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吴三桂不献山海关,清军就永远无法踏上中原大地吗?

 激扬文字 2015-05-12

1644年三四月间有关的大事。

三月初十,吴三桂率军民二十万撤离孤城宁远入关,妇幼老少啼号,壅塞于道,每日行50里。

三月中,清朝得知吴三桂撤离宁远。多尔衮下令整修军器,储备粮垧马匹,定于四月初四大举出征,混水摸鱼。

三月十六,吴三桂一众进关。

三月十七,李自成到达北京城下。

三月十八,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

三月二十,吴三桂到达丰润,得知明亡,遇原明朝的降将唐通等,击破之, 降其兵八千,引兵还保山海关

李自成劝降吴三桂;吴三桂引兵而西, 李自成遣别将帅两万人代三桂守关;吴三桂行至滦州,得知爱妾被掠,大怒东还,击破自成所遣守关将。此时吴三桂的正规部队约五万人。

四月初四,明亡的消息传到满清,范文同等定下少杀掠,安百姓的夺取天下的大计。多尔衮下紧急动员令,倾国出征。

四月初六,李自成得知吴三桂斩了他的使者并割了另一使者的耳朵,大怒。

四月初九,多尔衮率十至十二万左右清兵出征,其中包括数万蒙古骑兵和4万汉八旗兵。路线仍为此前绕内蒙古越长城的旧路,行军速度每日40-60里。

四月初九,李自成得到吴三桂绝父的信。聚众讨论,李自成的谋士们如李岩,牛金星,宋献策等都反对出兵征讨,吴三桂,建议招抚。数日无定。

四月十二,李自成再次讨论征讨吴三桂,拟派一员大将去,但是诸将都耽于行乐,"刘宗敏等逡巡未应",李自成无法,只好决定亲征。

四月十三晨,李自成帅马步兵6万出征,号称十万。刘宗敏李过等随军出征。洪承畴向清朝献征讨农民军方略。

四月十五,清兵前锋在辽宁阜新一带巧遇吴三桂使者,这一偶然的巧合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四月十六,清兵直趋山海关,清朝怀疑吴三桂诈降,行军速度每日80里。

四月二十,农民军到达山海关。

四月二十午,吴三桂第二批使者到达清军。清军自连山出发越宁远以一昼夜200里的速度急行军。(连山至山海关136公里)

四月二十一晨,李自成和吴三桂在关前死战,同时李自成派前明朝的蓟辽总督唐通率数百骑兵于一片石立营,可能是想监视吴三桂的动向并阻吴三桂退路。吴三桂军几度面临崩溃,几次山海关险些被突破;

四月二十一晚,清军抵达山海关城外15里处休整。农民军和吴三桂军相互炮击,彻夜不停。

吴三桂向清兵通报了唐通的营寨位置,清军发动夜袭,全歼之。

四月二十二晨,李自成和吴三桂在关前再次大战。李自成北自山南至海绵延二十里成一字长蛇势,面向山海关西门。农民军奋勇进击,对吴三桂军三面合围。

四月二十二午,养精蓄锐的清朝骑兵从城中杀出,冲突农民军阵尾,与吴三桂里外夹攻,农民军一败涂地。

问题一,李自成行军缓慢否?

史书上说李自成的路线,是北京-通州-永平(卢龙)-山海关。从北京到山海关有两条路, 一条是北京-三河-遵化-迁安-抚宁-山海关,这里面遵化迁安一线属于山区丘陵, 会降低行军速度。最近捷的当属现在的102国道的路线:北京-三河-玉田-丰润-卢龙-抚宁-山海关, 应该就是李自成的行军路线(这也是当年袁崇焕回师救援北京的路线), 这一段北京到山海关的距离,如果按现在的公路算大约距离为306公里[1]。如果按铁路的长度算大约全长312公里。

军队的行军速度,按照秦汉时的一般情形,为"兵轻行五十里,重行三十里 (汉书陈汤传)"。而秦汉时一里的长度为415.8米[2]。急行军倍道兼程算100里,合每天41.6公里。

李自成的行军时间大约为七到八天,其速度最少为306/8=38.2公里每天。考虑到李自成抵达后第二天一早就开始进攻,头一天需要扎营休息等,所以头一天不会到达的太晚。所以行军速度应该更快。因此,李自成的行军速度并不慢。

问题二,吴三桂救助明朝的时候是否故意拖拉?

吴三桂从宁远到山海关这一段,因为带着家属和民众,无法太快。明清时的一里长度为576米,所以50里大约合28.8公里每天。这个地方没法指责。所以看他进山海关之后的行军速度。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时候吴三桂到达丰润。刚好走了一半,四天行军距离为149公里。而且吴三桂在山海关应该也耽搁了一点时间,因为要交接随行民众安置的任务。这样一来,和李自成八天行军306公里比,半斤八两。

所以说吴三桂故意拖拉不救明朝似乎是不成立的。如果说他有可指责的地方, 那就是他没有派骑兵先行,没有选择放弃辎重赶路。然而在北京被包围的情况下,这样做是相当冒险的。另一方面北京失守也太快了点,仅仅一两天时间就破城了。

由于李自成的政治策略错误,吴三桂怀疑李自成招自己进京是为了诱捕自己,于是降而后叛,返回山海关。山海关不是吴三归经营的地盘,而是临时夺得。吴三桂很容易地打败了山海关的守将并占领山海关,可能山海关的城防面向关内一面的坚固程度不如面向关外的一面,总之,在李自成来讨伐的时候,吴三桂没有完全闭关死守,而是出关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决一死战。

正常情况下的结果,吴三桂失败是无疑的。可是,在我们这个位面上很可能出现了穿越事件,清军及时加入了战场,并成就了两百六十多年满清主宰中国的现实。

1)多尔衮的反应相当快。

当时多尔衮听说吴三桂带着数十万军民从宁远撤走,马上判断到明朝内部出了大事故,于是立刻开始准备渔翁得利,在即将出发的时候得知农民军占领北京的消息,立即推迟出发,孤注一掷重新准备,根据朝鲜方面的记述,部族十岁到70岁的男人全部出征,加上帮忙的几万蒙古兵,总共十万余人进关。

走到半路,正好探子遇上吴三桂的信使,吴三桂约清兵仍按往年入关时的旧路进兵,夹击农民军。本来,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和哥哥吴三凤都投降了满清,清朝试图诱降吴三桂多年未果,所以这次吴三桂送上门来,清朝内部有些人还不太相信,疑神疑鬼地以为是明朝搞诈降。但是多尔衮的决定很迅速,也没有按吴三桂制定的路线去兜那个大圈子,而是以轻骑兵昼夜兼程二百里走直线直驱山海关。

时间上正好赶上李自成和吴三桂在山海关的决战。清兵来得如此迅速,是李自成根本没有预料到的。你可以说多而衮预有准备并且善于抓住机会的结果,但我觉得他分明是开作弊器穿越的。

2) 李自成松懈失机。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叛变后,谋士们如李岩,牛金星,宋献策等都反对出兵征讨吴三桂,建议招抚。但是李自成看到吴三桂的檄文和残杀他的使节的事情,担心吴三桂献关给清兵,决定征讨。我认为两个做法都是可以的,但关键是要当机立断,此刻最紧迫的是时间。在商讨中宝贵的时间就这么流逝了。

双方士气的对比也刚好反过来,李自成众人都贪图享乐,松懈无斗志。李自成都不愿意亲自去,想只派一员大将去,但是诸将"耽乐,殊无斗志","刘宗敏等逡巡未应",李自成无法,只好率众将亲征。

我认为李自成是这么判断的,吴三桂向清兵求援,快马传递到沈阳,就算沈阳立即决定支援吴三桂,出兵准备加上路上行军怎么也得半个月以上,这样击破吴三桂的时间非常充裕。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清兵已经在半路上了,这是极其严重的误算,并导致在与吴三桂的大战中清军突然杀出之际他手头已经没有了预备队,最终一败不可收拾。

历史就因为这么一两天的差异被完全改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