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崂山童真宫(通真宫)

 道场所志 2015-05-12
         童真宫位于崂山惜福镇傅家埠村南,又名童公祠。内祠汉不其县令童恢,此为青岛市最古老的县令祠观。童恢是东汉时期琅琊姑幕人。东汉灵帝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出任不其县令,任职期间,他勤于政事,体恤民情,积极发展经济,为民造福,成为不其县历史上最有功德的县令。童恢死后,当地百姓将其衣冠葬于此,并立祠祭祀。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改为道观,遂改名为童真宫。

         童真宫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为庙会,据传该日为童恢生辰。元、明、清及民国期间香火不断。文革时,多数殿宇被拆毁,只剩下一个破旧的祀堂。2010年11月4日,重修开放。修复的童真宫占地约10亩,分为四个正殿、两个展厅和两个厢房,其中,四个正殿分别供奉童公像及神像,展厅主要展示汉代不其文化及文物。庭前有古柏数株,老枝蟠结,祠后为童公墓,绕墓环以围墙,苍松成林,葱郁蔚茂。清代即墨文人杨还吉有《过童府君墓》七言律诗:“海上双凫飞复还,府君祠墓正东偏。当年歌哭人何在,此日威仪思黯然。玉佩风来松自舞,石麟秋老月空悬。南阳帝里萧条甚,独有空山纪汉年”。清代诗人黄念昀诗《童公祠》曰:“万古循良最,千秋庙貌崇。看碑思吏治,画壁见氏功。我泽传闻外,人心肃拜中。桐乡知不远,俎豆走村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