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张杰 文:杨矿 亦子南 欢乐谷 微风从南到北生发香气 却不必借助于花朵 郁金香的盛开,替阳光节约了金粉 流水只负责带来音乐和好诗 一棵绿藤萝,结着一个小仙女 一片滴翠的叶子,挂着一封最动听的情书 小青松不弯腰也能得到爱 这让一头沾满灰尘的灵獾,跳进了月牙泉 冷血的蛇并没有一头冲进来 与其煞风景,莫如微笑与旁观 曦 曾经有个孩子 把曦色说成最厚实最纯正的奶油 而这句话被曦当成先知 它怎能忘,自己与饥饿之神定下了契约 都在饥饿中将曦认取 眼神看着曦时,会洇若柔软的春天 辉 这样的时刻,并不常有 羊的胆子变大,忘记了饿狼传说 所有生灵都得到了自由的暗示 心无枷锁,忙于放飞灵魂 河流不再代表时光的流水账 它正在以空前未有的明亮 变身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与落霞热恋 群峰统统以为自己就是仙境 而远方更天真 把所有通向自己的路,都看成一首好诗 煌 当一群志同道合的山 接受下命运的流放 接受下出生就有高、远,与荒凉 他们就成了坚忍不拔的英雄 始终信仰着上苍 终于得到这起万里赤金的加冕 这种壮怀,让鹰更热爱天空 让我也安于做一个 百无一用却只会发现大美的书生 耀 在它登顶的那一刻 所有植物都变成了喜阳的 随后骇人的美和暖 以千里传音走入了让盲人的心里 猫的眼睛被逼成了细线 呼吸变得骚动而悠长 这让人要纵身跳进去的升腾 仿佛是爱情正站在幽暗的生活之上 夕 所有的牛羊此时可以归家 所有山峰,都抱住了盛装的彩霞 所有鼻子不灵的人 都闻到了桔梗花的药香味 所有轻浮的人 忽然感悟到,世间还应有苍茫 夕离开的时候,也留下很多 黑暗和星辰全部给你 桂花和寒霜,也都是你的 《疑》之一 听说,世事的诡谲堆叠已高 它不预备放过任何人 我早有准备,拿着一颗擦去粉霜的青桃 还带着一颗看山不是山的心 迎面就往深里行 可,吴山青,越山青,敬亭山也青 这青色将我洗了又洗 说好的沧桑和忧郁,将要放哪里呢 《疑》之二 河流像得了啰嗦症的老祖母 记着人走,记着人来 这雪泥鸿爪东南西北的日子啊 真是让人,看着看着就倦了 唯有深沉的青山祖父 边思考,边抽着白云的卷烟 每天新增的离愁,成了大笔的呆坏账 他不知道,背井离乡的人 是不是会按时付利息 归 它是任性的。决绝是它的行囊 走得比一道闪电更远 遇到更深的荒、更深的凉时 就停下来,如同咳嗽的人在寻找甘草片 直到发现饱含暖意的夕阳 将山河的幽暗,都照成了纯真 便抱紧它的光芒,如抱紧来时路 原来唯有慈悲,可以唤回一颗流水的心 天境 我怎么说出,这辽阔而安全的美 它容纳了所有不安分的灵魂 过路的飞鸟与小兽 都自愿收起浮躁骚动的情绪 白云们短暂的一生 在此也得到了青梅和竹马 看,上天散放在湖边的吉光片羽 正向某个心有所求的人飘过去 澈之境 山是灵醒的 而所有的鱼都活成了先知 透露了天光的姓氏是蓝 清泉的姓氏是碧 云朵则生来是懒得藏身的大隐 一直不染纤尘地白着 时光在这里,成了最光滑的过滤器 它让所有事物不怀任何戒备 都敞开了水做的心 《茫之境》之一 不是我把你给忘了 或许我们,从没有相逢过 即使现在,也无法证明 到底是我来了,还是一片乌云过境 就这样,一直走啊走啊 任由一股风,将我刮到我的身外去 《茫之境》之二 这荒芜匀净,如出世的大境 饱含我不能理解的隐喻 除了我,空无人烟 我确信,我站在一条河流旁边 一颗心跳出胸腔,起起落落 对应着板块与云霞的错位浮沉 我仿佛被剔净了生活的痛痒 不知道将要变老,还是要转成婴儿 欲之境 白云的消炎片一停下来 山就开始发烧,思念另一座山 仿佛有牧羊人赶出来一大群牛羊 在四下里动荡不安 那只该死的蝴蝶千万别扇翅 防止这天,这周围,都跟着蠢蠢地眩晕 蓝色遐想 当我真心想念一个人 就会动用一片蓝 世上哪有比蓝更宽的相思呢 当我刻骨地恨一个人 也会把他埋进蓝 世上哪有比蓝更深的深渊呢 就像此时,我清醒地知道 大海和天空 都只是蓝的高音区和低音区 上升的板块 趁还有一二分清醒 我要把这里命名为碧落 我得证实,肋下是不是真的生了双翅 可以去纵飞马,追流星 如果我没有再回来 那么就是跟着它上升了 借机把自己,归还给了苍穹 苏醒 春天刚发芽的时候 会有许多人喊我画画、写诗 天光云影会喊我,深埋的种子会喊我 惊蜇和春分会喊我 河流像母亲刚洗的头发 香气迷人,她也会喊我 我还没到来,真怕这鱼翔水底,鸟过天空 提前碰落一个熟透了的春天 《乍现》之一 天空也仿佛是一个人 自有傲气成骨,柔情成血 偶尔吉光一闪 世人的眼中,就多了一朵若即若离花 画家和诗人凭着足够的痴 妄想将这朵花从镜子里移出来 《乍现》之二 给我一张足够宽大的纸 我要运算出这些秘密 山是否必须打坐,小妖是否跟着云飞升 虫子的腐骨,到底是成为磷光,还是小星 …… 其实,天光开阖之际,有一闪而过的提示 但我缺少神性的追踪器 始终捉不住这时光里的惊鸿 圣山上飘来一朵云 人世的芬芳被风送往高处 电光石火里,它折返回最明亮的春天 这时,圣山之上烟云出岫 有云在启程,也有云在收帆 走在云朵下,蝴蝶和我就是佛陀 我手指之处,必有地泉
著名油画家,教授。198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协会理事、重庆教育书画院副院长。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和参加大型学术性美展,多次荣获省和全国“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上海美术馆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