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写生

 东方竹马 2015-05-12

赵春秋:关于写生

1、唐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被历代画家奉为圭璧。写生,是画家师造化最直接的途径,画家直接面对自然进行描绘,要“对景”而不“照搬”,在忠实于对象的前提下,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写生作品才能既打动人,又有学术高度,史载荆浩“对景造意”,就是这个道理。



赵春秋平谷写生

赵春秋平谷写生


2、 很多人把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和写生看成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认为写生单纯创作收集素材而已,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写生不仅仅是画家深入生活、直面自然、为创作积累素材的过程,同时也是画家研究自然认识自然、表现自然过程画家寻找自己全新的艺术形式及语言的过程,所以,写生作品具有独立表现的能力,是一种融合传统笔墨与现实生活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因此,写生也是创作的一种形态,是一种在大自然中的对景创作,它同样要求画家在面对真山真水的时候“澄怀味象”、“迁想妙得”。所以,画家在现场写生的时候,要有乾坤大挪移的本领,根据画面需要取舍剪裁,按照美的法则和自己的审美感受来组织画面,画出来的写生,既要有真实的临场感,又要符合美学规律,还要有自己的情感在里面。









赵春秋平谷写生


赵春秋平谷写生

3、写生作品的优劣,取决于画家的素养高低,在写生过程中刻意地追求画的像,只会使作品平庸低下。不要试图与照相机争功,要画出自己的感受,画出自己的情感,学会高度概括取舍和归纳组合,在写生过程中不断调整、思考,使其更符合画家的审美需求,调动自己的学养,在写生中发挥、创作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写生的过程是融入主观意境借物抒情的过程

















赵春秋平谷写生


赵春秋平谷写生


4山水写生中的六远法宋代郭熙著《林泉高致》,其中提出“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透视法。后来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又补充了“阔远”、“迷远”、与“幽远”,与前者合称“六远”。这是山水画透视法的重大发展,在写生中不可不知,现分述如下:

高远郭熙说:“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这是自下向上看的仰视法,即所谓“视”透视。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典型的高远法。画面上一座巍崖,雄峙正中,宛如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气势逼人。“高远之势突兀”,这种透视法宜于表现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景物,使人油然而生“高山仰止”之情。

深远郭熙称“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这是站在山前或山上远眺,并要移动点,绕过前面近山,才能看见山后无穷无尽的景色。落到画面上,就出现山重水复,“使人望之莫穷其际,不知其为几千万重”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宜于表现幽深的意境。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图》即为深远法。图中曲曲折折的溪涧,不知有多深多远;重重叠叠的山峰,不知有几千万重,使人有“江山无尽”的感觉。

平远郭熙说:“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是在“平视”中所得的远近关系。“平远”所看到的对象,一般不甚高,多属于山林远浦遥岑之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最为常见。元代倪云林是描绘平远山水的圣手,他的画多取材于湖一带的坡陀汀渚,意境显得悠闲宁静、坦荡开阔。

迷远韩拙说:“有烟雾瞑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渭之迷远。”可见,“烟雾”与“野水”是,“迷远”的条件,而“不见”则是“迷远”的特点。王维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迷远”可以产生空濛辽阔、神秘迷离的艺术境界,“迷远”与“深远”的区别在于:前者远而不见,后者远而可见。

阔远韩拙认为“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它是“山根岸边,水波亘望而遥”的景色,可见这种透视的内容是:近景是岸,中景是宽阔的水,远景是山。这种透视法与郭熙的“平远”没多少差别。

幽远韩拙的解释是“景色至绝,而微茫缥渺者”,这种透视似可以包括在他提出的“迷远”之中,兹不赘述




赵春秋平谷写生


赵春秋平谷写生

5“意在笔先”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中说:“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美术评论家张彦远更明确指出:“笔墨形似,皆本于立意归乎用笔”。五代山水画大家荆浩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元代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也说:“或画山水一幅,先立题目,然后著笔。若无题目,便不成画。”用现代文学语言来说,就是要有“主题”,如果写文章没有主题,没有明确的中心,想到什么写什么,结果必然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知所云了。画山水也是如此,落笔之前如果没有“立意”、“存想”,便画不好一幅画。“意在笔先”指导画家进行创作的准则,也是写生的准则,在写生前,面对真山真水,画什么,怎么画,都要预先谋划,谋划好了,才可以落笔。





赵春秋平谷写生


赵春秋平谷写生

6、“大胆落笔,细心收拾”,是古人立下的重要的创作经验。当章法结构大势定之后,就要放笔直,或提按顿挫,浓淡干湿,随机发一气呵成。等大关系画完以后,再细心完善细部,既要有大的气势,又要有真实耐品的细节,力求神完气足。

山水画重气势,如果作画一开始就注意于细部的描绘,谨小慎微,画出来的画就容易气脉不连贯,琐碎涣散而缺乏神彩,所以写生必须要大胆落笔挥写,即使偶尔出现败笔或遗漏,在细心收拾的时候因势利导,说不定还会取得意外的情趣。





赵春秋写生转换冰雪山水画两幅:










冰雪情怀 翰墨春秋




赵春秋 《细雪初过柿子沟》


更多精彩,值得你的关注与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