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老板讨论薪资,没有必要“谦虚”

 昵称535749 2015-05-11
2015-05-11 06:43:29

——几位中国留学生的切身体会

工资多少,是美国人三大隐私之一,即使一个办公室的人,也不知老板给了自己的同事多少薪金。

一个人的工资多少,多是由本人与老板私下商量的。如果你去应聘,薪金多少是双方必谈的话题。在同老板讨论这个问题时,你不要抹不开面子、表现谦虚,人家说多少你就答应多少或者把价要得太低。最后吃亏的是你自己。下面有几个例子:

某博士到某公司面试时,招聘与应聘双方都对对方的情况表示满意,最后剩下薪资问题,老板问:你要多少?某博士:×××××美元(年薪,下同)。老板:OK非常简单,一下子就把年薪定下了。三个月后,老板发现这忙博士既有真才实学又极勤奋敬业,主动找了他,给他大幅提了薪,并透露,当时如果他要的多一些,公司也会答应的。

某硕士到一家公司应聘,谈到薪金,老板问,你要多少?硕士反问:你给多少?老板:×××××美元。这个数,显然低于当时的“市场价”。硕士果断地说:太少。老板:你要多少?硕士:×××××美元。老板:OK这位硕士没费什么劲就给自己多争了3000美元。

还有一位留学生,应聘前,先对当地人才市场作了全面调查,又对要去面试的公的人才需求及工薪情况进行了一番了解,应聘时,在与老板讨论薪资时,老板连报三次价,都被她摇头否掉了。最后老板说,你自己说个数吧。这位留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了解,实事求是地报了一个数,不仅一锤定音,老板爽快地回答“就这个数吧”,还对其勇于为自己谋求正当权益及严谨求实的办事作风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人才也是商品,一种特殊的商品。就一般求职者来说,应聘到一个单位工作,就是出售自己的人才资源。通过自己智慧而又诚实的劳动,为用人单位创造财富,并从用人单位获得应得的劳动报酬是天经地义的权利。

几位留学生的亲身经历还告诉我们:

为了真正地达到“物有所值”,求职者在面试前,对人才市场进行认真调查,实事求是地给自己订出“身价”是很必要的,而忌走两个极端:漫天要价或自贬自个儿;

有些留学生,在与老板谈及薪金问题时,出于不好意思,或者报价时宁低勿高,或者把决定权全交给老板,老板说多少就多少。错了!办企业都要讲成本核算的,特别是人工成本,占的比重很大,因而有些老板为了自身利益,有意压低求职者的身价,工资能少给不会多给,你要全听他的,十有八九要吃亏;

还有一些朋友,把国内的谦虚美德带到了美国,甚至以为在个人薪资问题上表现谦逊些,更能获得老板的好感。也错了。美国人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美国人更讲究自信、自尊和奋争,而对我们的谦逊美德不太感兴趣。他们更会由你在薪资问题上表现出的谦逊联想到,你对自己的切身利益都不去争取,那么你在为他的公司工作时表现又会怎样呢?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里,应聘者与招聘者的关系是平等的,你求职,他求人,双方各有所求,不存在单方面谁求谁、谁怕谁的问题。在薪金问题上,与老板进行必要的讨价还价是应当的,不要怕惹老板不高兴,丢了这个工作机会。要知道,如果自己真有本事,老板也担心给的太少了,你拔腿走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