平平仄仄),

 风摇杂树管弦声(平平仄仄仄平平)。

 水边重阁含飞动(仄平平仄平平仄),

 云里孤峰类削成(平仄平平仄仄平)。

 幸睹八龙游阆苑(仄仄仄平平仄仄),

 无劳万里访蓬瀛(平平仄仄仄平平)。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平仄平平平仄平),

 渚清沙白鸟飞回(仄平平仄仄平平)。

 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悲秋常作客(仄仄平平平仄仄),

 百年多病独登台(仄平平仄仄平平)。

 艰难苦恨繁霜鬓(平平仄仄平平仄),

 潦倒新停浊酒杯(仄仄平平仄仄平)。

 

音步相对,同门类的名词相对,对应词的词类相同,句子节奏相同,句法结构相当的对仗称为工对。

音步相对

如唐·王之焕《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 入海 流。”出句的音步是仄平仄,对句的音步是平仄平。

再如唐·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 下,不尽 长江 滚滚 来。”出句的音步是平仄平仄,对句的音步是仄平仄平。

同门类的名词相对

如宋·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的颔联:“残云归太华(华,仄读),疏雨过中条。”上联的“云”与下联的“雨”同属名词中的天文门类。上联的“太华”与下联的“中条”同属名词中的地理门类。

再如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上联的“风” 与下联的“雨” 同属名词中的天文门类,都是附加式合成词。上联的“芙蓉” 与下联的“薜荔”(木莲)同属名词中的百花门类,都是联绵词。

颜色词相对

如唐·杜甫《舟月对驿近寺》的颔联:“金刹青枫外,朱楼白水边。”上联的“青”与下联的“白” 都是颜色词。

再如杜甫《狂夫》的颔联:“风含翠筿娟娟静,雨裒红蕖冉冉香。”上联的“翠”(青绿色)与下联的“红”相对。

方位词相对

如唐·杜甫《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的颔联:“剑阁星桥北,松州雪岭东。”上联的“北”与下联的“东” 都是方位词。

再如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夾溪居人》的颔联:“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上联的“里” 与下联的“中” 都是方位词。上联的“鸟” 两用, 一去一来,当句成对;下联的“人” 两用, 一歌一哭,当句成对。

有人称这种一句之中,两个相同的字间隔使用成对为“掉字对”。

数量词相对 (今将数词与量词统称为数量词)

如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的颈联:“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上联的“列郡”(列含有数目)与下联的“三朝” 都是数量词。

再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鸝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 “一行”“千秋”“ 万里” 都是数量词。四句两联,使用了数量词对、颜色词对、同门类名词对、动词对、方位词对。

动词相对

如唐·杜甫《登岳阳楼》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上联的“坼”与下联的“浮” 都是动词。上句的吴对楚,东对南;下句的乾对坤,日对夜,两句都运用了“句中对”。

再如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遇李曹》的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上联的“来” 与下联的“去” 都是动词。

形容词相对

如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的颈联:“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上联的“浅” 与下联的“深” 都是形容词。

再如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其一)的颔联:“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上联的“远” 与下联的“高” 都是形容词。两句都是无主句。

叠音词相对

单音的形容词、动词相叠。如:悠悠、淡淡、滚滚、冉冉、潇潇、茫茫等。

如唐·崔颢《黄鹤楼》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上联的“历历”与下联的“萋萋”都是叠音词。两句都是同类型的不完全句。

再如宋·苏轼《书刘君射堂》的颈联:“寂寂小轩蛛网遍,阴阴垂柳雁行斜。”上联的“寂寂” 与下联的“阴阴” 都是叠音词。

联绵词相对

两个单词连缀成义。如:蝴蝶、鹦鹉、嵯峨、逶迤、玲珑、芙蓉等。

如唐·李商隐《落花》的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上联的“参差” 与下联的“迢递”都是连绵词。

再如清·屈大均《珠江春泛作》的颈联:“洲爱琵琶风外语,沙怜茉莉月中香。”上联的“琵琶” 与下联的“茉莉” 都是联绵词。

重叠词相对

两个单音名词相叠,如:村村、年年、家家、户户、岁岁,人人等。

如唐·王绩《野望》的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上联的“树树”与下联的“山山”都是重叠词。上下联的音步都是二一二。

再如清·吴兆骞《帐夜》的颔联:“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昏夜夜笳。”上联的“年年” 与下联的“夜夜” 都是重叠词。

音步相同,结构相同,词类相同,名词门类不同的对仗也可视为工对。

清·李渔的《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过天星似箭,吐魄月似弓。玉笛弄残仙子月,紫箫吹断美人风。”

其中,颜色词对颜色词(白对红),方位词对方位词(下对中),叠音词对叠音词(隐隐对蒙蒙);但天与地,大陆与长空,都是不同门类的名词相对。

如唐·杜甫《咏怀古迹》(其二)的颈联:“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上联的“江”“山”属名词中的地理门,下联的“云”“雨”属名词中的天文门。上下联的音步都是二二一二,句子都是主谓宾结构。

再如唐·白居易《答客问杭州》的颔联:“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上联的“雁”属名词中的飞鸟门,下联的“龙”属名词中的鳞介门。

七言律句的格式多为上四下三格,白居易这两联的出句与对句的格式却是上三下四格。宋·韦居安的《梅涧诗话》称这种“格式”的句子为“折腰句”。

另外还有上二下五格的折腰句,如白居易《对酒》的首联:“百岁无多时壮健,一春能几日晴明。”

反对 (语义相反)如唐·李商隐《圣女祠》的颈联:“人间定有崔罗什,天上应无刘武威。”

再如唐·刘禹锡《先主庙》的颈联:“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上下联的语义相反。

正对 (语义相类)如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再如唐·杜甫《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其一)的颔联:“冰崖落屐齿,风叶乱裘茸。”上下联的语义相类。

 

只讲究句中主要成分相对的对仗为“宽对”。一般要求五言句中至少有三字对仗工整,七言句中至少有四字对仗工整。

有些宽对只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半对)。如唐·李白《听蜀僧俊弹琴》的颔联:“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对应词的“为”与“如”是虚词。“我”是代词,“听”是动词,“挥”是动词,“壑”是名词,虽然词类不同,但都是实词。

有些宽对的句法就不相同。如宋·苏轼《有美堂暴雨》的颔联:“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出句中的“黑”是颜色词,对句中的“飞”是动词;出句中的“吹海立”是兼语式短语,对句中的“过江来”是连动式短语。

有些宽对的词性就不相同。如唐·刘禹锡《书相思》中的“一自分襟多岁月,相逢满眼是淒凉。”上联的“一” 是数词,下联的“相” 不是数词;上联的“岁月”是并列式合成词,下联的“凄凉”是连绵词。

对仗不以“反对”“正对”“工对”“宽对”为优劣,意境上乘,只要大部分字词对仗工整,就是好联。

方式

借意对

一个词有另外一个意义,诗人用的是“甲”意,却借它的“乙”意与对应词相对。

如唐·杜甫《九日五首》(其一)的颔联:“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上联的“竹叶” 指的是“竹叶青酒”,借“竹叶”与下联的“菊花”相对。

再如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的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书岂知?”上联的“汉文”指的是汉文帝,借“汉”为“汉水”与下联的“湘水”相对。

借音对

借一个字的读音与对应词相对。

如唐·李商隐《锦瑟》的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上联借“沧”为“苍”与下联的“蓝”相对。

再如唐·孟浩然《移居》的颈联:“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下联借“迁”为“千”与上联的“十”相对。

流水对(串对)

对偶的上下两句相贯串的,称流水对。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四流水对》:“严羽以刘慎虚‘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为十字格。刘长卿‘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为十四字格。谓两句只一意也,盖流水对耳。”王力先生对流水对的解释是: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和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

如唐·骆宾王《在狱咏蝉》的颔联:“不堪云鬓影,来对白头吟。”

再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隔句对(仅是字词相对,又称扇面对)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

再如唐·郑谷的《遇裴唔员外》:“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无。今日还思锦城事,雪消花谢梦可殊。”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

错位对 (错综对)

如唐·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上联的“湘江”与下联的“巫山”错位相对;上联的“六幅”与下联的“一段”错位相对。

再如唐·孟浩然《舟中晚望》的颔联:“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上联的“舳舻”与下联的“风潮”错位相对;上联的“利涉”与下联的“来往”错位相对。

隔句对与错位对或是诗人的戏作。

句中对(当句对)

如唐·杜甫《咏怀古迹》“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起句中的“江”与“山”自对,“文”与“藻”自对。对句中的“云”与“雨”自对,“梦”与“思”自对。

再如宋·王安石《雨后偶书》“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起句中的“星斗” 与“风雷”自对。对句中的“轩窗” 与“枕簟” 自对。

同字对(掉字对)

如杜甫《曲江对酒》:“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起句中的“花”两用,“桃花”与“杨花”当句自对。对句中的“鸟”两用,“黄鸟”与“白鸟”当句自对。

再如杜甫《江村》:“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受水中鸥。”起句中的“自”两用,“自来”与“自去”当句自对。对句中的“相”两用,“相亲”与“相爱”当句自对。

省略

近体诗的有些语法特点是散文没有的。散文虽然也有省略与倒装的句法,但远没有诗自由。诗人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省略、倒装。

诗语精练简缩,省略与倒装是诗语的特征。

一、省略主语

如宋·欧阳修《戏答元珍》的颈联:“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上下联都省略了“我”。

再如唐·李颀《送魏万之京》的“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渡河。”下联省略了主语“游子”。

二、省略谓语

如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的颔联:“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上联与下联都省略了动词。

再如唐·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首联:“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下联省略了动词“传来”。

还有些对仗省略的是什么,很难说清楚。

如唐·温庭筠《商山早行》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联中的名词看上去互无关联,但人们读后都能明白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倒装

现代汉语里,句子一般都是按照主谓宾语的顺序构成;但有时候(在平仄和押韵的限制下)可主谓倒置,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移位到动词谓语前面。这种情况可能是远古汉语的遗留,诗的句法结构更为灵活。

一、主谓倒置

如唐·杜甫《江村》的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上联的主语是“梁上燕”,下联的主语是“水中鸥”。

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八)的颔联:“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上联的主语是“鹦鹉”,下联的主语是“凤凰”。

二、动宾倒置

如唐·杜甫《奉济驿送严公四韵》的颔联:“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上联的动词是“重把”,宾语是“杯”。

再如杜甫《游龙门奉先寺》的颈联:“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下联的动词是“卧”,宾语是“云”。

三、介宾倒置

如唐·杜甫《江汉》的颔联:“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上联的宾语是“天”,介词是” 共”。

再如唐·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的颔联:“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下联的介词是“因”,宾语是“采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