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胖理应多跑步,人丑就该多读书

 yxzxyz15 2015-05-15
20150102


鹿鸣君
365天

“读书、跑步、写字。而已。”在2014年第一天,我写了《悬崖勒马十周年》,述说心声:营造自洽、自如的环境,“养活一团春意思”。


在2014年的年中,重遇一位失散多年的老师,在一个俯瞰众楼的顶层餐厅,老师对我说了一段话,语重心长:“这个社会评价一个人,就两点:当了多大官、赚了多少钱。你走到今天不容易,一定要认真考虑,将来的路怎么走。”


应该,他认为,我即便痛定思痛后,也还没有进入正确的轨道。


到接近年尾的时候,我遇到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他的人生规划清晰得令我震惊:“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我的目标就是为党卖命。很多人说我清高,其实不是,是他们出的价码还不够高。”


在年初的时候,我在老家抽得一个签——“久病得良药 囚人遇赦归”。到底什么是我的良药和赦令呢?是他们两位吗?


现在,在2015年的第一天,回头看过去的365天,感慨万千。


1
5月,东营马拉松


工作后,鹿鸣君逐渐变成了一个胖子。


身胖理应多跑步,人丑就该多读书。我从2012年开始长跑,2013年完成上海、厦门、北京、深圳马拉松。2014年继续,5月1日,完成山东东营马拉松。


前几次马拉松,都非常愉快,跑完就去上班写稿了。不过,这一次在东营,我准备不足,天气异常热,26公里处发现异常,却因为一个“不甘心”,不肯上收容车,虽然坚持跑完42公里,事后却发现受伤,不得不停跑几个月,有成为长跑界一大笑话的趋势。


问题在于,为什么会准备不足呢?因为,在2014,我想得到的太多,少了那份淡定。此为反思之一。

2015,跑道上的那种心性,还能调整回来吗?


2
7月,罗马:无用之用



去年,我们已经在北外上了几个月拉丁文业余班。上半年,在我们四个的要求下,麦格雷教授给我们继续中级班课程。于是,我们又读了几个月的周末。



7月份,听闻罗马慈幼大学有一个拉丁语课程,鹿鸣君请假自费前往罗马,集训学了一个月。


右边这位,长期在梵蒂冈工作,八十多岁,精神、元气比我还旺。


顺便,教授也带我们去佛罗伦萨这样中国人常去的城市,也包括奥斯提亚、阿西西这样中国人少去的地方。下图,则是我们自己选的一个很小的镇,和标牌合了影:



问题就在于,如此这般,既无助于“当多大官”,又无助于“挣多少钱”,欢欣之余,不由心生中年困惑。


有一个晚上,我似有所悟,一个字:穷!


我和某人谈起这个感受,他很不屑:切,你才知道啊?


3

呦呦鹿鸣:一百篇




一百篇是个约数,没有去统计,因为很多都“阵亡”了,我很奇怪,怎么连我这样“dang的好战士”都要东躲西藏了?


我自己印象中比较有战斗力的是驳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的《四个鸡蛋》系列。我事先准备了九驳,但到一驳、二驳、三驳,到四驳就停了。


问题和前面的是一样的:我心生困惑。


如果是觉得王院长这样的人身处正部级高位居于“意识形态阵地”中心有误国家,为什么又不“彼可取而代之”呢?有什么必要让这样明明不反dang反she会主义的文章让人不断“举报”形如鬼魅呢?如果是想为“大众”代言,大众又什么时候授权你代言了呢?如果我只是不平则鸣、直抒心意,那么,为什么不自己写写日记就好了呢?





图片描述
无言的
结局


在呦呦鹿鸣这个微信号,我尝试是很多方法:“鹿鸣时事通信专栏”“早7点准时发送”“打赏集红包”……。我还建了呦呦鹿鸣的APP,这是界面:


很感谢六神君的这幅字,我谈了计划,而计划还要等2015才有可能实现:



我试图证明,自己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但一篇篇的微信写下来,最后的感觉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99.99%的微信公号,都不过是十年前的博客而已。烟花之后,何处立命安身?

当然,最重要的是,你为谁写字?


4

10月:杯中波澜


好些人在后台问,鹿鸣君你是谁?


我是一个没有秘密的小角色,事无不可对人言。真正想知道我是谁的人,很容易就从呦呦鹿鸣的微信文章查出我是谁。我不写真名,只是因为很喜欢“呦呦鹿鸣”这个词语中的自然的声音、和睦相融的意境,以及隐于其中的诗经古意。

文字比名字更重要,作品比做作更重要。


穷则思变。在2014年的国庆,基于未来的考虑,我下定决心,离开工作了近8年的地方。即便未来仍不明晰,但我觉得是时候变了。

然后,我终于在2014年,把他们上交了:



我曾全力帮助杂志改版,但终究力所不逮。在2014年,我组织的最深刻的报道,是这组“杯中波澜”。不是因为报道本身,而是它的采访促成了一段佳话:


不过,在2014年最末尾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和杂志界的缘分终究未能断尽,以“特约执行主编”的身份,完成了另一本杂志的改版,这是其中的一个设计版本:


2015

今天回头看2014年第一天写的《悬崖勒马十周年》,感觉当时未免矫情,比之今日,却多了一分淡定。


就心境而言,与其说十一年来一直在以旅客的身份观察这个国家发生的种种,不如说,我一直在自我放逐中回避本愿。


我们客家人说,“处处为客处处家”。身在他乡即故乡,这个国即使不是你的国,这个家即使不是你的家,也要建成你的国,也要建成你的家。


说起这一年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画面:

这是一次日出。

这是一个傍晚。它告诉我:与其担忧未来,不如体验现在。

这是一处遗迹,当年巨人雕像的遗存。它告诉我:最后存留的,往往是当时最微不足道的。


也许一切都还不可知,然而,可能性,以及解决随时出现的新情况。不就是这个世界的乐趣所在么?


其实不用太多未来设计,也不要太多壮语豪言。身胖理应多跑步,人丑就该多读书,大道理就在我们身边,很简单,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要跑着跑着又不跑了,学着学着又不学了,就很不容易。


这是为此时此刻的想法。


未来既在未来,也在过去,更在当下。


2014年末,我为“呦呦鹿鸣”新起的广告语。一切,都写在这里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