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带你看世界(下)

 剑拔楚天阔 2015-05-14

中医带你看世界(下)


小梦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作为中医人的你,知道我们的中医在世界各地是怎样发展的么?


小想


小梦

神马样纸滴呢?


快,我们就跟着中医看世界去~坐好咯,精彩旅程即将开始,Let’s go!


小想




1
中医药在英国:

英国的医疗体系也是中医店能够短短十年间在英国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英国的国民医疗保障体系是国家健康体系, 简称NHS。NHS整个系统的服务虽然是免费的,但是超低的效率已经让英国民众怨声载道了。而对其形成补充的,则是私人诊所,其非常高效,但是费用也非常昂贵。因此,中医在这两种服务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和定位,锁定了英国大部分患有慢性病和重视亚健康治疗的中老年患者,同时这部分顾客也大多数都是中等以上收入人群。特别是对于那些西医解决不了的慢性疾病,中医逐渐在英国受到大众的接受和欢迎。有消息说在全英大约有3000家中医诊所。


(上图中的Doctor & Herbs是英国第二大的中医连锁,在英格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有大约40家连锁店。店内的员工一般包括中医大夫、诊疗助理和经理。)


英国政府对中医药一直采取比较开明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在整个西欧,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比较快,水平比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从经营和盈利模式来看,主要的利润来自于针灸、火罐、按摩这些理疗服务和中药饮片的销售,这两部分产品成本都非常低,但是销售的价格都比较高,例如:一次针灸治疗的价格是40英镑,一个疗程需要做7次针灸治疗,每两天一次,且如果是两个不同部位的疾病,则各部位单独收费。并且都会向顾客联合推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每贴中药的售价是5英镑。按此定价,如果病人在中医店做一个月的治疗并且同期服用中药的话,每月的花费大约是500-1000英镑。而大部分患者都会治疗两周以上。




就经营范围而言,中医店都是以食品售卖店的经营执照而经营的,针灸火罐按摩等也只是作为一种理疗方式,并不是专业的医疗诊所。因此,售卖的药品都只能是植物成分的药品,动物类的药品禁止经营。从产品组合来看,中医店销售中药饮片、中成药、滋补类中药、针灸、火罐、按摩。顾客可以免费问诊咨询后采用医生给出全套的治疗方案或直接在柜台购买所需要的产品。


2
中医药在澳大利亚:

2012年7月1日开始,澳大利亚开始为中医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澳大利亚由此成为第一个以立法方式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

中医在澳大利亚已经有相当长的发展史。据澳大利亚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澳全国目前大约有5000家中医及针灸诊所,每年门诊280万人次,80%的病人以英语为母语。全澳中医师达到4000人,其中一半是华人,余下一半来自东南亚、韩国等。澳大利亚中医师普遍欢迎“官管中医”,认为从长期来看,这对中医发展十分有益;但同时抱怨转型期麻烦多,而且经营成本上涨。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天然药品及非惯常的处理方法作为常用医药的补充或替代。政府也支持公民自由地选择各自愿意使用的治疗方法。在澳大利亚接受中医治疗的病人中,有2/3是妇女,约有50%的人受过高等教育,80%以上的人是以英语为母语。有44%是初患风湿性疾病和神经性疾病。有75%以上是至少有3个月的病程而来就诊的。每次就诊的费用为30澳元,包括中药在内的整个疗程的费用为670澳元。



澳大利亚有23个与中医药有关的学术团体,大部分是在1985年以后建立的。至1995年,参加这些团体(协会)的中医有2029人。有一半以上的协会不超过150人。


3
中医药在新加坡:

新加坡本地早期除了西医医疗体系为主流外,其他传统医药无法归入主流体系里,只能在民间生存。一直到2000年政府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以后,中医才被正式列入国家医疗体系的管理范围,地位逐渐有所提升。




在新加坡,比较有规模的中医药团体大多数是义诊机构。最大的宗旨是为了广大贫病民众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健而做出贡献,如同济医院、中华医院、大众医院、佛教施诊所、观音救苦会等等,发展至今已超过三十多家。这些慈善中医机构分布在新加坡各地区,是中医界的中坚力量,每年均从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慈善捐款获得资金维持日常开销,有的是获得民间社团的支持,有的则是由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捐助所成立。




近年来,除了同济医院获得可观的筹款外,其他的中医机构多数为了筹款而绞尽脑汁,在阮囊羞涩经营中求存,若再要他们进一步展开花费庞大的研究任务,将是一项难以负担的重任。 


4
中医药在非洲:

在多数非洲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较为落后。1960年以来,中国援非医疗队活跃在许多国家,例如坦桑尼亚,赞比亚,莫桑比克、尼日尔、扎伊尔、马里、几内亚比绍等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条件,也为他们培养了一批医疗卫生人员。不少非洲人了解中医、中药与针灸,或者屡受其益,没齿难忘,为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非洲各国的医学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中医教育缺乏。中医师多由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培养。自上世纪60年代起,来华学习中医者已逾千人,几乎遍布非洲的55个国家和地区。学制从3个月到5年,少数人还读了研究生。



(图为中国的青蒿素抗疟团队救助非洲儿童)


非洲是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现代医学措施疗效欠佳,中国医疗队运用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进行分型,综合应用中药、针灸等措施开展临床研究,使得70%以上的患者症状改善、病情减轻,因而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中医赢得了一些国家政府和人民的信赖,他们希望双方合作的中医药事业延续下去,并不断发展。1996年3月,坦桑尼亚卫生部首席医官吉马布等官员来华访问,洽谈并签署了中坦两国继续合作使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协议书,有意拓宽中医药的合作领域。


编辑:青小豆 由中医梦想汇微信平台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