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要臣服于父母吗

 昵称20217865 2015-05-12

李子勋专栏 |我们要臣服于父母吗?

2015-05-11 

  据说,懂得臣服于命运带来自由;据说,父母就是儿女最大的命运。那么,我们要臣服于父母吗?

  李子勋心理专家著有《根源舞》“臣服”与“孝顺”的差别巨大“臣服”用在亲子关系中不算一个好词,尽管这个词具有某种发人深省、震慑心灵的力量。用“臣服与命运”来描述父母子女间的代际传承也不太妥当,虽然家族与血亲之间的确存在一些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现象。但臣服隐含一种森严的权威等级、绝对化、非此即彼的味道,还是给人带来突兀之感。

  儿童两岁以前会无意识地把父母(尤其是母亲)看成全能的神,让父母获得一种美好且权威的自我感,沉迷于对孩子的悉心照料与依恋不能自拔。用自然视觉看,所有哺乳动物的生命系统都有相似过程。而全能感是对父母辛劳奉献的一种心理补偿,间接地让父母的人格发展得更加完美与完整。然而,如果想要把这种全能干无限延伸,要儿女永远臣服,就是成人自恋的一种变相方式了,用心理学的话来说,是父母迷恋那种自我感,不愿意与孩子分离。

  中国人不说臣服,说孝顺。因为孝顺是儿女对父母的主动关系,而臣服却隐含着完全被动的关系模式,这两者差别巨大。“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中国文化的做人准则,更别说父母辛劳半生养育孩子的恩情,是孩子怎么回报都不够的。

  海灵格理论对“臣服”的解释德国家庭系统排列理论的创始人海灵格强调“臣服”,这个词与翻译的困境有关,由于不同文化表述方式的差异,很多词难以找到妥帖的转译。原文含有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与回归之意,每个生命都需要一种归属感。德国家庭治疗很在意追述家谱,认为个人发展与婚姻问题、亲子问题都需要从家庭根源中去找到解释与解决。

  当然,这种根源是基因决定,还是后天习得,或者是家庭内部文化、习惯与信息赘述所致的催眠与内化而形成的,这不得而知,猜想或多或少都有影响。个体生命当然与家族生命的延续、传承、起伏、兴衰有关,也表现在个体秉性、生理特征、情爱方式等方面的共性上。但家族生命间的外显差异似乎会大于内在相似性,这是生命在后天适应环境时发展变化而成的。正如一个棵树,不停地撒播生命种子,最初种子内含的信息系统是恒定统一的,在不同的土壤、气候、环境中生长则会出现不同的生物性状,这恰好符合生命性状多样性的自然法则。

  海灵格在家庭治疗的视觉下,看到每个家族生命系统存在着一种类同的内在逻辑、发展规律与关系结构。探索家族内部的秘密、知晓这些规律,无疑对人成长、发展、学习、选择是有很大好处的,然而是否由此就获得“自由”却不那么简单。毕竟家族发展是小势,社会变迁是大势,战争、自然灾难、社会变革都会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对聪明人来说,知晓家族发展,同时跟随社会进步,才能获得相对的“自由”。

  让儿女永远臣服于父母是反自然的人类社会存在很多反自然的行为,让儿女永远臣服父母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只有未来大于和重于过去,生命与社会才能进化与发展。

  今天的亲子关系已凸现这样的悖论:越重视教育的父母,越容易把适合自己和适合当下社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输给子女,却不想孩子们将要面临的是未来世界。于是,教育越彻底的家庭,给孩子未来发展带来的心理阻力越大。但未来是什么、会怎么样,谁也不那么明了,所以教育需要留下足够的未知空间,不能面面俱到。相信孩子们比父母更适合未来世界,养育中的焦虑就少了很多。

  教育观念另一个极端态度是父母要敬子女为神。子女当然代表着未来的世界,分享、学习、跟随他们去适应当下与未来社会是可取的,但敬之为神就有些过了。客观地说,每一个时代出身长大的人,都会有那个时代的精神烙印,在生活方式、政治抱负、价值观上都会有明显的差异。作为父母用自己时代的感知去待人处事、言语行为自然且应当;孩子们用属于自己时代的方式去生活发展、思考选择也是自然而应当的,不能强求家庭内部观念一致。重要的是尊重与分享,不是取代与求同。父母当然可以坦然地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价值观分享给孩子,同时也愿意倾听和分享孩子们的想法与主张,这样的亲子关系就容易和谐了。今天的亲子关系已经凸现了关于“臣服”的悖论:越重视教育的父母,越容易把适合自己和适合当下社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输给子女,却不想孩子们将要面临的是未来世界。于是,教育越彻底的家庭,给孩子未来发展带来的心理阻力越大。

  =============

  文:李子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