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卷多情似故人

 虹72 2015-05-14


书卷多情似故人

 

读书是千百年来文人们始终如一的话题。古人比今人有幸,他们触目多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入耳亦为“伐木丁丁,鸟鸣嘤嘤”,更免去了许多灯红酒绿与声光电化的诱惑,捧读的心境自然冲淡平和,盎然在胸。在与书籍耳鬓厮磨之际,他们对读书一事往往也深有体悟,并形之笔墨,留下了诸多佳辞妙句,足供后人闲来玩味。

 

乾嘉年间的著名诗人张问陶曾言:“留得累人身外物,半肩行李半肩书。”无物一身轻的化境,怕也只是化外之人所能达到,作为一名读书人,有些身外之物虽然累人,却必须“留得”,其中行李是基本的生活资料,而书则不啻于精神的食粮。张问陶此语坦然得近乎可爱。然而,有的人累死累活留得半肩书却束之高阁,当起了“藏书家”,并有“书非借不能读”的怪论。清初诗人孙枝蔚对此另有高见。他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写道:“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旧窑”的譬喻相当贴切,暗示贫苦人家藏书不能像富贵之家一样只为装饰门面,而应当以“读”为主,切勿重“藏”。惜书固然是美德,若只惜而不读,则与买椟还珠人一样不识好歹了。

 

读书之道,一曰勤,二曰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古人对初学者的首要教诲,意在从小建立一种正确的读书观,避免因懒惰或浮躁而荒废学业。韩愈《劝学解》有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读书何尝不然!杜甫亦有诗曰:“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庄子·天下》记载:“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人遂以“五车书”、“学富五车”等来形容读书多、学问好。杜甫却不然,他把“五车书”当作对读书人起码的要求,类似今天大学课堂的必读书目,是“须读”的,其目的正在于强调读书的“勤”、“苦”二字。清人周榘更直言:“辛苦莫忘晨夜读,买书钱是织麻钱。”读书再苦也应坚持晨读夜诵,须知案上一摞摞的线装书可是母亲或妻子夙兴夜寐地纺线织麻换钱买来的啊!岂敢懒起倦睡,或抛书冶游?

 

当然,读书亦当讲究方法,否则,一味勤读、苦读也将难免“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笑话。清初进士郑日奎为引导弟侄读书,曾写过一封家书专门讲授读书方法。他写道:“为蚕养桑,非为桑也。以桑饭蚕,非为蚕也。逮蚕吐茧而丝成,不特无桑,蚕亦亡矣。取其精,弃其粗;取其神,去其形。所谓罗万卷于胸中而不留一字者乎。”以蚕、桑譬喻读书方法,不仅神妙,而且形象,正所谓“弃粗取精”、“去形取神”,不必拘泥于文字是也。而明末进士陈士奇关于读书的论述更为精警有味,他说:“读书眼欲黠,如贾胡,到处辄止;心欲俭,如惜福人,饭间粒坠,必拾入口。”短短一句话不仅形象地道出读书应当心眼并用,而且更当精取和博收书中知识。

 

不仅如此,读书还当融会贯通,就像陈师道一样。黄庭坚对他的读书方法赞不绝口,他这样评价陈师道:“读书如禹之治水,知天下之络脉,有开有塞,而至于九川涤原,四海会同者也。”朱熹读书法的融通也与水有关,其七绝《观书有感》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而能读出一片田园风光,的确清新可人、气象不凡。池塘的清澈可鉴源于源头活水,而人心的澄明洞然正源于书中的新知。书能成活水,而不沦为一潭死水,恰有赖于融会旧识、贯通新知,有疏、有导。

 

古人读书尤其注重时、地、人的结合,什么时候读什么书,什么地方读什么书,与什么人又读什么书,诸如此类,均有审慎的选择,以期达到理想的读书效果。张潮《幽梦影》中有一隽语曰:“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不同的季节阅读不同的书籍,既能集中心力专攻一门之效,又能配合物候以调节心理,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欧阳修有文记载:“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其文虽在赞赏钱惟演嗜书笃学,但亦可作为古人慎选读书地点的脚注。案前危坐当读经史,一则为尊经史,二则为求“神专”也。卧读小说则可视为床上消遣,困时正可抛书而眠,带点“三更有梦书当枕”的惬意。厕上读辞,为其精小不费时,又可随阅随“属思”尔。读书至此,妙哉妙哉!而在人与书的结合上,张潮又有妙言:“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经传多微言大义,耗时耗神,自当独坐精读。而史鉴多在知古鉴今,与三两好友共读,正可互为切磋,相互启发。

 

诚然,读书亦有境界之分。张潮在《幽梦影》中曾作过论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张潮的意思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致的,即注重读书与阅历两翼齐飞。而这更多来自于岁月的馈赠与磨砺,是一种属于年龄段的深刻体验,无法超越,却能不致而至。至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类的功利性读书,纵为白头童生,亦是境界浅浅,自不必论。真正读书成癖者,往往境界最上,并能达到愉悦的阅读体验。于谦《观书》有句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书如晤故人,不亦说乎!宋懋澄更绝,曾言:“吾妻经,妾史,奴婢,而客二氏者,二年矣,然侍我于枕席者文赋,外宅儿也。”不管书里书外,留点艳情的想象足让读书人心旌愉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