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抠字眼儿:“滥觞”到底是何意?

 智者1111 2015-05-14

抠字眼儿:“滥觞”到底是何意?

 

  最近看到两句话:一是“梁静茹的《Fly Away》优美而不滥觞的旋律知道吧?”二是“她文思滥觞,写了很多东西。”上述两句话,都用了“滥觞”一词,但是都用错了。那么,“滥觞”到底是何意?又该如何正确使用呢?

  荀子曰:“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孔子家语·三恕》中也有类似的话:“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滥觞”一词,出现于此。水源所出,其始甚小,只能浮起酒杯,因此后来就把“滥觞”比喻为事之开始。“滥觞”,不但古代文献中较为多见,现代书籍、报刊中也较为多见。

    结合文献,概括“滥觞”有如下义项:

  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2,指小水。例如:南朝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兰殿。”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例如:郭沫若在《今昔集·论古代文学》中指出:“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

  4,波及,影响。这是“滥觞”的动词用法。例如:宋代魏庆之在《诗人玉屑·沧浪诗评》中评价盛唐诗时这样写道:“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

  5,泛滥;过分。例如:《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觞,自后宜慎重。”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提到一句话:“前者自王昌龄等始用,滥觞于晚唐五代。”该文作者认为,将初始、起源之意的“滥觞”,当作了其后的发展、普遍来用是不对的。如果看了“滥觞”的第四种义项,该文作者就会知道是自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抠字眼儿:“滥觞”到底是何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