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语法入手读懂古文

 尤里蒙提 2015-05-12

从语法入手读懂古文

【原文】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庄子·徐无鬼》  

    师:这篇比较难懂,我又有意增加了阅读的难度--斩头去尾,删去庄子讲故事的背景、缘由,只保留寓言故事本身;去除了标点符号。让你标点并译成现代白话文,愿意尝试一下吗??

    生:我愿意。

    ······

    师:我们先不看你完成的作业。先讨论一番,问:你觉得最难解读的是--

    生:答:一个字,“质”!

    师:所见略同。如果我出考题,就只在这个字词下加一点--解释加点的字。

    生:您真厉害。解释错了就全错?

    师:你以为呢?一篇文章百千万字,当然不是每个字词的重要性都一样。有的字不影响全篇的理解;有的字词却关涉全篇的正确读解。“质”字就是这样的字词。你读懂了吗?

    生:(不很自信地)是XX的意思吧。(为保持此文的启发性,暂保密)

    师:(惊讶于小家伙竟然基本上猜对了,但不形于色)我们回顾一下,你是怎样读解的。

    生:一看到“质”字,自然想到本质、性质、质地。“臣之质死久矣”一句,“臣之质”是他这个人--匠石的“质”,“质”又“死”,又“死”了好久了。可见“质”是有生命的xx。自己说自己的性质死了,不合情理!

   师:“自己说自己的性质死了”--好极了。能看出这种读解是误读,离开正确读解就不远了。常识起了作用。好多人会“不顾死活”地想出一大串--“技术”、“技能”“工具”等等,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不过你要知道,你基本读懂,语法知识修养起了更重要的保障作用。

   生:是吗。  

   师:我问你--“臣之质”语法结构?  

   生:偏正词组,“臣”是“质”的定语:“我的质”。

   师:“臣之质死久矣”的语法结构呢?   

   生:“臣之质”主语,“死久”谓语。

   师:所以,你看出有可能读成“我自己的‘性质’死了”--主谓陈述句,谓语陈述、说明主语。语法上没问题。问题是“性质”无所谓死与活的。

   生:当时我是想“性质”无所谓死与活。所以拼命地想“质”的另外含义。

   师:对头!还记得怎么想的吗? 

   生:想来想去,一时想不出。就按你一再关照的,心不旁骛再看文章,看上下文--“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盯住上文的“虽然”,你曾经特别教我,这要化成双音、多音的现代汉语连接词“虽说如此···,然而···”,表示转折的意思,从前一句的意思转向反面或侧面。虽说“尝能斫之”,曾经“能斫”,然而--不能了?情况发生变化了?为什么不能,情况发生什么变化了?---啊,有了,联系下文--“臣之质死久矣”。不能“斫”,是因为我(匠石)的XX死了。运斤而“斫”,不是(匠石)他自己吗?---啊,还有一位被“斫”的,!我回想上面的故事--“听而斫之”、“立不失容”的郢人!就是说,(匠石)做这个神奇的动作,他要有个--“搭档”。 

    师:所以你就把“质”理解为“搭档”。

    生:不对吗?

    师:不,回答----正确!总结一下,你正确解读《运斤成风》的寓言故事思考过程,很主要的是借助了语法知识修养。

    生:有些我当时并不自觉的。 

    师:索性再讲深一点,彻底自觉一番。看上下文--就是看语境,某个语言成分的环境。 

    生:(摇头皱眉)不懂。

    师:并不难。刚才,你不是把“质”放到“臣之质”里去理解吗?这叫做“词不离词组”。“臣之质”放到“臣之质死久矣”里去理解-- 

    生:( 感悟地)词组不离句子。  

    师:再把“臣之质死久矣”放到--

    生:( 不无兴奋地)放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这个复句里理解--分句不离复句。

    师:我国古代先贤还是累积了语法经验的,只是没有太深入研究以形成语法体系。有“字”和“句”的说法,却没有“词”、“词组”、“句子”、“复句”这样的概念体系。“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基本如此;远不及“词不离词组,词组不离句子,分句不离复句”准确严密。同样“看上下文”--就是“看语境”,现代语言科学也已经形成一整套语境理论。 

    生:(又喜又惊)啊,这么多知识。我要学那么多吗?怎么来得及呢。

    师:暂时先懂得这一点也就够了,你就在同龄人当中占有优势了。以后有兴趣的话可以进一步学习的。这次阅读文言短文,你完成得极好。你凭直觉读懂了大意。说明前一阵我们学习古汉语语法特点有良好的效果--进入你的记忆深处,冥冥当中助你解读文言文本。

    掌握知识的最高境界是化为了直觉。但是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反溯运用知识的思考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这个方法也适合于你们自学。不要一味地所谓写作业,在题海里游泳,有时不妨反溯解题的过程亦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检验自己的直觉的正确性,确保答题绝对无误。抓住典型题重点练习,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这样,也就可以总体上少做些题目,减轻负担。 

    生:知道了。     

    师:不过,把“质”理解为“搭档”,如果没有语义学方面的依据,难以成立。也就是“质”的的义项里怎么会有“搭档”的意思呢,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