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湿热是如何形成的

 好看的书馆 2015-05-12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获得迅猛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中国与世界接轨,向世界看齐。同时湿热症的患者也一年比一年增多,渐渐的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普遍现象,大部分人尚不知道湿热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湿热是如何形成的。

现代人湿热的增多,除了地球变得越来越温暖这个外部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当代人本身的因素,总结当代人的湿热可以概括为:吃出来的湿热,喝出来的湿热,坐出来的湿热,闲出来的湿热,忙出来的湿热,治病治出来的湿热。

吃出来的湿热

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大部分人只知道爱吃什么,不知道该吃什么。更惶论吃与健康有什么关系。有位营养学家说得好:“如果你吃得对,根本不需要看医生,如果你吃得不对,医生也救不了你”。没有健康的知识而拥有健康,那是运气,长期缺乏健康知识,生活不正常,随意吃喝,终至得病,那是必然。

本来中国人就是幸运的,祖国医学已经给祖国人民总结出了吃什么,如何吃才能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在全体社会经济富裕达不到的时候,祖国医学提出的一套饮食理论,大部分人尚无条件去实现,现在人民富裕程度普遍可以实现合理膳食了,却忘了这最简单最易实现的健康密码,弄得现在国人湿热遍地,广大人民群众水深火热,疾病丛生。

中国传统饮食,以谷物为主,副食是新鲜的天然食品,不作精细加工,糖的使用量较少,茶为大众化的饮料,烹调大多使用素油,提倡食品种类多样化,提倡含不同营养成份的食物之间的互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种膳食结构,具有广杂性,主从性、匹配性。适合人类消化道组织结构,人体生理全面营养的需要,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和繁衍。西方现代营养学家在研究了世界各地的膳食结构后一致认为我国传统膳食结构是防止现代文明病发生的最佳膳食。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营养全面、比例合理、均衡膳食”的现代饮食观念与祖国医学早就提出的观念不谋而和。

古代中医文献对平衡善食是这样论述的:“五谷宜为养,短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匪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这些论点,不仅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即使用现代营养学的观点,同样是十分科学和准确的。

现代营养学认为平衡善食是四个方面的平衡:氨基酸的平衡;生热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各种其它营养之间的平衡以及酸碱平衡。

平衡膳食因食物的品种和数量安排合理,营养素供应质优量足,各种营养素比例适当,所以可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食物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谷物粮食作为主食,是热能的主要来源,因不同的谷物所含营养成分不同,所以最好坚持粗细粮搭配,其余的热能则由肉、蛋、鱼、脂肪等副食品供给,但就单位体积而言,副食的热能大于单位体积的谷物的热能,主次的颠倒常会造成总热量超出机体需要量。

第二类是富含动物蛋白食物,包括瘦肉、禽肉、蛋、鱼类等,重体力劳动的人不仅热能供应量需适当增加,还要重视蛋白质的质量。人体对动物蛋白的吸收率比较高,对鸡蛋的蛋清蛋白吸收的出较好。鸡蛋和牛奶并不能完全代替肉类的营养作用。据调查,人类最主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和各种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大多与未及时补充铁质有关,而肉类和动物内脏中的血红素型铁易于被人体吸收。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肉类对机体是有益的。

第三类是豆类及其制品。豆类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等,其蛋白质富含赖氨酸,与谷物同食可优势互补。豆类素有“植物肉”“绿色牛乳”之称。

第四类是蔬菜水果。这是人体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蔬菜品种很多,营养成分有很大差异,因此应经常变换品种或相互搭配,这样才能吸收营养素,起到互相补充的效果。

第五类食物是油脂。油脂可供给热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并供给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比动物油高,动物油因饱和脂肪酸多,所含的胆固醇又可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病,但鱼油含某些特殊的对机体有利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个例外。

以上五类食物,长期缺乏任何一种都会影响健康,但是任何一类的过多摄入同样会影响健康,长期重体力、高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以素食为主,油也摄取不多,会感到体力不支,日渐消瘦,如果适当补充一点肉类则会重新恢复精力旺盛状态。这是谷物提供的热能不能满足体力消耗的需要的缘故,所以每当重大战略决策后,毛主席总要来一碗红烧肉。但每个人还会有这样的体会,一旦过多地吃了鸡鸭鱼肉等荤腥之后会感到发腻,或干渴,一顿吃伤,十顿喝汤。现代医学说,这是轻微酸中毒现象,鱼肉海产品都是酸性食物,薯类和蔬菜瓜果属碱性食物。是体内酸碱严重失衡造成的。而以祖国医学的观点则是湿热造成的。

现代人吃出来的湿热,主要是饮食结构的严重不合理。

(1)、胡吃、海吃、猛吃

也许是过惯了穷困的日子,富裕起来的当代人就胡吃、海吃、猛吃鸡鸭鱼肉,生猛海鲜,天上飞禽,地下走兽,有点忘乎所以,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天天觥筹交错,日日膏梁厚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高蛋白质,高热量,高脂肪装的胃满肠圆,营养严重失衡,这些食品大多具有高热或高湿的属性,不论是阴阳平和质的人或偏阳质,偏阴质的人都会产生湿热严重不平衡状态,体内环境如在夏季,高温且高湿。

(2)、中饭西化,盲目攀比向西方看齐,膳食结构西化,洋快餐成家常便饭,时时在体内储备“能量炸弹”。体内热能超标。

(3)、长期给小儿饲食奶粉等高热量食品,或母乳喂养者长期食用鸡、鸭、鱼、肉等性偏温热或寒湿之品。

(4)、长期食用烘、烤、煎、炸、辛辣等性偏温热高热量的食物。

(5)、长期食用生、冷、油、腻性偏寒湿的食物。

(6)、工作、生活、学习、生意紧张,早饮马虎,中饮兑付,晚饭一般或饥饱不匀,或暴饮暴食,伤脾伤胃。

(7)、肉食为主,谷物、蔬菜食量不足。

(8)、五味偏嗜

食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但过食则可形成湿热。如辛味,象葱白、生姜、辣椒、茴香都具添火,或添湿的作用;甘味则会增加体内热能;酸性食物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使脾胃功能失常。形成湿热。

(9)、吃细粮不吃粗粮。粗粮加工成细粮,浪费了大量的营养素,使人气血虚弱,造成脾胃功能失常,形成湿热。

(10)吃甜食过量:糖是纯热食物,引起体内热量过盛,造成湿热。

(11)盲目进补各种高级营养食品,引起体内热能超标,造成湿热。

◎喝出来的湿热

(1)饮酒无度,以酒为浆

适量地饮酒,对身体有益无害,但现代人却以酒为浆,狂饮无度。不管那种酒,都含有湿和热。白酒是湿热差别不大,啤酒类、红酒、黄酒湿大于热。长期饮用,湿热形成。

(2)以饮料当茶

当前饮料种类繁多,可以用寒性、热性来分类,都会使不同体质的儿童形成湿热。

(3)过度地喝水

喝开水保健的方法逐渐地广为人知,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应,在不渴的情况下强勉地每日喝进去一定数量的开水同样也会造成脾胃的伤害,一部分人就形成了湿热。

◎坐出来的湿热

现代人缺少运动,以车代步,身体机能严重退化,很多人脾胃功能失常,体内的水湿不能正常代谢,造成湿滞肠胃,既可蕴而化热,也可因饮食失常而生积热。

◎闲出来的湿热

闲出来的湿热与坐出来的湿热原因类似,也是肢体缺乏运动,全身气血虚弱,脏腑功能减退,引起脾运胃纳功能失常,水湿停滞,郁而生热,引起湿热。

◎累出来的湿热

现代人生活节秦快,竟争激烈,生存压力大,工作紧张,常常昼夜不分,晨昏颠倒。教师累,学生累,老板累,工仔累,为官累,为民累,没有几个潇洒的。七情郁滞,体力透支,结果就是脾虚胃弱,吃不对,喝不对,湿热就形成了。

◎治出来的湿热

(1)妄服燥热之剂,使原先偏阴质的人成了湿热,这些象饮食物一样具有热性的药物,使人体内的寒热平衡被打破。

(2)过服寒凉之剂,使偏阳质的人成了湿热,这种情况突出地表现在抗生素的滥用方面,见有“热”即消炎,不管这热是寒引起的或是热引起的。

6、湿热引发多种疾病举例

现代人的湿热大部分都是内伤因素引起的,所以是人体病理状态下的产物。这种病理产物反过来又成为其它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多种疾病。由于现代医学不讲湿热,大部发人不知道湿热,湿热又明显地是一种特殊的致病因素,常规的治疗手段解决不了湿热和湿热引起的疾病,因而疾病便越治越多。

因为体内水湿的运化,以脾为主,热不与湿结,也不会在体内长久地存在,湿热的形成,前提必然是脾之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脾与胃互为表里,所以湿热的形成,首先侵犯脾胃,引起脾胃病症状。脾胃湿热状态,中医上叫脾胃湿热症。此时腹中好比一火炉在内,不停地制造湿热,它对身体各部的影响,虽无绝对的规律可循,但大致上可有如下表现:薰蒸肝胆,烧灼心肺,上行大脑,下注膀胱,外而皮肉筋骨毛发空窍,内而五脏六腑,气血精津液均受到影响,湿气愈重,浸湿愈深,热的程度越高,器官受的损伤越严重。

热过盛时,大多表现为火热病变,共同特点是热(发热、恶热、喜冷),赤(面赤、目赤、舌红),稠(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痰、涕、白带粘稠),燥(口渴、咽干、便燥),动(神情烦躁、脉数)。

(1)湿热直接引发脾胃病

湿热直接形成脾胃病,消化功能减退,腹胀腹疼、呕恶、便秘。

(2)感冒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是湿热

湿热使人的免疫力下降,是当代人经常感冒,感冒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湿热之人,实际上一直处于准感冒状态,只是当湿热都大或热势增高时,人们才知道自己发烧了。这时才会表现出常规的感冒症状。

机体湿热久蕴,周身气血津液时刻被薰烤蒸发,湿度不足,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失常,体内各部分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脏腑的生理功能失常,抵御外邪能力降低,免疫力随之下降;周身汗孔常开,肌腠不密,风、寒、暑、湿、燥火随时可以长驱直入,所以人经常易发伤风感冒;由于湿热具有湿热两重属性,现代医学消炎杀菌这套武器以中医的寒热温凉四性看来,大多具有寒凉之性,对于“热”可能起了点作用。对于“湿”则有加重的作用。湿热作为致病原因,起不到消除原因的作用。所以,湿热引起的发烧,常常是热度降下来了,37℃左右,医生会说“好了”,停止了治疗,但是病人体内的湿度却增加了。(临床上常见黄腻苔输液后变成了白腻苔,说明了消炎的祛热作用)。病人烧退了,仍然沉困无力,茶饭不思,还很不舒服,这是因为病人体内湿气增加的缘故。虽然湿热的程度没那么高了,但仍然是湿热状态,37℃体温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隔一段时间,当湿与热重新升高的时候,就重新出现发烧症状。每次发烧都暂时退热,没解决根本原因,时间一长,脾胃的功能遭受严重的破环,抵抗力就更差了,于是感冒就反复发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