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水”保健只是传说

 江山携手 2015-05-12
进入夏季以来,饮用水市场又开始躁动起来。各式各样的宣传品铺天盖地,各种各类的饮用水被吹嘘得神乎其神,从早已曝光的碱性水,到屡见不鲜的富氧水,再到咸鱼翻身的磁化水,很多已经盖棺定论的“神水”卷土重来。而太空水、纳米水、离子水,还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π水”,诸多新生的“神水”层出不穷。没有分辨真伪能力的消费者被忽悠得云里雾里,连有些医学工作者也对此将信将疑。现在,我们就用基本的科学理论来揭示这些“神水”的骗局。

  碱性水真能使人变成碱性体质吗

  人体体液的pH值保持在7.35~7.45,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偏碱或偏酸都会引起机体内环境的紊乱,从而影响机体功能。这里,我们且不说“碱性体质”本身就是伪命题,只探讨喝下去碱性水能否改变体液pH值。

  喝下去的水是通过胃肠吸收入血的,碱性水要影响体液pH值,首先要冲破胃液中和这一关。以每瓶500毫升pH值8.0的碱性水,去中和正常情况下是50毫升、pH值2.0的胃液,要使胃酸全部中和,需要喝下去1万瓶碱性水。

  就算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让碱性水直接入血,也很难改变血液的pH值,因为机体有着对酸碱强大的调节能力。快速调节是靠血液和细胞的缓冲作用,缓慢调节主要依赖肺脏和肾脏排出酸性代谢产物。碱性水那点可怜的OH-,先要与血液中的碳酸氢盐等血浆缓冲系统对抗,再被从细胞内转移出的H+中和。如果还能剩下一些,那么机体就会代偿性地减慢呼吸,使CO2排出减少,增加血液中的碳酸含量,完全中和多余的碱性物质。

  可见,以弱碱性饮用水改变机体的pH值,只是痴人说梦。

  富氧水真能给人体补充氧气吗

  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泡,透过薄薄的一层呼吸膜溶解在血液中,并与血红蛋白结合被输送到全身组织。空气中氧含量不足(高原或坑道)、呼吸功能障碍(慢阻肺)、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煤气中毒)或者组织不能利用氧气(氰化物中毒)都可以引起缺氧。补充氧气,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吸氧。市场上流行的多种富氧水却另辟蹊径,试图通过口服补氧,可行吗?

  经过亿万年的进化,肺脏成了气体交换最完美的场所:呼吸膜平均厚度不足1微米,具有很强的气体通透性,并且拥有约70平方米的展开面积;肺泡的微环境非常有利于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而作为消化器官的胃肠道,其结构和功能的进化是为了适应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非要让氧气在此渗透入血,就必须受到厚厚的黏液层和黏膜层的阻拦,这个过程中氧分子基本消耗殆尽。

  即便富氧水中的氧分子都能入血,又能给机体补充多少氧气呢?人体每天的耗氧量约360升,标准状态下1升氧气的重量约1.43克。1个大气压下,20℃时1升水最多只能溶解9毫克的氧,要溶解更多只有降温和加压两种办法。就算真有其他手段能把氧的溶解度提高10倍,1升水的含氧量也只有90mg,而我们每吸一口气,就要有143mg的氧进入肺泡。可见,区区这点富氧水,与人体耗氧量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何益之有?

  离子水和小分子水真的那么神奇吗

  水(H2O)是地球表面上最多的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由于水分子的偶极性,使得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上的氢原子相互吸引,形成氢键,导致2~8个水分子抱成一团,被称作水分子团簇。

  水是一种极其微弱的电解质,25℃时1升纯水中,只有10-7摩尔的水分子发生电离,形成相同数量的H+和OH-。要增加水中离子的浓度,无非是升高温度和加入电解质两种条件。商家宣传说,通过电解的办法获得了离子水,并且在阴极和阳极分别获得碱性和酸性离子水。我们知道,水通电后,2个H+在阴极形成氢气,4个OH-在阳极形成氧气和2个水分子。此时被电解的水离子浓度并没有增加,而且仍然是pH值中性。可见,获得离子水只能采取添加电解质的办法了,可这么一来,不就是穿了马甲的矿物质水吗?

  水分子团簇是水的自然形态,可以通过外加能量使氢键断裂而影响团簇结构的重排。最简单的干预因素就是加热,温度上升,氢键一一断裂,最终形成单分子的水蒸气。此外,也可以通过外加磁场、电场和微波来改变水分子团的大小。但是,一旦干预因素消失,水分子团又会恢复本来结构。所以在日常环境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小分子水。另外,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也不会因为水分子团簇的大小而改变。况且,如果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加,往往是细胞损伤的标志,会造成细胞内水肿,引起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