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微信号:写手圈 文/闻婷
满打满算,今年是我做自由撰稿人的第7个年头啦,2008年入行,也算是经历了纸媒的黄金时期和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
眼看着一些熟悉的作者越写越红,或者原来不熟悉的变成了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的小说被改编成了电视剧,一播出收视率居各大卫视之首,他们的散文都要被拍成电影了,一看那演员表,呀,不是国内一线花旦,就是当红小鲜肉,还有那每年让人心颤的作家富豪排行榜,而我,怎么还在慢慢徘徊在过稿与不过稿的边缘?
自问一句,写了好多年了,为什么还不红?
写字的人,哪一个不想红呢?红意味着被市场接纳,被读者热捧,也意味写的字更值钱,能多拿稿费,靠梦想过上更好的生活,谈论梦想不可耻,想写字获利更是堂堂正正所得,仔细想来,这些年,假如我真的要靠写字生活,怕是过得并不好啊。
噢,这说明,我一点都不红,靠着稿费,我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必须要对自己狠一点,把这些年写字的历程撕开来看,第一年,写杂志,从杂志的千字文入手,零零星星过稿;第二年,开始攻杂志大稿,从软记实开始,并且运气不错,遇到了找选题非常厉害的编辑,合作愉快,为此还参加了杂志的一次长白山笔会;
第三年,一直在写软记实,但似乎有些依赖合作编辑给选题的能力,自己很少主动去找选题,懈怠了;第四年,出版了第一本书,是杂志稿子的合集,并且开始写长篇;第五年,工作调动,忙到天昏地暗,写稿停滞一年,但这一年出了一本婚恋小说长篇;第六年,生了娃,开始写儿童文学;第七年,很迷茫,重新写杂志,总觉得内心很疲惫,因为写字还是没能让我过上更好的生活。
是的,我被夹在自己设置的瓶颈中,不上不下,已经不是写字的新人了,所以多少没了当初刚入行时那股新奇、执着的劲儿,反而多了一些浮躁和无奈。
过稿很少的时候就自我安慰纸媒在衰落,事实上,一些大神的书动辄几百万的销售量,并且他们在网络和纸媒之间游刃有余,网络连载建立读者群了,出实体书,积累好粉丝了,卖影视版权,一步一步,让我等小写手、小作者们望尘莫及。
真的不能再固步自封了,所以当曹磊老师建立这个写作交流群时,我第一反应是要加入,这是一个发现自我的平台,或许真的不一定要被培训什么写作技巧,但看看里面老师的讲课,不难发现,写字的人,要想成功,首先要诀是勤练笔,哪一位授课老师不是天天写,夜夜写,经常写,无论是专一一种文体还是各种文体开花,写得多了,文字感觉自然而然提升并且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其二是积累,无论是阅读世界的积累还是现实行走江湖,必须让自己静心学习,放下手机,少刷微博,多看书;偶尔放空自己出门旅行,所见所闻没准能带来更多灵感。
在这个写作群里,看着别人又过稿了,又出书了,又拿稿费了,危机感拂面而来,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对自己说,“不行,不行,你,你得动起来,写起来,投稿,不停地投稿,没有人约稿就主动多投,东家不要给西家。”
写了好多年,为什么还不红?拍拍自己的脸蛋清醒过来吧,就是因为不够努力!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是少数,成功就是十分努力加一点点运气,运气不够还是只能用努力去填补。我要努力起来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红,但就是觉得该努力起来了,你呢?
作者简介: 欲了解5月31日的自由撰稿人写作转型大会流程,请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