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服|宛若水墨丹青 美在时光深处

 东方竹马 2015-05-11

传播:传统文化、书画名家、艺术品收藏、茶道、文玩杂项

私人会所、雪茄烟斗咖啡、游艇帆船、旅行摄影、养生美食

在这样一个浮华的尘世,有太多的变迁,爱上茶正是爱上岁月的深度,喜欢茶服也正是喜欢那份静好。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有人问赵州禅师:「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禅师回答:「老憎在青州做了一领布衫重七斤」。

当时禅师身穿一件在青州缝制的新长衫,他的回答彷佛是说,那一领布衫就是法,万法归一(一领布衫),那一领布衫也是万法而来。


换言之,禅的修行,其实就是对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保持敏感与醒觉的态度,不论是穿衣、吃茶、吃粥、洗钵都是重要的,能善加珍惜,才能体验到深刻的禅境,即谓「饥来吃饭困来眠」及「平常心是道」。吃茶、吃粥、洗钵都是重要的,能善加珍惜,才能体验到深刻的禅境,即谓「饥来吃饭困来眠」及「平常心是道」。


只要对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本身保持觉醒,到处都有禅境。

如果,女子如花。那么,着茶服的女子则应是一朵温良的玉兰。比栀子浅淡,比茉莉玉润。开在栅栏外,静静,脉脉。仿若心事万千,细探却又不着痕迹;又说,女子如水。那么,着茶服的女子则应是晨起草尖上的那滴清露。

前尘作云,隔世为雾,今生只在某一天,以圆润的样子示人。若有缘,阳光下便能见到它以泪滑下的姿势悄然委地,猝不及防的入了心。


茶服之美,是她透着的那股东方神韵,宛若古典水墨丹青,在时光深处,就这么清雅着,那么庄重着。纵然史上对茶人服饰的着墨不重,但在唐周昉《调琴啜茗图》、宋徽宗《文会图》、宋女分茶画像砖等,无不间接或直接地展示了历代茶事活动中的服饰之美,历史精髓的积淀最能彰显茶人衣事的深厚底蕴。


常有人诟病,作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灿烂悠久的中华服饰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可如今的茶服似乎多以“仿古”为主,缺了些“韵”,少了些“味”。笔者以为不然,茶服以含而不露的矜持,以如水的温柔,穿越了千年历史,各种衣料在一次次翻新中并没改变内涵,只是承合了时代的需求,映了当代茶人的心境。

我想每个爱茶的女子心中应该都有一场茶服梦,梦中女子着衣洒脱自由,身无束缚,心也跟着没了羁绊。

打胜一场仗,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泡好一壶茶,看似简单却其实需要更多:茶、器、水三者缺一不可,然而,更重要的还是泡茶之人。茶叶的多少、水温的控制、出汤的时间都由主泡者控制。往往同样的茶同样的水,不同的人就能泡出截然不同的茶汤。


茶人服,即茶服,始于汉,是一种有着千年历史,专适于茶事活动的职业服装。

一般以苎麻、粗布制作,具有宽简、质朴、舒适、大方的特点。


茶人服取茶文化之“静、清、柔、和”的特点,吸收汉服的宽缓、庄静之美与唐装流畅、舒适的特点,并融合现代服饰的简约设计理念,裁体舒简、色系清素、式样典雅,现代,既适于茶人们悠游自在的茶事着装风格,也适于现代人自然、素朴而个性的日常着装,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文精神中独有的中和之美。


起源:始于汉,是一种有着千年历史,专适于茶事活动的职业服装

材质:一般以苎麻、粗布制作

特点:取义“静、清、柔、和”,突出素雅、宽简、质朴、舒适、大方


女子如水,那么,着茶服的女子则似晨间一露清珠。

女子如水,阳光下,照见前尘作云,隔世为雾,今生只在某一天,以圆润的样子示人。

若有缘,阳光下便能见到它以泪滑下的姿势悄然委地,猝不及防的入了心。

女子如花,那么,着茶服的女子则似浅濯幽曳的清莲。


女子如花,微风中,舞姿曼妙,浅香低出,静静地开在一水之间。

女子如花,脉脉不语,但仿若心事万千,细探却又不着痕迹。

茶服之美,是她透着的那股东方神韵,宛若古典水墨丹青,在时光深处,就这么清雅着,那么庄重着。


茶服之美,纵然史上对茶人服饰的着墨不重,但在唐周昉《调琴啜茗图》、宋徽宗《文会图》、宋女分茶画像砖等无不间接或直接地展示了历代茶事活动中的服饰之美,历史精髓的积淀最能彰显茶人衣事的深厚底蕴。

唐 周昉《调琴啜茗图》


阅读原文转入天心月圆·菩提精舍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