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lqt701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初中物理知识
2015-05-14 | 阅:  转:  |  分享 
  
初中物理知识

八年级

1、长度单位

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关系:1km=103m1m=10dm=100cm=103mm

1mm=103μm1μm=103nm

2、计算速度的物理公式:V=S/t

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时(km/h)关系:1m/s=3.6km/h

3、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4、常数: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5、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像和物体在

透镜的同侧

或两侧 应用 倒或正 放大或缩小 虚或实 u﹥2f 2f﹥v﹥f 倒 缩小 实 两侧 照相机 u=2f v=2f 倒 等大 实 两侧

f﹤u﹤2f 2f﹤v 倒 放大 实 两侧 投影仪 u=f 不成像 u﹤f 正 放大 虚 同侧 放大镜 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实像总是异侧倒,虚线总是同侧正;

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物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6、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3×10?m/s(n=8)

7、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七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

8、物态变化:

①、固→→→液(熔化,吸热);②、液→→→固(凝固,放热);

③、液→→→气(汽化,吸热);④、气→→→液(液化,放热);

⑤、固→→→气(升华,吸热);⑥、气→→→固(凝华,放热)。

9、真空不能传声

10、防止噪声污染的三个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

②、在传播途径中减弱;③、在进入人耳处减弱。

11、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12、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4、近视眼配带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配带凸透镜进行矫正。

15、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形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16、密度: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ρ=m/v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克每立方厘米(g/cm3)单位的换算:1g/cm3=103kg/m3

17、水的特殊密度值:1.0×103kg/m3

18、物体间力的作用力是相互的。

19、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0、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1、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 相同点 大小 相等 相等 方向 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区别



作用对象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作用时间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两个力的产生、消失没有时间关系

力的作用效果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一般产生不同的效果



两个力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使物体保持平衡



2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单位:牛顿(N)

常数:g=9.8N/kg(也可以取10N/kg)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应用:铅垂线)

2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切物体都存在惯性。)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a、利用:跳高、跳远助跑、射击与射箭、打篮球时投篮、拍打衣服时,灰尘掉落地面…

b、防止:公路上的车辆应当保持距离、汽车上的司机和乘客应当系好安全带、下雨天,车速不能过快、百米跑道的终点,留有缓冲带…

24、影响摩擦力对象的因素:a、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5、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a、使接触面更粗糙;b、增大压力。

②、减小摩擦力的方法:a、使接触面尽可能光滑;b、减小压力;

c、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

26、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了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27、压强

①、固体压强公式:P=F/S单位:帕(Pa)

②、增大压强的方法:a、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b、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c、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③、减小压强的方法:a、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b、压力越大时增大受力面积;c、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④、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压强只与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⑤、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重要实验有: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吞蛋”实验

⑥、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8、求浮力的方法:称重法、压力差法、阿基米德原理、平衡法

29、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

30、物体的浮沉:①、下沉:F浮﹤G(F浮=G-F支)、ρ液﹤ρ物

②、悬浮:F浮=G、ρ液=ρ物③、上浮:F浮﹥G(F浮=G)、ρ液﹥ρ物

31、漂浮:F浮=GV排﹤V物ρ物﹤ρ液

悬浮:F浮=GV排=V物ρ物=ρ液

32、有关浮力的计算公式:①、称重法求浮力:F浮=G-F′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柱形物体)

③、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m排g=ρ液V排g

④二力平衡法:漂浮:浮力=重力(ρ液V排g=ρ液V物g)

悬浮:F浮=G物(V排=V物)

33、功(W):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Gh单位:焦(J)

▲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4、功率(P):功与做功的时间的比值。

公式:P=W/t=Fs/t=F·(s/t)=F·V

单位:瓦(W)1KW=103W1W=1J/s

35、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是守恒的)

36、杠杆平衡条件:F?l?=F?l?

37、滑轮组:F=1/n(G物+G动)S=nh

38、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η总小于1)

公式:η=W有/W总=G物h/Fs=G物h/F·nh=G物/n·F

η=G物/G物+G动(不计摩擦)

39、提高机械能的方法:合理增加物体的重力;尽量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加润滑油;

九年级

一、电学中的主要物理量

符号 单位 公式 测量仪器 电流 I 安(A) I=U/RI=P/UI2=P2/R2



电流表 电压 U 伏(V) U=IRU=P/IU2=P2×R2

电压表 电阻 R 欧(Ω) R=U/IR=U2/PR=P/I2 电流表

电压表(伏安法测电阻) 电功率 P 瓦(W) P=W/tP=UIP=U2/R

P=I2R

(只适宜纯电阻) 电功 W 焦(J) W=UItW=PtW=I2Rt

W=U2t/R

(只适宜纯电阻)

电能表

电热 Q 焦(J) Q=I2RtQ=W(纯电阻) 二、热学中的主要物理量

符号 单位 公式

热量

Q

焦(J) Q=cmΔt

Q=qm(适宜与固体、液体燃料)

Q=vq(适宜与气体燃料)

比热容



C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C=Q/m·Δt



热值 q 焦每千克J/kg

焦每立方米J/m3 q=Q/m(适宜与固体、液体燃料)

q=Q/v(适宜与气体燃料) 三、电学中的规律

1、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Ⅰ、串联:

⑴I=I?=I?⑵U=U?+U?⑶R=R?+R?

⑷R?/R?=U?/U?=P?/P?=W?/W?

Ⅱ、并联:

⑴I=I?+I?⑵U=U?=U?⑶R=1/R?+1/R?=R?R?/R?+R?

⑷R?/R?=I?/I?=W?/W?=P?/P?

2、欧姆定律:U=IRI=U/RR=U/I

3、焦耳定律Q=I2Rt

4、电与磁的关系:①电生磁;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③磁生电。

四、物理知识集

Ⅰ、热学知识:

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2、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微观特性与宏观特性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固态

①分子间距很小



②分子间作用力很大 有体积

有形状

但不能流动 液态

①分子间距较大



②分子间作用力较小

无体积

有形状

能流动 气态

①分子间距很大



②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0

无体积

无形状

能流动

3、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含义: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3J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不同,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比热容的大小只与种类和状态有关。

5、提高热机效率的措施:①使燃料充分燃烧;②减少热损失;

③减小摩擦;④尽量多次利用废气。

6、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Ⅱ、电学知识

1、电荷间的互相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判断电路故障的原因

⑴无电流----断路:①电压表有示数,并联内断路;

②电压表无示数,并联外断路。

⑵有电流----短路:①电压表有示数,并联外短路;

②电压表无示数,并联内短路。

3、电压值的4个常用值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U=2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U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U=220V。

4、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

5、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













献花(0)
+1
(本文系lqt70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