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大的问题,现代学习方式和多是象数义理混合的,而卜筮则流于江湖。所以,先刨除一切概念,混合一切宗派,不然没开始学就糊涂了。从0开始的话,按照没有文言文基础,大概推荐一些基本的步骤和书籍以供参考。不可为要! 一、泛了解 易学著作及名家就太多了,不需赘述。 因为易经现代的书籍也过于庞杂,入门的方向有很多,所以选择一本合适的入门书籍非常重要。窃以为如果有文言基础,大可直接从经传原文入手,市面上的本子,推荐东南大学注音版的《周易》(简体横排全注音,有通假字标注及简单注解,字比较大,缺点是好心的插图反而杂乱)。另外一个本子推荐中华书局诵读本《周易》(四海本、绿本都可,有音频可以索要),没有通假字和插图。不管哪个本子,一些向来有争议的字、断句、读音都会有出入,先按一本学,之后多读几个本子自己再判断。(譬如,革卦:己日/巳日乃孚等等) 这两个本子一定要买一本,不然会有很多读音掌握不准(如屯zhun卦)。 如果没有文言基础,那市面上的入门本子也有很多。个人推荐南怀瑾的《易经杂说》、张其成《易道主干》、张善文《周易入门》。这几个本子的特点是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特有词汇的认识,泛读就好。特别说明:之所以推荐南怀瑾的书,是因为其书并不完备,但点到即止,防止走偏门。 另外,特别推荐一个iOSApp《易经》(图标是线装书的设计标有“有声同步”字样),诵读可调整语速、有注释和简单的白话文翻译。 二、基础背诵 关于背书,不同派别有不同的意见,窃以为必须是要背的,但是要循序渐进的背。 1、朱熹(争议很大的宋儒)的《周易本义》三种卦歌,分别是“八卦取象歌”(乾三连……)、分宫卦象次序歌(乾为天、天风姤……)建议边画边背,否则会很吃力、下上经卦名次序歌(乾坤屯蒙需讼师……); 2、序卦传(郭氏认为幼稚),窃以为序卦传包含的逻辑最必要掌握的; 3、说卦传前十章(金、吕合著《周易全解》有不同归类); 这些最好先背下来。其中朱熹的三种卦歌是必须要背的,是对64卦从卦序、卦象上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会省很多劲。序卦也不难背,每天诵读7次,最多连续7天应该就可以背下来了,说卦传相对内容稍微多一些,可以结合图去背,这些理解会更深。 背下来以上的内容之后,可以考核自己: 1、找一个人,随便说一卦,你说出是第多少卦,之前和之后是什么卦; 2、找一个人,随便说出一卦,你说出卦象是什么,并画出来; 3、自己画先天后天八卦。 下一步,窃以为先不着急去读经传注解,基本概念不明白,白读。深入下一步的基本概念: 1、错卦(六爻阴阳相反成一卦,如乾卦成坤卦) 2、综卦(六爻倒过来成一卦,如屯卦成蒙卦) 所谓错综复杂,还有互卦等易例,如果这两个还糊涂,可以先放下,通读一遍经传之后学更容易理解。 还有7个最起码要掌握的卦爻基础: 1、三才; 2、动/静; 3、之/变卦(即动爻变后成卦); 4、消/息; 5、乘/承; 6、当位不当位; 7、得应不得应。 这些在读文言注解的时候易于理解。了解之后,像上一步一样,找一个人来随意说一卦,你来说出错卦和综卦是什么卦,以考核自己。 三、读经传法 现在外边爻卦多数用的是清朝王洪绪的《卜筮正宗》,当然也有《增删卜易》之类(市面上这两个本的通行本子是中医古籍出的,纸质和校对存疑,所以如果想从卜筮入手,最好要找一个老师,上孔夫子旧书网买一个好本子),这两本是卜筮入门的书,接近于白话文,但是很厚,需要背下来很多东西,个人不建议现阶段学。因为这都是宗于西汉京房的纳甲方法,而纳甲并不是唯一的卜卦方法。 个人建议一种比较快而且有趣的方法:每天自己卜一卦(三枚铜钱,没有的话硬币也可,百度一下六爻方法,暂且可不用纳甲等法装卦),卜到哪卦背哪卦,顺便一眼变卦、错卦、综卦都是哪卦,之间有什么连系。一天背不下来的话,就等背下来再卜下一卦。这样学算是象数理占无漏了。 四、推荐书籍 开篇说过,先放个宗派的问题,下边推荐的书,都是个人认为较好的本子,当然还有其他好的本子可选。个人建议选书要看出版社权威与否,注释、点校的人是否权威也要考量。 1、王亭之《周易象数例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佛学大师、紫薇大家晚年唯一的易注,条理清晰,可作工具书); 2、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中华书局(繁体竖排有注释)近代大家,越近代包容性越强; 3、杭辛斋《学易笔谈》岳麓书院(类似于《日知录》式的点滴记录,内容庞杂)。 另外再推荐一本作为工具书的本子:胡渭《易图明辩》 中华书局(繁体竖排半文言) 有很多有必要了解的图例,如不习惯这样的本子,可以买一本张其成的《易图探秘》广西科技出版社的;。 此外,有两个可以选择拓展基础的本子,一是江永《河洛精蕴》巴蜀书社(河图洛书也是历来有争议的,这个本子个人认为值得一看,有很多基础概念和图例,自己选择);二是黄宗義《易学象数论外两种》中华书局(繁体竖排半文言)学易繁体文言是躲不过去的。 白话易注类(有注解的)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上下册(排版比较好,就是字太小,比较细致); 2、陈鼓应《周易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排版好,原文繁体,今译部分可忽略,注解详尽); 3、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上海古籍 (排版不好,有些新解个人保留意见,可参考)。 其他白话文的本子还有很多,刘大钧老师很多书、张其成《全解周易》、傅佩荣也有《乐天知命》等等很多本子,还有已经不再版的马恒君《周易正宗》(孔夫子旧书或淘宝有售),暂不赘述。 另,有一些近代的本子,如高亨、李镜池等,一家之言较多的,自己根据已有的理解和倾向选择。 文言易注类(实在太多,鉴于汉易佚失过多,宋易改变较大,个人先推荐几本唐人和清人的本子) 1、惠栋《周易述》中华书局繁体竖排 上下 (附带汉易学及易例,与集解一样,可以作为汉易工具书); 2、胡煦《周易函书》中华书局 四册 (内容庞杂,有很多发前人所未发的内容及图例,但需要基础扎实再读); 3、 李鼎祚《周易集解》有九州出版社版、中央编译出版社版、齐鲁书社导读版(必备书籍,建议齐鲁版,虽然排版太不好); 4、孔颖达《周易正义》同样必备书,同样有不同的版本,还是建议齐鲁导读版,虽然排版不好(另外,中华书局的王弼《周易注》最好也收了,后边附有《周易略例》不可不知)。 再者,清李光地《周易折中》这个本子也不错,是官方中权威的,版本也有几个,根据自己需要选择。 拓展阅读: 读完以上的本子,再读什么本子自己就知道了。如张横渠、程伊川、来知德、王夫之、焦循、毛奇龄等等,太多了。这里例举3个个人认为现在的渠道可能不太好搜的本子。 1、京氏易:《冒鹤亭京氏易三种》巴蜀繁竖、《京氏易传导读》齐鲁(孔夫子旧书网或淘宝有,找不到的本子就上这两个地方找); 2、郑氏易:《周易郑康成注 六经天文编 通鉴问答》中华书局繁竖; 3、易纬:《七纬》中华书局繁竖。 几个不推荐先看的本子:《易林》、《皇极经世书》,是另外的方法,一时半会用不上。 其他书名搜不到就搜作者名(字号),杨万里搜“诚斋”等,不再赘述。 再者,拓展阅读到《左传》、《国语》、《太玄》等也不用说了。个人更倾向于参阅《老子》、《论语》,或者干脆参佛更好。 最后,再强调一点:善易者不卜。窃以为是到了根据时空环境就能知道会怎么发展的境地,自然不需要卜卦了。所以,卜也是逃不过的,卜卦装卦都易学,解卦要靠明师和悟性了。不以卜为目的、为手段。 如果用易经来预测,算卦可绕过该篇文章。
易经的东西晦涩难懂,所以一定要现有点书做接引,实际在在学习《易经》先先学习儒家和道家的很多书籍是有必要的,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于易经而言现在比较好的接引确实是曾仕强的《易经的奥妙》,虽然有很多科班的人抨击过里面有些内容是错误的,但是丝毫不影响整体和该书的接引作用,我们可以试想下,如果连真正学习的兴趣都无法培养起来,如何进行下一步深入的学习呢。在这里可以讲《易经杂说》和傅佩荣的《易经解读》都不是最好的接引,最好的接引一定是最浅显易懂的,不需要太多前置知识的。 第一步接引做完后,我们应该对简易,变易,不易之核心思想有了一个了解。对太极,两仪,四象,八卦,64卦,错综复杂卦,每卦的核心卦象,天地人三道和六爻,易经原文和孔子增加的十翼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步了解后进一步的学习应该是围绕易经的宇宙规律演绎和人文哲学的诠释上,围绕在易之错综复杂之变化和动态平衡之不变的诠释上。 这个步骤完成后,接着的重点应该是在易经本身的64卦具体的内容上,这个看了之后可以说只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即每卦大概核心是个什么意思,每个卦的爻辞大概是什么意思?爻辞中每爻相互递进关系是如何的?在这个阶段推荐阅读《张其成全解周易》,辅以《易经杂说》,为何先推荐《张其成全解周易》的目的是该书是有浅如深,循序渐进,比较容易了解。 在这个完成后我强烈的建议就是对64卦进行记忆,首先记忆卦序歌,把卦序歌记忆清楚后开始记忆每卦具体的卦象和核心意思。比如说到谦卦,就知道是地山谦卦,坤为地在上,艮为山在下,核心是戒满盈和谦虚之意。知道是地山谦后六爻应该是怎么一个排列也就清楚了。在这个记忆的过程中,应该配合记忆易经的《序卦传》,至少要做到熟读,熟读后你会发现可以辅助你记忆卦序,序卦传从上经的天地之道到下经的人文之德,从乾坤天地万物之始,到既济未济之永无止境和生生不息,64卦间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以谐音等方式进行的记忆都是耍流氓,无法真正做到理解记忆,真正把《序卦传》记忆清楚了,卦序和卦象,每个卦的核心思想基本全部了解清楚了。在这里我们说是学习易经是基本已经入门的阶段。在这里个人相当鄙视那些看了一点易经内容,了解了些关键词句就开始讲易经,撤易经和管理关系的人,易经和人生关系的人,搞得易经是万能的管理鸡汤和心灵鸡汤,自己可能连易经都没有完全深入理解。 在这个阶段完成后,个人理解下一步的核心在十翼的《系辞传上下》上,可以讲《系辞》是整个十翼里面语句最优美的,没有《系辞》那么《易经》就是一本天书,现在很多对讲易经的基本也是从系辞外延的逐个解释和阐释。整个《系辞》时而递进,时而否反,时而排比,时而借喻,既忠于原经,又加强演绎,真正将阴阳,乾坤,刚柔,变化,吉凶之对立统一,矛盾发展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系辞》可以说是孔子对自己传统儒学和哲学在易经之道上的进一步升华和总结,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读书笔记之一个核心,即书之内容和个人经验和实践的完美融合。读书之内容如果不会个人之实践和经验融合,很难真正有很完美的深入演绎。一阴一阳谓之道,从易之缘起,到八卦之形成和功用,从易之象到易之理,从简易到变易和不易,从天道万物之运行到哲学层面的思考和演绎,堪称完美。你反复读《系辞》后,你会发现像最早接引你的《易经的奥妙》里面很多内容都是来源于对系辞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而已。把《系辞》真正理解后再返回来看易经中的每一卦,类似看到吉凶,元亨利贞,悔吝,去理解象辞,爻辞的时候就相对容易了,因为《系辞》即包括了每一卦都出现内容的关键词的词汇表,关键词理解了读起来就容易了。在这个阶段建议是进一步读《易经杂说》,对核心内容进行理解。 在这个阶段完成后,个人觉得基本上可以跟别人说我懂易经的一些知识了,个人现在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你一开始就是为了去预测和占卜而学易经,你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真正理解易经真正的价值和精髓。 显示全部 |
|
来自: yiyidaodao > 《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