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瓷文化】三国西晋—成型与烧成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新虞舜客 2015-05-15
 
 
 
 

  碗、钵、罐等圆形器都为拉坯成型,胎壁厚薄一致,同时远采用拍片、范印、镂孔、捏塑等多种成型方法,生产押、槅、俑、狮形器、羊形器等式样特殊的器物。其中押基本上用拍片成型法,即先拍成器物形状所需的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薄片,然后粘合成器,再接口、足和耳等;槅也一样,器座不和隔挡都是先拍成片,再粘合而成。梁湖镇宋家山晋代窑址发现的陶范,证明狮形器、鸡头壶的鸡头都是范制成型。堆塑罐的口部和腹部系分段拉坯粘接而成,底和屋檐则用拍片,各式人物和动物,有的用范印,有的用手捏塑,器身的圆孔用镂雕。在大园坪东汉窑址中,贴饰铺首时在器物内壁往往留有子指捺压印。在三国西晋窑址中,这种手指印痕己看不到了,说明当时修坯更细致了。

  东汉时,窑内烧成温度虽然很高,但烧成气氛掌握得不够娴熟,产品的釉色不够稳定,常见有青、青绿、青黄等多种釉色。三国西晋时,窑工们经过长期实践经验积累,己能较好地掌握烧成气氛,使器物在还原焰中烧成,釉呈现青中微泛绿的优雅色调,这一色调成为这一时期釉色的主流。这一时期的釉层均匀润泽,很少有流釉现象,这是施釉技术提高的结果。在大园坪窑址中,有很多生烧器物出土,在尼姑婆山窑址中,生烧的产品基本不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