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而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地球环境污染数据***!!

 无为422 2015-05-11
 
 2009-10-27
人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海、陆、空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公里到海底11公里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它们成了城市卫生的第一号敌人。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毛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例如,超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标准,超种类、超量、超浓度排放污染物;未采取防止溢流和渗漏措施而装载运输油类或者有毒货物致使货物 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机 :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 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

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很多,至于哪些最重要、最紧迫,看法并不一致。根据历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文件,可以看出,世人心目中最紧迫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快、森林迅速减少、海洋污染严重、土地沙漠化严重、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严重等。根据这些问题的属性,我们可以将其归为如下几大类。

一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其中,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最为引人关注。

198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即是“警惕全球气候变暖”。据统计,过去100年间,全球地面气温上升了0.3----0.7°C,①而有史以

-------------------------------

① 伯特·博林等编:《温室效应、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Bea BoHn,Bo R.Dǎǎs,Jill Jager,and Richard A.Warrick ed.,The Greenhouse Effect,Cli. matic Change,and Ecosystems),约翰·威利父子公司1986年版,xxii。

来最暖的5年则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①专家们预测,21世纪地球气温可能升高1--5℃。全球气候变暖,或者说“温室效应的加强”,无疑会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社会和经济等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②

臭氧层破坏和保护臭氧层也是近20余年才形成的环境热点问题和世界环境保护运动中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197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之一就是:“关注臭氧层破坏”。据美国宇航局观测的资料,自1969年以来,全球除赤道以外,所有地区臭氧层中的臭氧含量减少了3%--5%,全球臭氧层都已受到损害。1985年英国科学家首先发现南极臭氧层已经出现空洞。③1989年11月,美国和苏联臭氧层联合调查研究委员会通过调查指出:1989年9一10月南极上空臭氧含量急剧减少,臭氧空洞范围扩大。南极中心地区上空臭氧含量比正常含量减少了65%,南极边缘地区减少了30%---40%。④此外,英国、联邦德国、挪威以及我国的科学家经过测试,也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⑤

----------------------

① 杰里米·勒基特编:《全球变暖:绿色和平报告》(Jeremy Leggett ed.,Global Warming,the Greenpeace Report),牛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② 参见宁大同、王华东编著:《全球环境导论》,第480--488页。

③ 曹凤中:《臭氧层空洞的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④ 杨朝飞:《环境保护与环境文化》,第396页。

⑤ 关于臭氧层破坏的环境后果,参见罗宾·R·琼斯等编:《臭氧损耗:健康与环境后果》(ROBIN RUSSELL JONES and TOM WIGLEY ed.,Ozone De- pletion: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约翰·威利父子公司1989年版。

酸雨是造成全球性大气污染的又一元凶。酸雨是指PH值低于5.6的降雨。最早,酸雨多发生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现在几乎整个欧洲都有酸雨发生,北美洲的酸雨同样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世界其他地区的酸雨范围也正在扩大。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瑞典第一次把酸雨作为国际性问题提了出来。1977年秋,联合国会议承认酸雨是一个全球性的大气污染问题。1982年6月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还专门召开了有33国代表参加的酸雨问题的国际会议。①198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之一就是“防治酸雨破坏”。由此可见目前国际上对酸雨问题的重视。

二是森林减少和生物多样性锐减。②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自1950年以来,全世界森林已损失了一半,主要损失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由于贫穷所迫,不得不大量出口木材以换取外汇,既使自身的环境更加恶化,又给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随着森林面积的缩小,动植物赖以栖息生存的环境受损,加之滥捕、过渡开发和环境污染等,使生物物种以惊人的速度在灭绝。以哺乳动物为例:17世纪平均5年灭绝一种,到20世纪每2年就要灭绝一种。③目前,生物多样性的损失问题愈演愈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也日益普遍化、制度化和国际化,并成为全球性的环境话题。

----------------------------------

① 参见瑞典农业部’82环境委员会:《环境酸化的现状与展望》,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②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作用,参见王献溥、刘玉凯编著:《生物多样性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③ 贾炅、李建会:《全球环境变化一一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15页。

三是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危险废物的处置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的大问题。某些发达国家将危险废物运出,向他国或公海或看管不严的地方转移;一些发展中国家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表示愿意接受一定的费用以进口危险废物;还有一些不法分子非法进口危险废物,于是就形成了危险废物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局面。据绿色和平组织统计,从1986年到1998年,大约有3,000万吨废物从发达国家运到发展中国家。①这个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成为又一个环境热点问题。②

四是土地沙漠化严重。1977年8月联合国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国际沙漠问题会议上,提出一个新概念一一“沙漠化”,用以描述非沙漠地区所出现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环境恶化,并朝沙漠景观演变的现象和过程。这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垦殖、滥伐森林和不适当地利用水资源,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的结果。“沙漠化”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范围的沙漠化的发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198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就是“沙漠化”。

五是人口迅速增长、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快。在过去的300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10倍。1700年的世界人口不到7亿,@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则突破50亿大关,1998年底世界人口达到60亿,世界人口增加10亿的时间仅用了11年,人口增长的这种

-------------------------

① 李焰主编:《环境科学导论》,第295页。

② 参见李焰主编:《环境科学导论》,第九章“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

③ 李中清、王丰:《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3页。

速度是史无前例的。①人口迅速增长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有位人类学家甚至将它比喻为一颗定时炸弹。②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资源和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人口不断地增加,就要不断地开垦荒地,种植庄稼,砍伐森林;随着人口的剧增,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严重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随着人口的剧增,消费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费量也将猛增,这样就会使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地球环境污染的准确数据

每年水污染事件1000起
每年因大气污染致门诊35万人

资料图: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最新研究显示,备受世界关注的兰州市冬季大气污染,元凶已由“煤烟型”逐渐转变为“尾气型”,今后一段时间内,机动车尾气污染将成兰州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2007年7月17日下午3点半,内蒙古满洲里市疾病控制中心突然接到该市阜城东社区卫生站的报告,从当天早上9点起卫生站接连收治了20多例腹痛、恶心、呕吐的患者,到下午仍有症状类似的病人陆续前来就诊。

接到报告后,市疾病控制中心一面向满洲里市卫生局汇报,一面组织人员赶赴卫生站。到7月22日,病例增至536例,其中还有一名危重病人。市卫生局不得不向卫生部请求专家支援。经过全力救护,最终所有的患者都被治愈。

导致这几百人同时生病的原因略显特殊。经过仔细调查,医务人员发现病例的分布与该市铁路供水管网一致,确认这是一起典型的生活饮用水污染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原来,净水厂的蓄水池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此前连日的暴雨致使污水从排污管反向流入蓄水池,污染了生活饮用水,引发当地居民发生群体性腹泻。

这仅仅是中国每年发生的近1000起水污染事件之一。

11月21日,卫生部监督局局长赵同刚在第三届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上透露,中国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有5000多万人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除了水污染外,其他环境污染对健康安全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每年因城市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超额死亡分别达到17.8万人和11万人。”赵同刚说,“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大障碍。”

10亿人呼吸受污染

“近年来,中国空气质量虽然有所改善,但城市大气污染依然严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所长金银龙说。

2006年,中国对559个主要城市进行的监测显示,有37.6%的城市大气质量未达到国家标准,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物、氮氧化物是主要污染物。

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有6亿人生活在二氧化硫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环境中,而生活在总悬浮颗粒物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环境中人数达到了10亿。

金银龙说,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大气污染与人群的许多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

全球每年由于城市空气污染造成大约80万人死亡。亚洲地区每年因大气污染造成48.7万多人死亡。中国每年因城市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呼吸系统门诊病例35万人,急诊病例680万人,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7%。

除了城市大气污染外,室内空气的质量也令人担忧。在城市,集中空调的污染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2004年,卫生部对60个城市937家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进行了卫生检测,结果显示严重污染达47.1%,中度污染达46.7%,合格率仅占6.2%。通风管道内最高积尘量达到486克每平方米,是国家标准的486倍。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所引起的人体健康损害和疾病种类达几十种,主要有三类疾病,传染性病、过敏性疾病和不良建筑综合征。”金银龙说,“其中,传染病军团菌病的死亡率是5%~30%,接近SARS的死亡率。”

农村虽然没有集中空调污染的困扰,但由烧柴烧煤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至今仍未引起重视。

中国农村有将近80%的家庭使用固体燃料(秸秆、柴和煤炭)作为主要的生活能源,但这些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尤其是在开放式燃绕或通风不良的情况下燃烧时,能释放出对健康有害的数百种污染物,造成室内空气严重污染。据有关部门调查,农村燃煤造成室内多种污染物严重超过国家标准。

每年近千起水污染事件

从2001年至2004年,中国共发生水污染事故3988起,平均每年近1000起,每天2到3起。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2006年水污染事故占全部环境污染事故总量的59%。

“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含有杀虫剂和化肥的农田灌溉水及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造成了中国河流、湖泊、地下水和沿海大面积污染,这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金银龙说。

2006年,环保系统对中国七大水系的40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检测显示,其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46%,Ⅳ、Ⅴ类占28%,劣Ⅴ类占26%,素有三大湖之称的太湖、滇池和巢湖水质均为劣Ⅴ类。按照国家环保标准,Ⅰ类和Ⅱ类水可以作为饮用水水源,Ⅲ类和Ⅳ类水只可以用于灌溉,Ⅴ类及劣Ⅴ类水质甚至不可以用于灌溉——但实际上,中国很多地方根本无法执行这一规定。

人群患有大量与水污染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在中国的37种法定传染病中,通过水传播的疾病有8种。2006年,中国上报法定传染病发病人数460.9万,其中靠水传播疾病的发病人数127.8万,占27.7%。金银龙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饮用水中的污染物尤其是有机物暴露与慢性疾病显著相关,尤其是肝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

今年7月1日,中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开始实施,水质指标从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其中42项属于强制检测项目。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副主任宋兰合透露,中国660多个设市城市的3000多家水厂中,能完全执行106项检测的,“绝对不会超过10家;即使能检测42个强制项目的,也只有不到15%;另有约51%的企业更是根本没有检测能力”。

除了水质检测能力滞后,宋兰合说,城市供水管网的老化现象也非常严重。在东北一些地区,甚至还在依靠伪满时期建造的管网。而供水管网老化,不仅容易造成漏损率增加、停水事故频发,同时也会进一步影响供水水质。

国家行动计划颁布

实际上,如何应对环境与健康之间的挑战,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因此,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的多个国际机构,也一直大力推进环境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6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接近1/4的疾病由可以避免的环境暴露引起。每年超过1300万的超额死亡归因于可预防的环境因素。在最不发达地区,接近1/3的死亡和疾病归因于环境问题。

但中国不仅对国内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底数和状况不清,而且在环境与健康工作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上存在很大不足。卫生部和环保总局等部门在环境健康问题上甚至缺乏沟通。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2006年举行的全国第一次环境政策法制工作会议上就直言,环保局管污染,卫生部管癌症,但污染和癌症两者之间的研究却是空白,这方面的统计协调机制远远没有到位。

为此,中国政府特别在11月21日召开的第三届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上,启动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这也是中国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行动计划》特别提出将建立五大国家级环境与健康监测网络,开展实时、系统的环境污染及其健康危害监测,为国家制定有效的干预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这五大网络分别是:饮水安全与健康监测网络、空气污染与健康监测网络、土壤环境与健康监测网络、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健康监测网络、公共场所卫生和特定场所生物安全监测网络。

赵同刚希望通过制定国家行动计划,更加有力地推动环境与健康工作,以应对公众面临的环境与健康问题。

非原创,要真正准确几乎不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