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中国书画赏析(第三期)

 百了无恨 2015-05-12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讲究神韵、意境和情趣。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语言高远、典雅,远非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更不是给人表面上的视角效果,而是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和感召力,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书画的效果和诗歌相似,具有可读性,能激发人们的美感,引起思索和联想,高层次的赏者,能看到字画上未曾显示的许多东西。一幅好作品,必然是在继承传统上体现时代风格,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我们鉴赏古代作品或现代作品,都应本着这个标准来识别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元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赏析】此图画层峦叠峰,千岩万壑,长松杂树,纵横有序,错综多姿,显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构图繁而用笔筒,笔墨浑厚华滋。人谓天池山得一“幽”字。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展示出山中的幽趣。全图烟云流润,气势雄伟,系黄公望浅绛山水的杰作。


2、颜真卿《刘中使帖》



【赏析】行草。此帖又名《瀛州帖》,是著名的颜书墨迹之一。从帖的内容看,讲的是讨伐安禄山叛乱取得了胜利,颜真卿闻讯感到十分欣慰。此篇笔画纵横奔放,苍劲矫健、用笔飞动圆活,富于虚实变化。元鲜于枢称此帖与《祭侄文稿》都是“英风烈气,见于笔端”。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3、吴冠中《竹林人家》



【赏析】吴冠中将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在一起,把诗情画意运用点、线、面等基础元素表现出来,成功结合了笔墨的细腻与油画特有的色彩特质,将原本具象的风景赋予更深层纯粹的抽象意念与美感。


4、李可染《牧牛图》



【赏析】李可染先生是画牛高手,画室取名“师牛堂”。画牛,是李可染艺术生涯的永恒主题之一。“牧牛图”就像一首浸透着质朴深情的田园诗,使观者不断领略到一缕温馨的气息,激发人类对朴素平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5、郑板桥 书法《吃亏是福》



【赏析】“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不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继平且安。福即是矣。板桥郑燮题”。做人要能吃亏,过于计较,得失心太重,反而会丢掉应有的幸福。“吃亏”不光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睿智。


6、弘一法师《行书十言联》



【赏析】“为发大悲意,勤求无上道;远离诸妄想,随顺於众生。”

此联为李叔同出家后的典型书体。圆润含蓄的线条,疏朗瘦长的结体,稚拙中带些赢弱,蕴藉和谐、兼疏淡远,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境界。


7、张大千《赏荷图》



【赏析】张大千画荷画得出色,得益于他爱荷、养荷、赏荷。他画的钩金荷花富丽堂皇,没骨荷花清娇秀丽,写意荷花水墨淋漓,他画的荷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世人誉称为“大千荷”,画出了荷花的神韵。


8、八大山人 作品



【赏析】八大山人笔下的动物形象怪异夸张,丑中见美,常常是白眼朝天,给人一种冷漠和孤傲的感觉,表达出一个流亡贵族对清朝统治者的鄙夷和不满,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几乎成了八大山人作品最鲜明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艺术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