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肺饮

 禹杰 2015-05-11
湿热伤肺灼津,致成上消,烦渴引饮,咳嗽面肿,寸脉数大。
肺气上逆咳嗽,面白有痰。
中文名清肺饮
现    象面白有痰
来    源《种痘新书》
主    治咳嗽痰喘等


【来源】《种痘新书》卷四
2简介

【组成】麻黄0.6克、玄参1.5克、麦冬0.9克、桔梗2.7克、知母1.5克、荆芥2.4克、诃子2.4克、天花粉1.5克。
【用法】水煎,入竹沥、姜汁服。
【主治】小儿痘疹,初发热时咽干声哑。

【来源】《症因脉治》卷三。
【异名】甘露饮子(《症因脉治》卷三)。
【组成】石膏、桔梗、 山栀、 知母、连翘、川黄连、 甘草 、麦冬、 杏仁、枇杷叶。
【用法】水煎服。

【来源】《外科十三方考》下编。
【组成】瓜蒌仁(去油)、桔梗 、黄连 、生地 、二冬 、陈皮各2克,黄芩 、栀子 、连翘 、赤芍、 前胡、 半夏、 川芎、 茯苓 、猪苓、木通 、花粉、 白芷各1.5克。
【用法】灯心为引,水煎服。另用七月七日收甜瓜蒂阴干,临用时以0.3克研末,再用白矾少许,棉裹塞鼻中。
【主治】鼻息肉术后。

【组成】人参、当归、白芍、熟地、茯苓、麦冬、五味子、陈皮、知母、黄柏、甘草。
【来源】《医林绳墨大全》卷二。
【主治】发热,咳嗽痰喘。
【用法】水煎服。

【组成】天花粉、西河柳、麻黄、桔梗、杏仁、瓜篓霜、百部、桑皮、黄芩。
【来源】《痘疹会通》卷五。
【主治】痘疹、麻子己退、余火未清,音哑,发疮。
【用法】水煎服。

【组成】前胡3分(去芦),柴胡3分,荆芥3分,桑白皮3分(蜜炙),炙甘草3分,枳壳3分,知母5分,贝母5分,薄荷叶5分,茯苓5分,桔梗5分,紫苏5分,阿胶5分(炒),杏仁5分(去皮,另研),天冬5分。
【来源】《育婴秘诀》卷三。
【用法】上锉散。用乌梅同煎,去滓服。

【组成】茯苓1钱,猪苓3钱,灯心1钱,木通7分,瞿麦5分,扁蓄3分。
【来源】《疠疡机要》卷下。
【主治】肺经有热,绝寒水生化之源,渴而小便不利。
【方法】上为末,分作2剂。
【用量】水煎服。

【组成】生地3钱,天冬2钱,麦冬2钱,贝母3钱,百合3钱,条参2钱,玉竹3钱,白芍2钱,阿胶3钱。
【来源】《内外验方秘传》。
【主治】胸前骨凸,将成鸡胸。
【用法】以梨肉3片为引,水煎服。

【组成】天麻、胆星、贝母、桔梗、陈皮、花粉、桑皮、枳壳、黄芩。
【来源】《幼科直言》卷五。
【主治】小儿龟胸、龟背,外证渐减而有痰热者。
【用法】水煎服。

【来源】《麻症集成》卷三。
【组成】黄连、川贝、兜铃、橘红、阿胶、麦冬、桑皮、杏仁、甘草、五味、玉竹。
【主治】肺虚热嗽。
【用法】食前服。
十一

【组成】前胡 、荆芥、 炙甘草、 炒桑白皮 、制枳壳各三分,知母 、炒贝母 、薄荷、 赤茯苓 、桔梗 、紫苏、 炒阿胶 、杏仁 、天冬各半两。
【来源】宋代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卷八
【主治】肺气上逆痰热咳嗽。
【用法用量】上挫散,每三钱,姜三片,乌梅一枚,食后煎服。
【注意】如更内实,与解毒雄黄丸。
十一

【组成】茯苓、黄芩、桑皮、麦冬、山栀、泽泻、木通、车前。
【来源】李用粹《证治汇补》卷八
【主治】肺脾气燥淋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