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大人是不是有时觉得束手无策;有时很想快速解决问题,但孩子又不配合,不理你这段事,而且屡教不止,重复出现恶劣行为,着急、愤怒一起袭来,这时大人过激的言行就爆发出来了。 “臭小子,吃了雄心豹子胆了,敢跟我顶嘴,想找打了是不是。”“让你停就不停,骨头痒痒了,想尝尝拳头的滋味了,是不是?”“就你这废物点心,长大了能干什么啊!”“别人行,你怎么就不行,就知道吃啊,吃货!”“上次打你还不记着啊,这次我就双倍的打,看你长不长记性!”…… 诸如此类恶毒的话,连珠炮般从大人嘴里发射出来,骂着骂着,脸红脖子粗了,声调越来越高了,最后愤怒之下把孩子打了一顿。 很多父母事后会后悔,等孩子睡着了,偷偷去看孩子身上被打过的痕迹,还互相埋怨:你怎么打得这么狠呢,下次下手轻点啊……有的父母心怀愧疚,可能会买点什么东西补偿给孩子,哎,真是大错特错。本来打骂孩子就已经错了,还要为这个错奖励孩子,孩子会很迷惑,我错了,爸妈打我骂我,可是我又得到奖励了,我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 大人为什么会不假思索地骂孩子、打孩子呢?很大程度上是沿袭了父一辈母一辈的教育方式,自己的爸妈就是这样教育自己的,自己就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而且化到骨子里去了。尽管有的父母会说:我可不会像我爸妈那样教育孩子。但实际上,正是用这种化到骨子里的方法对待自己的下一代,然后一代一代传下去,害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 那些事后后悔的家长,是负责任的家长,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不合适了。所以,这部分家长如果想修正自己的言行,还是有效果的,怕就怕有的家长把暴怒下的发泄,当做天经地义的事情,那就不好办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生气是人的正常情绪,是要接纳的,但在生气支配下的过激言行是要被限制的。 关键是在自己愤怒的时候,跟孩子说什么呢?我们可以大声地告诉孩子:我很生气,很生气,我需要平静我自己。说完之后,快速撤离现场。 离开现场后,找个地方平复情绪,建议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 2、 3、 4、 5、
-----父爱本色的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