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由 敬业 友善

 聂耳小书屋 2015-05-13

 

自由 敬业 友善

——看常熟理工学院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光明日报》(

 

    5月4日,常熟理工学院,“2号店”内人头攒动。这不是一家普通的店铺,而是学校发起的公益互助平台,店内商品全部来自校内外捐赠,师生自由定价买卖商品。家庭贫困的张同学在这里以50元的价格,买下了一部二手手机。“标价100元,机主得知我的情况,又降了50元。”

 

    “‘2号店’的销售额将面向特困生或重病师生进行二次捐赠,最终形成‘捐赠—购买—再捐赠’的运营流程,实现爱心循环。”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张庆奎告诉记者,除了实物,“2号店”还有服务捐赠,如英语计算机辅导、外语口语训练等。

 

    “2号店”是常熟理工学院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办学的一个缩影。在张庆奎看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紧扣自由、敬业、友善这三个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最为密切的关键词,融入实践活动,常理工正引领学生走向全面发展的自由、养成敬业的精神和友善的道德品质。”

 

给学生全面发展的自由

 

    2015年春,新学期刚开始,常熟理工学院课堂上便多了一件新事物——“手机袋”。每个班级一个大袋子,让同学们在上课时安放各自的手机,帮助大家逐步养成上课不带手机、课堂不玩手机的好习惯。

 

    “手机袋”推出后,一些同学对此提出质疑:针对大学生推出这样的措施,是不是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对此,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周宏表示,“手机袋”的推出,可能影响了学生使用手机的自由,但同学们也因此获得了学习的自由、知识的自由,这些都是让他们未来能够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

 

    倡导“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在常理工看来,大学培养人才,其中心目标就是提供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大学生首先应该正确看待现阶段生活自由与未来发展自由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把职业当成事业

 

    在常熟理工学院的教育理念中,“敬业”不是指敬一个谋生手段,而是把自己的职业作为终生的事业和一种神圣的活动来“敬”。常熟理工学院院长朱士中表示,这种“敬”,源自对于所从事工作的了解,然后因为了解产生敬爱,又因敬爱产生敬畏,最后形成一种甘愿为之奉献的精神。

 

    “敬业的前提是兴趣,是了解这个职业。”因此,每年新生入学,常理工都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形成深刻了解,同时还邀请企业专家到校为学生介绍专业的发展现状、前景等,并让学生通过参观、实习等多种方式走近企业,尽早地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

 

    自2008年起,常理工就不断进行创业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摸索,先后成立“华东食品城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除此之外,还聘请30多位校外创业指导教师,指导大学生创业,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练好扎实的职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014年4月,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女生任肖突发肝肾衰竭,在医院重症监护室连续昏迷了六天六夜。消息传出后,校内外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任肖最终康复回到了校园。

 

    同年12月,在“好人就在身边”任肖感恩分享晚会上,任肖决定把捐助剩余钱款捐赠给学校,建立专项公益爱心基金,用于帮助和她一样身患重病、家庭困难的师生。

 

    任肖的事例,只是常熟理工校园里众多感恩事例中的一件。“友善的本质在于感恩与宽容,唯有对社会怀有感恩之心,并做到以宽容的心态待人处世,才能养成友善的道德品质。”常熟理工学院纪委书记丁晓原表示,通过广大师生的爱心救助以及受救助者的感恩回馈,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得到弘扬与传播,在常理工内营造出最美丽的大爱氛围。

 

    近年来,常理工不断完善贫困生助学金发放制度,大力推进“以勤代补”,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勤工俭学经历,感受到来自国家、社会以及身边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与爱护,从心底生发真实而强烈的感恩情怀。

 

    (本报记者 郑晋鸣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