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页| 世界如何因猪而旋转

 昵称22576459 2015-05-13


【一页】,周三的阅读奇趣体验。


文/俞力莎


一天之中,你会和猪之间发生多少次亲密接触?答案大概会超乎你的想象。


荷兰设计师克莉丝汀·梅因德斯玛(Christien Meindertma)花三年时间对一头编号为05049的猪进行了追踪调查,最后出了一本叫《Pig05049》的书,绝对重塑你对猪的观感。


早起进浴室洗漱,你环顾四周看到肥皂、洗发水、润肤乳还有牙膏,诸如此类产品中所含的脂肪酸,就是由高温煮沸的猪骨脂所提炼出的,有助于硬化和制造珠光效果。早餐时享用的面包,味道很好,可能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从猪毛中提取出的蛋白质作为面团改良剂。低脂黄油、奶酪蛋糕、巧克力慕斯和香草布丁中都添加了用猪皮猪骨制成的明胶以保持产品的质感。骨瓷茶杯中含有猪骨灰成分,那有助于增加坚固度和朦胧透光的美感。


出门前,你也许会顺手拿起一把猪鬃鞋刷打理自己的皮鞋。走出家门,脚踩着的路面底下,很可能铺有微孔混凝土——其中含有从猪骨中获取的胶原蛋白。这种胶质还会被用于制造电路板上的铜箔胶带,所以你每天使用的手机、笔记电脑和其他数码产品,也与猪有关。如果这天正好要出远门,记得在火车制动器(至少是德国产的那一种)里,有一个零件用到了猪骨灰。相比之下,用猪油做添加剂制造的汽车漆,好像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有些产品和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关联,但它们很重要,听起来也酷得要命。比如火箭——制造火箭零件用的铝铸模具中,使用了猪骨灰作为保护层涂料的添加剂;子弹——向弹壳中填充火药的过程需要用到猪骨胶质;心脏瓣膜——把一个高科技的带有记忆功能的金属网套在一个猪的心脏瓣膜上,就可以置换植入人的心脏里。


克莉丝汀的调查搞清楚了包括猪皮、猪骨、猪肉、内脏、猪血、肥肉及猪杂碎在内的103公斤原料,最终会被加工成哪些产品。她所得到的结果就是呈现在《Pig05049》中的185件产品,包括弹药、药品、胶片、心脏瓣膜、刹车系统、口香糖、瓷器、化妆品等等——人类的世界每天都因为猪的无私奉献而得以正常运转,生生不息。


一位来自西西里岛的老爷子曾告诉克莉丝汀,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他还是个毛头小孩的时候,人们相信猪的一身都是宝,村子里宰杀的每一头猪都会被人们利用得彻彻底底,一滴血、一根骨头都不会被丢弃浪费。这是一种节俭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原始的环保理念。


那么现在的情况又是如何呢?克莉丝汀联想到,荷兰只有1600万人口,却养殖着1200万头猪,但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一头活猪,除了被端上餐桌的猪肉制品,他们对猪的其他部分毫无概念。但事实上,只有当这1200万头猪源源不断地进入大规模生产线时,上面所提到的各种产品才有可能被批量生产出来。关于“猪的一身都是宝”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这种改变无疑是我们乐见其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