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朱熹《小学》内篇之立教1-10
2015-05-14 | 阅:  转:  |  分享 
  
小學内篇立教第一子思子曰(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终
年八十二岁。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脩道之謂敎”。(语出《礼记·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
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則天明,遵聖法,述此篇,俾爲師者知所以敎,而弟子知所以學。立教1《列女傳》曰:“古者婦人妊子,
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跸、蹕、bì又《篇海》足偏任也。《列女傳》立不蹕。不用一只脚站立。),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
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瞽,盲者,樂官也。“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過人矣”。言妊子之時,必愼所感。感
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也。立教2○《内則》曰:“凡生子,擇於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温良、恭敬,愼而寡言者,使爲子師。”諸母,
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子師,敎示以善道者。○司馬温公曰:“子始生,求乳母,必擇良家婦人稍温謹者。乳母不良非惟敗亂家法,兼令所飼
之子性行亦類之。”‘子能食食,敎以右手。能言,男唯女兪’(孩子可以说话了,男孩子要大声要肯定,女孩子要细弱柔婉。)。兪,然也。(兪
yú◎同“俞”。音臾。《爾雅·釋言》然也。《疏》然應也。《書·堯典》帝曰兪。《禮·內則》男唯女兪。《註》皆應詞。《前漢·郊祀歌
》星留兪。《註》師古曰:答也。)○温公曰:“子能言,敎之自名及唱喏(唱喏[chàngrě]古代男子所行之礼,叉手行礼,同时出
声致敬。)、萬福、安置(昧爽(谓天明暗相交之际),适父母舅姑之所省问(丈夫唱喏,妇人道万福,仍问侍者,夜来安否?何如?侍者曰安,乃
退。其或不安节,则侍者以告。此即礼之晨省也)。)(既夜,妇女舅姑将寝,则安置而退(丈夫唱喏,妇女道安置。此即礼之昏定也)。)。稍有
知則敎之以恭敬尊長。有不識尊卑長幼者,則嚴訶禁之。”註曰:古有胎敎,况於已生子。始生未有知,固舉以禮,况於已有知。孔子曰‘幼成若
天性,習慣如自然’。《顏氏家訓》曰:‘敎婦初來,敎兒嬰孩’。故在謹其始,此其理也。若夫子之初生也,使之不知尊卑長幼之禮,遂至侮詈
父母,敺(敺qū◎同“驱”。)擊兄姊。父母不知訶禁,反笑而奬之,彼旣未辨好惡,謂禮當然,及其旣長,習已成性,乃怒而禁之,不可復
制。於是父嫉其子,子怨其父,殘忍悖逆,無所不至。此蓋父母無深識遠慮,不能防微杜漸,溺於小慈,養成其惡故也。“男鞶pán革,女鞶
絲。”鞶,小嚢,盛帨shuì巾者。(●鞶pán1.古人佩玉的皮带:“~厉游缨”。2.小囊,小荷包:“男~,革;女~,丝。
”)(帨[shuì]古时的佩巾。略像现在的手帕。古代女子出嫁时,母亲所授。用以擦拭不洁。)男用韋(wéi1.经去毛加工
制成的柔皮),女用繒zēng帛。“六年敎之數與方名。”數謂一十百千萬。方名謂東西南北。○温公曰:始習書字。‘七年,男女不同席,
不共食’。蚤其別也。○温公曰:始誦《孝經》、《論語》,次及諸經。‘八年出入門戸,及卽席飮食,必後長者,始敎之讓’。示以廉恥。‘九年
敎之數日’。朔望([shuòwàng]朔日和望日。农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與六甲也。(六甲:用天干地支相配计算时日,其中有甲
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故称。《汉书·食货志上》:“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王先谦补注引
顾炎武曰:“六甲者,四时六十甲子之类。”又引周寿昌曰:“犹言学数干支也。”《汉书·律历志上》:“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
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復始。”)(五子:wǔzǐ谓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干支相配六十年间有五个子年,故称。《汉书·律历志上
》:“日有六甲,辰有五子。”颜师古注:“六甲之中唯甲寅无子,故有五子。”《国语·周语下》:“夫六,中之色也。”三国吴韦昭
注:“天有六甲,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毕矣。”)○温公曰:始爲之講解使曉義理。‘十年出就外傅(外傅wàifù古代贵族子弟至一
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与内傅相对。《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郑玄注:“外傅,教学之师也
。”《魏书·礼志三》:“将谓童子时甫稚龄,未就外傅。”清袁枚《新齐谐·长乐奇冤》:“里党咸钦之,子年十五,就学外傅。”参见“
内傅”。),居宿於外’。外傅,敎學之師也。十年以後有學無敎。‘學書計’。書謂六書,計謂九數。‘衣不帛襦袴’。(襦袴rúkù
1.短衣与裤。亦泛指衣服。)(襦袴歌:rúkùgē东汉廉范为蜀郡太守,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时人作歌颂扬之:“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用“襦袴歌”作为对官吏惠民德政的称颂。唐张玄晏《授李思敬武军李继颜保大军
节度使制》:“不乏循良之称,亟彰持重之名,继成襦袴之歌,显著山河之誓。”亦省作“襦袴”。唐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诗:“宾客不见綈袍惠,黎庶未霑襦袴恩。”宋司马光《送峡州陈廉秘丞》诗之二:“襦袴嗟来暮,簪绅惜外迁。”)不用帛爲襦袴,太温
傷陰氣也。‘禮帥初’。帥,循也。行禮動作皆遵習先日所爲。‘朝夕學幼儀’,言從朝至夕,學幼少奉事長者之儀。‘請肄簡諒’(肄,习也。
简,不繁也。谅,信也。谓请习于外傅,不繁而实尽其功也)。肄,習也。簡,書篇數也。諒,言語信實也。請肄,請於長者習學之也。温公曰:自
是以往,可以博觀群書。然必擇其精要者而誦之。如《禮記》則“學記”“大學”“中庸”“樂記”之類。其異端非聖賢之書,傅宜禁之。勿使妄觀
,以惑亂其志。觀書皆通,始可學文辭。‘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樂謂六樂之器。勺,籥也。舞籥,文舞也。‘成童舞象,學射御’(
郑玄注:“先学勺,后学象,文武之次也。成童,十五以上。”)。成童,十五以上。舞象,武舞也。謂用干戈之小舞也。射謂五射(郑玄注引
郑司农曰:“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贾公彦疏:“云白矢者,矢在侯而贯侯过,见其鏃zú白;云参连者,前放一矢
,后三矢连续而去也;云剡注者,谓羽头高鏃低而去,剡剡yǎn然;云襄尺者,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襄(让)君一尺而退;云井仪者,四矢贯
侯,如井之容仪也。”)。御謂五御。(五驭(五馭)wǔyù驾车的五种技术。《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
注:“五驭:鸣和鸞,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
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二十而冠,始學禮,可以衣裘帛,舞《大夏》’,冠,加冠也。禮謂五禮(《周礼·春官·小宗伯》:
“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五礼,吉、凶、军、宾、嘉。”《隋书·礼仪志一》:“以吉礼敬鬼神,以凶礼哀邦国
,以宾礼亲宾客,以军礼诛不虔,以嘉礼合姻好,谓之五礼。”)。二十,成人,血氣强盛,可衣衣裘。大夏,禹樂。樂之文武備者也。‘惇行孝弟
,博學不敎,内而不出’。廣博學問不可爲師敎人,蘊蓄其德在内而不可出言爲人謀慮。‘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學無方,孫友視志’(对朋友
谦恭。孙,通“逊”。《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学无方,孙友视志。”郑玄注:“孙,顺也。孙于友,视其所志也。
”陆德明释文:“孙音逊。”)。室,猶妻也。男事,受田給政役也。方,猶常也。至此學,無常,在志所好也。‘四十始仕,方物出謀、
發慮。道合則服從,不可則去’。(发虑(發慮)fālǜ进行思虑、思考。《礼记·内则》:“四十始仕,方物出谋发虑,道合则服从,不可
则去。”孔颖达疏:“出其谋计发其思虑以为国也。”)物,猶事也。方物出謀,則謀不過物。方物發慮,則慮不過物。‘五十命爲大夫,服官
政’,統一官之政也。‘七十致事’,致其事於君而告老。‘女子’,○温公曰:“女子六歳始習女工之小者。七歳誦《孝經》《論語》,九歳講解
《孝經》《論語》及《列女傳》《女誡》之類,略曉大意”。註曰:古之賢女無不觀圖史以自鑑。如曹大家之徒,皆精通經術論議明正。今人或敎女
子以作歌詩執俗樂,殊非所宜也。○伊川程先生曰:“先夫人侯氏七八歳時誦古詩曰:‘女子不夜出,夜出秉明燭’。自是日暮則不復出房閤(閤
[gé]解释:同阁)。旣長,好文,而不爲詞章,見世之婦女以文章筆札传於人者,則深以爲非。”○安定胡先生(胡瑗(993~1059)
字翼之。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
阁侍讲等。)(南宋黄震在《读诸儒书》一文中指出:宋兴八十年矣,安定胡先生(瑗),泰山孙先生(复),徂徕石先生(介),始以其学教授,
而安定之徒最盛,继而濂(周敦颐)洛(二程)之学兴矣。故本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精,实自三先生而始,故晦庵(朱熹)有伊川(程颐)不敢忘三先
生之语。)曰:“鄭衛之音導淫,以敎女子,非所宜也。”‘十年不出’,恆居内也。‘姆敎婉娩(◎婉娩wǎnwǎn)聽從’。姆,女師
也。婉謂言語;娩謂容貌;温公曰:“柔順貌。”‘執麻枲xǐ(即“麻”),治絲繭(茧[jiǎn]),織紝(织纴(織紝)zhīrè
n亦作“织絍”。1.指织作布帛之事。)組紃(组紃(組紃)zǔxún1.丝绳带。《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
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紝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孔颖达疏:“组、紃俱为絛tāo也……然则薄阔为组,似绳者为紃。”),學女事
,以共衣服。’紝謂繒帛。組、紃倶絛(绦[tāo]丝绳;丝带。)也;薄闊爲組,似繩爲紃。○温公曰:“蚕桑、織績、裁縫cáifé
ng及爲飮膳,不惟正是婦人之職,兼欲使之知衣食所來之艱難,不敢恣爲奢麗(◎奢丽shēlì形容服饰等奢侈华丽。奢侈华丽。《书·毕
命》:“敝化奢丽,万世同流。”)。至於纂組(纂组(纂組)zuǎnzǔ编织。多指精美的织物。《管子·轻重甲》:“伊尹以薄
之游女工文绣纂组,一纯得粟百钟於桀之国。”唐吴兢《贞观政要·求谏》:“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華巧之物,亦不必習也。
”‘觀於祭祀,納酒漿、籩豆、葅醢(◎菹醢zūhǎi亦作“葅醢”。1.肉酱。《仪礼·士昏礼》:“饌于房中,醯xī酱二豆,菹醢
四豆。”),禮相助奠’。當及女時而知也。“納”謂置酒漿、籩豆(笾豆[biāndòu]笾和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
竹制为笾,木制为豆。)、葅醢之等於神座。“禮相助奠”謂以禮相長者之事,而助其饋奠。‘十有五年而筓’(●筓jī◎古同“笄”)
。筓,今簪zān也。此謂應年許嫁者(许嫁(許嫁)xǔjià允婚。《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缨。”郑玄注:“女子许嫁,系
缨,有从人之端也。”)。女子許嫁而筓,字之。未許嫁,則二十而筓。‘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故”謂父母之喪。‘聘則爲妻,奔
則爲妾’。聘,問也。妻之言齊也。以禮見問,則得與夫敵體(敌体(敵體)dítǐ谓彼此地位相等,无上下尊卑之分。汉班固《白虎
通·王者不臣》:“诸父诸兄者亲,与己父兄有敌体之义也。”)。妾之言接也。言得接見於君子,不得與之敵體也。(妻之言齐也,言进御於王之
时,暂有齐同之义。妾之言接也,闻彼有礼,走而往焉,以得接见於君子也。《周礼》则嫔在世妇上,又无妾之文也。)立教3○《曲禮》曰:‘幼
子常視毋誑’。小未有知,常示以正事,不宜示以欺誑。‘立必正方,不傾聽’。立必正向一方,不得傾頭屬聽(属听(屬聽)zhǔtīng倾
耳以听。唐韩愈孟郊《秋夜联句》:“牵怀到空山,属听邇惊瀨。”●属(屬)zhǔ(意念)集中于一点)左右。習其自端正也。立
教4○《學記》曰:‘古之敎者,家有塾,黨有庠,術(suì。又《集韻》徐醉切,音燧。六鄕之外地。通作遂。《禮·學記》術有序。《註》術
當爲遂。《周禮·地官》萬二千五百家爲遂。)有序,國有學’。術,讀爲“遂”。門側之堂謂之“塾”。古者二十五家爲閭lǘ,閭共一巷,巷首
有門,門邊有塾。里中之老,有道德者,爲左右師,坐於两塾。民在家之時,朝夕出入,恆受敎於塾。五百家爲黨,萬二千五百家爲“遂”。遂,在
遠郊之外(又鄕遂,郊外地。《周禮·地官·遂人》五縣爲遂,王國內有六鄕,外有六遂。)。“國”謂天子所都及諸侯國中。立教5○《孟子》曰
:‘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敎,則近於禽獸’。“人之有道”,言其皆有秉彛之性也。‘聖人有憂之,使契xiè爲司徒,敎以人倫。父
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聖人”謂堯、舜。“契”,臣名。司徒,官名。倫,序也。“敎以人倫”,亦因其固有者
,而導之耳。《書》曰:‘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此之謂也。立教6○舜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遜’。舜,虞帝名。五品謂父子、
君臣、夫婦、長幼、朋友。遜,順也。‘汝作司徒,敬敷五敎,在寬’。五敎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敷此五敎
,以敬爲主,而以“寬”濟之。命夔曰:‘命汝典樂,敎冑子。直而温,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夔,舜臣名。冑zhòu,長也。冑子
謂天子以下至卿大夫嫡子。直失太嚴,故令温。寬失緩慢,故令栗。剛失入虐,簡失入傲,故敎之以防其失。‘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聲謂五聲。宮、商、角、徴zhǐ、羽。律謂六律、六呂。黄鐘(11)、太蔟(01)(太蔟tài
cù亦作“太簇”。1.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国语·周语下》:“二曰太蔟,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淮南子·时则训》:“律
中太蔟,其数八。”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太簇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2.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蔟配正月,因以
为农历即夏历正月的别名。《吕氏春秋·音律》:“太蔟之月,阳气始生,草木繁动。”高诱注:“太蔟,正月。”)、姑洗(03)、蕤賓r
uíbīn(05)、夷則(07)、無射wúyì(09)(◎无射wúyì钟名,周景王时所铸。周景王之无射也。——宋·苏轼《
石钟山记》)爲六律,大呂12、應鐘02、南呂04、林鐘06、仲呂08、夾鐘10爲六呂。八音謂金、石、絲、竹、匏、土、革、木。金
,鐘鎛bó也。石,磬qìng也。絲,琴瑟也。竹,管簫xiāo也。匏,笙也。土,塤xūn也。革,鼗táo皷也(gǔ◎古同“鼓”。)
。木,柷敔也(柷敔zhùyǔ乐器名。奏乐开始时击柷,终止时敲敔。一说二者同用以和乐,不分终始。《书·益稷》:“下管鼗鼓,合止柷
敔。”《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晋陆机《演连珠》:“柷敔希声,以谐金石之和。”《明史·周洪谟传》:“古者,
鸣球琴瑟为堂上之乐,笙鏞柷敔为堂下之乐,而干羽则舞於两阶。”参阅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卷四五。)。詩言志以導之,歌詠其義以長
其言。五聲依附長言而爲之(长言(長言)chángyán1.引长声音吟唱。语出《礼记·乐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郑玄注:“长言之,引其声也。”唐元稹《善歌如贯珠赋》:“长言邐迤,度曲缠绵。”朱自清《中国歌谣》:“歌
者,咏言之谓,咏言即永言,永言即长言也……长言生于咏叹,故曲折而纡徐。”)。其聲未和,乃用律、呂調和之,使應於節奏。八音能諧理不
錯奪,則神人咸和。立教7○《周禮》,大司徒以郷(古同“乡”。)三物敎萬民,而賓興之(宾兴(賓興)bīnxīng亦作“賔兴”。
1.周代举贤之法。谓乡大夫自乡小学荐举贤能而宾礼之,以升入国学。《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郑玄
注:“兴,犹举也。民三事教成,乡大夫举其贤者能者,以饮酒之礼宾客之。既则献其书於王矣。”)。物,猶事也。興,猶舉也。三事敎成,郷大
夫(乡大夫(鄉大夫)xiāngdàifū周官名。天子六乡,每乡以卿一人各掌其政教禁令,位在司徒之下。《周礼·地官·序官》:“
乡大夫,每乡卿一人。”)舉其賢者、能者,以飮酒之禮賓客之。旣(同“既”。)則獻其書於王。(乡饮宾(鄉飲賓)xiāngyǐnb
īn乡饮酒礼的宾介。周制,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其后历代相沿,名称不尽相同。明清
时又有“宾”(亦称“介宾”。清刘大櫆《乡饮大宾金君传》:“郡守王公闻其贤,举为乡饮宾。”参见“乡饮酒礼”。)一曰
,六德。知、仁、聖、義、忠、和。知謂明於事。仁謂愛人以及物。聖謂通而先識(先识(先識)xiānshí先见远识。汉应劭
《风俗通·怪神·城阳景王祠》:“独见先识,权发酒令。”《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
:‘会见汝在荆棘中耳!’”)。義謂能斷時宜。忠謂言以中心。和謂不剛不柔。二曰,六行。孝、友、睦、婣(●婣yīn◎同“姻”
。)、任、恤。孝謂善事父母。友謂善於兄弟。睦謂親於九族。婣謂親於外親。任謂信於友道。恤謂振於憂(“忧”)貧。三曰,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禮謂五禮。吉、凶、賓、軍、嘉也。樂謂六樂。雲門、大咸、大詔zhào、大夏、大濩(●濩hù◎〔布
~〕散布,如“声教~~,盈溢天区。”)(又大濩,湯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疏》濩,卽救護也。救護使天下得所也。)、大武。射謂
五射。一曰,白矢shǐ。矢貫侯hóu本义:箭靶過,見其鏃zú白也。二曰,參連(參sān古同“三”,三的大寫。)。前放一矢,後三
矢連續而去也。三曰,剡yǎn注。謂羽頭高鏃低而去,剡剡yǎnyǎn(锐利貌。)然也。四曰,襄尺(襄尺ràngchǐ古代六艺
中五射之一。谓君臣同射时,臣退一尺地以让君,示尊鄙有别。《周礼·地官·保氏》“三曰五射”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五射,白矢
、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贾公彦疏:“襄尺者,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襄君一尺而退。”陆德明释文:“襄音让,本作让。”)
。謂臣與君射不與君並立,襄ràng君一尺而退也。五曰,井儀。謂四矢貫侯如井之容儀也。御謂五御。一曰,嗚和鸞(和鸾(和鸞)hé
luán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撗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鸞”。《诗·小雅·蓼萧》:“和鸞雝雝,万福攸同。”毛传:“
在軾曰和,在鑣biāo曰鸞。”)。“和”在式(“轼”),“鸞”在衡。升車則馬動。馬動則鸞鳴。鸞鳴則和應也。二曰,遂suì水曲(一说
“逐”)。謂御車隨遂水勢之屈曲,而不墜zhuì水也。三曰,過君表(另一说:孙诒让正义:“君表犹言君位……君在则必有表位,凡车过之
,当别有仪以致敬,故五御有过君表之法。”)。謂若《毛詩傳》云,褐纏旃以爲門,裘纏質(砧)以爲槸(“槷niè”),間容握,驅而入,
擊則不得入。“君表”卽褐纏旃也。(卷一百十·王礼考五。田者大艾草以为防(艾音yì,通“刈”。言田猎者必大芟shān杀草木以为防限
,作田猎之场,拟杀围之处),或舍其中(舍音赦。民复止舍其中,谓未田之前,誓士戒众,故教示战法,当在其间止舍也,其防之广狭无文。),
褐缠旃以为门(旃,诸延反。既为防限,当设周卫而立门焉。乃以织毛褐布缠通帛旃之竿,以为门之两旁,其门盖南开,并为二门,用四旃、四
褐也。),裘缠质(砧)以为闑(●闑niè1.门橛(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又以裘缠椹质以为门中之闑。闑,车轨之里,两边
约车轮者。),容握。驱而入,击则不得入(其门之广狭,两轴头去旃竿之间各容一握,握人四指为四寸,是门广於车轴八寸也。入此门,当驰走而
入,不得徐也。以教战试其能否,故令驱焉。若驱之,其轴头击著门旁旃竿,则不得入也,所以罚不一也。以天子六军,分为左右,虽同舍防内,令
三军各在一方,取左右相应。其属左者之左门,属右者之右门,不得越离部位,以此故有二门也。此属夏苗之田也。))(椹质(椹質)zhēn
zhì1.箭靶。《周礼·夏官·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者。”郑玄注:“质,正也。树椹以为正。”2.砧。《诗·大
雅·公刘》“取厉取锻”唐孔颖达疏:“质,椹也,言锻金之时须山石为椹质,故取之也。”3.指腰斩人时所用的垫板。《战国策·秦策三
》:“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要不足以待斧鉞,岂敢以疑事尝试於王乎?”宋王禹偁《杜伏威传赞序》:“乱者殆乎百人,皆暴用强兵,力
抗天道,卒至断首领,膏椹质。”)四曰,舞交衢。衢,道也。謂御車在交道,車旋應於舞節。五曰,逐禽左。謂御驅逆之車(驱逆(驅逆)
qūnì谓驱赶禽兽,使进入围猎圈并阻止其逃逸。《周礼·夏官·司马》:“既陈,乃设驱逆之车。”郑玄注:“驱,驱出禽兽使趋田者
也。逆,逆要不得令走。”孙诒让正义:“谓禽兽奔逸在围外者,乘此车驱之,使趋所围厉禁之中也。逆,逆要不得令走者……《尔雅·释言》
云:‘逆,迎也。’谓禽兽已在厉禁内者,则迎而要之,令不得走出围外也。”),逆驅禽獸,使左當人君,以射之也。書謂六書。一曰,象形
。謂“日”“月”之類。象日、月形體而爲之。二曰,會意。謂“武”“信”之類。人言爲信。止戈爲武。會合人意也。三曰,轉注。謂“考”“
老”之類。建類一首(段玉裁注:“建类一首,谓分立其义之类而一其首。”),文意相受,左右相注。四曰,處事。謂“上”“下”之類。人在
“一”上爲上,人在“一”下爲下。各有其處事,得其宜。故曰處事(又名“指事”zhǐshì六书之一。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
法。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五曰,假借。謂“令”“長”之類。一字两用也。(汉
许慎《说文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託事,令、长是也。”段玉裁注:“如汉人谓县令曰令、长……令之本义发号也;长之本
义久远也。县令、县长本无字,而由‘发号久远’之义,引申展转而为之,是谓假借。”)六曰,諧聲。謂形、聲一也。如“江”“河”之類,皆以
“水”爲形,以“工”“可”爲聲也。數謂九數。一曰,方田(即以边线长短求田地面积的方法。)以御(计算)田疇tiánchóu界域
。二曰,粟布以御交質(交质(交質)jiāozhì互相以物品作抵押)變易(粟米。九章算术之一。古代粮食交易的计算方法。)。三曰
,衰分以御貴賤廩稅。(差分cīfēn1.古数学名词,即衰分。分配比例的算法。)四曰,少廣以御積羃(mì古同“幂”。积幂(
積冪)jīmì乘积和乘幂。)方圓。(少广(少廣)shǎoguǎng古代算法之一,是由已知长方形面积或长方体体积求其一边之长的
方法。《九章算术·少广》:“少广以御积幂mì方圆。”李淳风注:“一亩之田,广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今欲截取其从(纵),少以益其
广,故曰少广。”)五曰,商功以御功程積實(“实”)(商功shānggōng古代九章算术之一,即测量体积,计算工程用工的方法。
)。六曰,均輸以御遠近勞費。(均输(均輸)jūnshū古代算法。为“九数”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户的上下求赋税;以道路的远
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数等。《九章算术·均输》:“均输以御远近劳费。”)七曰,盈肭nǜ(3.1415926
(肭)<兀(真实的圆周率)<3.1415927(盈);这表明圆周率应在盈肭两数之间。肭,《玉篇》作朒,今本《說文》作肭,乃傳寫之讹
耳。●朒nǜ1.农历月初月亮出现在东方:“~朓tiao3警阙,朏fěi魄示冲。”2.亏缺;不足:盈朒。)以御隱雜互見。(
赢不足(贏不足)yíngbùzú我国古代算法之一,是计算盈亏的一种算术方法,藉有馀、不足以求隐杂之数。)八曰,方程以御錯揉正
負。(方程fāngchéng1.九章算术之一。《后汉书·马严传》“善《九章筭术》”唐李贤注:“刘徽《九章筭术》曰《
方田》第一,《粟米》第二,《差分》第三,《少广》第四,《商功》第五,《均输》第六,《盈不足》第七,《方程》第八,《句股》第九。”《
九章算术·方程》白尚恕注释:“‘方’即方形,‘程’即表达相课的意思,或者是表达式。於某一问题中,如有含若干个相关的数据,将这些
相关的数据并肩排列成方形,则称为‘方程’。所谓‘方程’即现今的增广矩阵。”)九曰,勾股御高深廣遠。(旁要pángyāo古同“腰
”。古代算学名词。九数之一,即勾股。《周礼·地官·保氏》“六曰九数”汉郑玄注:“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
方程,赢不足,旁要。”贾公彦疏:“今《九章》以句股替旁要,则旁要句股之类也。”清戴震《考工记图序》:“同学治古文辞,有苦
《考工记》难读者,余语以诸工之事,非精究少广、旁要,固不能推其制以尽文之奥曲。”)以郷八刑糾萬民。糾,割察也。謂察取郷中八種之過
,而斷割其罪也。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婣同“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不弟謂不敬師長。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
之刑。七曰,造言之刑。訛言惑衆。八曰,亂民之刑。亂名改作,執左道,以亂政也。立教8○《礼记王制》曰,樂正崇四術立四敎。樂正,
樂官之長,掌國子之敎。崇,高也。高尙其術以作敎也。四術,《詩》、《書》、《禮》、《樂》。四敎,春、夏、秋、冬。(一说:四术:指下文
《诗》《书》《礼》《乐》四门课程。四术和下文“四教”的所指相同,区别仅在于,称之为“术”,是从每个学生必修的意义上讲的;称之为“教
”,是从大学必开此四门课的意义上讲的。)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順,依也。造,成也。依此四術而敎,以成是士也。
春秋敎以《禮》《樂》,冬夏敎以《詩》《書》。春夏,陽也。《詩》《樂》者聲。聲亦陽也。秋冬,陰也。《書》《禮》者事。事亦陰也。立
教9○《弟子職》(《弟子职》选自《管子》卷十九,为第五十九篇,所讲的是弟子所应遵守的常则。《弟子职》是研究古代礼仪和教育的重要文献
,保存于《管子》。《汉书·艺文志》著录于”孝经类”,朱熹将其编入《仪礼经传通解》,并加以注解。《弟子职》与《曲礼》、《少仪》等有不少相通之处,但不能由此断定其为汉儒作品,它应该是管子学派教学时的弟子守则。全文共计九章,首章兼言学业与德行,可视为总则。其余八章,分言早作执事、受业应客、侍食、就餐、洒扫、执烛、服侍先生寝息与复习功课诸项规则,都是具体要求。且于童子进德修业事师之规,无不详备。)曰:先生施敎,弟子是則。温恭自虛,所受是極。必虛其心,然後能有所容。極謂盡其本原也。見善從之,聞義則服。温柔孝弟,毋wú驕jiāo恃力。驕而恃力則羝羊觸藩(羝[dī]羝羊触藩。成语解释: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出处:《周易·大壮》:“羝羊触藩,羸léi其角。”)。志無虛邪,虛謂虛僞xūwěi。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顏色整齊,中心必式。式,法也。夙興夜寐(夙兴夜寐[sùxīngyèmèi]成语解释: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出处:《诗经·魏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衣帶必飭chì;朝益(《廣韻》增也,進也。)暮習,小心翼翼。一此不懈,是謂學則。(先生施教,弟子遵照学习。谦恭虚心,所学自能彻底。见善就跟着去做,见义就身体力行。性情温柔孝悌,不要骄横而自恃勇力。心志不可虚邪,行为必须正直。出外居家都要遵守常规,一定要接近有德之士。容色保持端正,内心必合于规范。早起迟眠。衣带必须整齐;朝学暮习,总是要小心翼翼。专心遵守这些而不懈怠。这就是学习规则。)立教10○孔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謹,行謹。信,言信。汎,廣也。衆,衆人。親,近也。仁謂仁者。“餘力”猶言暇日。以,用也。“文”謂《詩》《書》六藝之文。10
献花(0)
+1
(本文系戒凡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