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肥城市地位演变的历史轨迹

 滁州162 2015-05-15
一、载入史册的经济都会——隋代以前的合肥。
主要是说,合肥在隋代以前,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沟通江淮的交通枢纽地位,在秦汉时期,合肥已经发展成为南北舟车往来会集,各种货物竞相输会的商业重镇,被《史记》和《汉书》同时列为经济都会(全国只有13个)。而从三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合肥的城市地位也非常重要,不过她是作为军事重镇而载入史册的。
二、数度繁华的庐州城——从隋代至鸦片战争前的合肥。
他认为隋代以后,随着大运河的开凿,合肥沟通江淮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合肥的城市地位随之下降。但这一时段,合肥先后是庐州、庐江郡、庐州路、庐州府的治所,经济文化发展的绝对水平还是有显著提高,曾数度繁荣。
三、失落的小县城——近代合肥
进入近代以后,合肥的城市地位进一步下降,持续衰落,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一方面,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与扩张,中国生产方式和贸易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农业文明被工业文明所淘汰,经济重心、贸易中心进一步转向沿海、沿江地区,而一些内陆城市逐渐衰落。另一方面,近代铁路的开通,使中国传统的交通地理发生了巨大变迁,中国城市地位进一步发生变化,部分位于新式交通线上的城市快速发展,而那些而不通铁路的地方,则被边缘化。
四、崛起的滨湖省会城市——1949年后的合肥
他认为,自隋代以至明清、近代,合肥的城市地位是呈逐渐衰落的轨迹,而衰落的最低点是1949年。
1949年合肥解放不久,就被定为省会。省会城市的地位,使得合肥在各方面都能得到一些政策的倾斜,从而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过建国后50多年的发展,合肥形成了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科教优势,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具备了快速崛起走向振兴的历史条件。经过这两年的“大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滨湖省会城市已经初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讲座最后是这样说的:
虽然一个城市地位的变化有其必然性,但人们可以顺应历史潮流,延缓其衰落或者是加速其振兴。这也正是合肥近年来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得到广泛支持的深层次原因所在。从历史的长时段看,1949年绝对是合肥城市地位演变的拐点,从这一点开始,她将超越秦汉时的荣耀,走向新的辉煌。2000年前,合肥因其区位和交通优势而在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后又因交通优势的丧失而走向衰落。2000年后的今天,合肥必将因其区位和交通优势的重新确立而走向振兴。让我们共同期待并见证新合肥的崛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