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问表”

 慈溪全媒体 2015-05-11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问表"]

问表(Repeater Watch),指得是通过操作表壳上的按钮或拨柄,从而启动机芯内的一系列装置并发出声响,以不同的音律来报告当时的时间。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不仅巧妙地从听觉上能够掌握时间,而且彰显出制表师对于复杂机械的驾御能力。

在钟表的发展历史当中,出现了许多种类的问表,包括两问(Quarter Repeater)、十分问(Ten-minute Repeater)、半刻问(Half-quarter Repeater)、五分问(Five-minute Repeater)、三问(Minute Repeater)等等。它们的区别主要是:在报告时间的精确度方面有所不同。比如:两问表只能报小时、报刻钟(精确度到15分钟);半刻问表只能报小时、报刻钟、报半刻(精确度到7.5分钟);三问表可以报小时、报刻钟、报分钟(精确度到1分钟)。

现代问表之所以能够发出声响,主要是因为具有簧条和小锤的敲击作用而产生的,通过发出不同的音调而分辨出各种时间。问表中大部份是双锤敲击各自簧条的结构,如果具有三套或者更多锤簧的时候,就形成了动听的钟乐问表(Chiming Repeater Watch),尤其是四锤问表在报告刻钟的时候,会有更加丰富的音色变化。

1676年,英国钟表匠Edward Barlow(1636-1716)发明了齿条式的报时机构(Rack Striking Mechanism),为问表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到了17世纪80年代,英国的另一位钟表匠Daniel Quare(1649-1724)进一步完善了两问报时结构并且获得专利权。他所发明的安全装置(all-or-nothing-safety mechanism)只有在完全启动打簧机构时,才会发出报时的声音。

1783年,Abraham-Louis Breguet(1747-1823)制造了报时表的簧条机构,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带有清脆的声响,也为两问报时表带来了新的发展。19世纪初期的两问报时表的外形更加简洁,在表壳上没有复杂的装置,报时启动装置被巧妙地安置在位于12点位的表环中,当用力压下其中的直杆后,机芯中才会发出打簧的声音。实际上,这一时期主要采用了压入直杆式的启动装置。到了20世纪初期,问表的启动装置基本定型,就是在表壳侧面带有一个长长的拨柄。

自动鸣响表(Strike),也简称为自鸣表,其不用人为控制就可以自动报告时间,主要有大自鸣表(Grand strike)和小自鸣表(Small strike)之分,两者都可以在时钟和刻钟的时候发出声响,但不同的是后者在自动报刻的时候不再重复整点报时。这也可以作为“大”与“小”在字面上的理解吧。

自鸣表与问表的区别在于能够自动报告时间,当然也多了一组自动报时的发条作为动力来源,所以自鸣表可以看作是自动的打簧表(但是种类不及问表多)。两问、三问功能与自鸣表的结合在怀表上早已出现,主要是在表壳上多了一些按钮或拨柄,来控制不同的功能操作。一般来说,有大自鸣与小自鸣转换装置,分别用GS(法文Grande Sonnerie的缩写)与PS(法文Petite Sonnerie的缩写)来表示,另外还有“静音”的转换装置,以便在不适合自鸣的环境中,也可以控制相应的功能。当然,如果想知道更加正确的时间,还可以通过表壳上的按钮或拨柄,使问表的功能得以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