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技术为王:细数国外互联网公司的运营策略

 慈溪全媒体 2015-05-11


最近几年可以说是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大批国内外的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纵观国内和国外的互联网公司,我们还是会发现公司发展本身的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国内互联网公司多半是运营驱动,而欧美互联网公司则是技术驱动。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国外互联网公司的运营逻辑吧~

1、反人类的Uber


大数据的运用

与国内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烧钱式的补贴不同,Uber的兴起是基于大数据的。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算法和产品。Uber有一套自己的计价系统,根据区域和时间段来计算车费。虽然Uber也会对司机进行补贴,但前提是多劳多得原则,运用自由市场背后看不见的手,防止司机恶意拒载和恶意刷单行为的发生。


最优的用户体验

Uber要求绑定信用卡,乘客下车拍拍屁股走人就行,司机也无需担心某些乘客不支付车费。另外,基于共享经济的基础,司机完全可以在白天工作结束之后,打开Uber开展第二职业,何乐而不为呢?Uber其实让整个打车和兼职司机的效率都变高了。


强大的算法

Uber每周不断变化的司机奖励政策,其实是在用奖金杠杆测试司机数量和乘客数量的平衡点。据说,更牛逼的拼车计划已经在硅谷总部实验了。假设,司机带着乘客A出发去甲地,中途收到B要去同一方向乙的要求,到达乙后依次收了CD,这又对算法有什么要求?

小编已经跪倒在键盘上了~

2、亚马逊无人机快递


据说,它现在已经能够做到:快递成本降到1美元;送货上门;追踪用户手机,送货到用户的最近活跃区域;计算最优送货路线,保证用户在最短时间内得到选购的商品。眼前一支无人机送货机械化部队正漂浮在空中~

3、技术大牛特斯拉


特斯拉也是强调技术导向的国外公司的典型代表。Model SModel X两款车型无疑提高了电动汽车的颜值和技术含量,将走中低端路线的国产电动汽车品牌比亚迪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另外,特斯拉也在积极的建设电动汽车的配套设施,随着更多超级充电站和超级充电桩在全球的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特斯拉出现在街头。它也可以一扫在中国的颓势,昂首挺进更多城市了。

不同的运营策略自然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不论是运营驱动还是技术驱动,小编更在意的是,这些公司的策略的最终结果能对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带来更优的用户体验和更便利的生活体验,你觉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