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两青年山村搭建私人天文台 可远程遥控拍星空(图)

 wttwzx 2015-05-11
武汉两青年山村搭建私人天文台 可远程遥控拍星空(图)
发布时间:2015-05-11 15:33:44来源:楚天都市报进入电子报

  图为:建在民房上的天文台

  图为:在天文台房间内调试观测设备

  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记者袁喆实习生王思

  曾经是人们生活中最平常存在的星空,如今在城市里反成为一种稀缺。武汉两名青年为能重温童年时纯净的星空,花费十余万元,在红安山村一栋民房顶上搭建私人天文观测台,坐在武汉家里就能远程遥控拍星星。前日,他们对记者说:“建天文台一辆车没了,只能坐公交,但看到传回来的灿烂星空,内心也随之放空,这不比开车更有意义吗?”

  通过网络远程操作设备

  前日,楚天都市报记者随天文爱好者熊玉雷及王先生来到他们的私人天文观测台。

  天文台位于红安农村一栋两层的民房之上。远远看去,它就是一间普通的白色小屋。走进去看,钢筋水泥搭建框架结构,活动板房夹心板拼成墙壁。外墙上,还有漂亮的蓝色手绘星空图。

  整个天文台面积约20平方米,被分为两个房间。较小的房间里放置着服务器、电脑、无线路由器等设备。稍大的房间则是观测区,里面放置着两套价格昂贵的进口天文望远镜、赤道仪灯。此外,这座天文台还装设有监控视频、风速仪、温度计等,即便身在武汉,也能得知山区的天气。“如果天气晴好,我们就可以观星。”昨晚,熊玉雷坐在武汉家里的电脑前,轻按鼠标发出指令,通过网络遥控天文台的机电设备,屋顶缓缓打开,静谧的天空和繁星,呈现在电脑显示屏上。

  随后,王先生通过电脑调整天文望远镜的角度,在合适角度点击开始拍摄,一张清晰的月球近照呈现在电脑上。

  为建天文台甘当建筑工

  32岁的熊玉雷创办了一家星空主题的文化创意公司,35岁的王先生则是解放大道一家事业单位的员工。过去,两人就喜欢带着天文望远镜在全国各地观星,几乎跑遍了武汉周边的山区。如今,两人在国内天文圈中也小有名气。“看星星这个爱好还真有点折腾。”熊玉雷介绍,为了远离城区的光污染,观测目的地必然路途遥远,器材调试也要花很长时间,高质量的天体拍摄失败率也很高。“如果有个固定场所,观测的效率会更高。”

  参考了国内其他城市的天文爱好者自建天文台的案例后,去年年底,两人决定在位于大别山区的红安农村,搭建属于自己的天文观测台。此处,王先生的亲戚家正好有一栋两层民房,可以把民房屋顶,作为天文台的“地基”。

  为了强化观测功能,同时控制成本,两人设计图就修改近百次。熊玉雷向记者展示了他们修改过的厚厚一沓设计图纸,“一开始,我们想采用现代感十足的钢化玻璃结构,但打听后发现材料价格不菲,最后权衡考虑采用移动屋顶的方式。”王先生介绍,天文台里部分设备,是通过互联网在全球搜购。

  今年1月中旬,王先生请来施工队,着手建天文台。两人也放下工作,待在山村里做监工。因为工程量很大,他们仍得自己动手,挑水泥、扛材料……那几天,两人都灰头土脸,跟建筑工没区别,“每天跟建筑工人睡在一起,衣服、鞋子都毁了。”

  仰望星空能放飞心灵

  天文台建好之后,两人在家里成功远程拍摄了山区清晰的星空,“每当工作疲惫,就喜欢回到家里研究下拍摄的星体。看似像枯燥的科研工作,却让我们内心平静。”

  不过他们发现,天文台建好后维护也不容易。移动屋顶在雨季渗水导致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天文影像CCD腔内因空气湿度过大无法使用……每隔一个月,他们就会往返近三百公里前往天文台维护设备维修房间。

  为了天文台正常运转,王先生和熊玉雷除了研究天文,还钻研起建筑力学、气象学、电气工程和网络操控等技术。“本来我们希望能一劳永逸,每次来都有新问题等着我们解决。”王先生说,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已经无法估算。

  两人表示,修建私人天文台家人都很支持,他们觉得收获很多,“比起花钱买车、买房,或者用周末时间看电影玩电脑,我们更享受这种充满新奇、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