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爽眼视界】照片的零存整取

 自由自在新闻 2015-05-15
(查看组图)
文|新浪专栏 品图 齐洁爽

  五一劳动节到来的时候,看了深圳摄影人施平先生拍摄的一组劳动者黑白影像,反映的都是深圳重大工程的建设者,没有讲话剪彩,没有指导江山式视察,都是最一线的劳动者,他们的劳作,他们的餐饮,他们的休闲时光。照片不多,只有80张;照片拍摄时间够长,整整20年,掐指算起来每年平均才4张的样子。

  也是在5月,劳动节刚过的第一个周末,《时代映像:1960年以来的英国摄影》在深圳开展,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英国摄影巡回展,深圳是首站,展览展出了38位著名摄影师和艺术家的400多幅作品,作品涵盖了新闻、肖像、时尚和纯艺术等摄影属类,有些是以组照形式出现的。如果把400幅分配到50多年中,每年的影像也不是很多。

  本以为摄影记者施平的作品多是新闻的,结果发现完全是纪实性的作品,一张新闻片没有,一张获过奖的照片都没选;本以为《时代映像:1960年以来的英国摄影》摄影展中的照片多是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瞬间经典,结果发现多是英国社会普通人的琐事凡景,不养眼、不震惊、不令人毛孔悚然。

  当下的时代是泛摄影时代,几乎人人都是摄影的参与者,人人都在锲而不舍、歇斯底里地生产着影像,每天不是一张而是多打,不是用来珍藏而是现场直播式暴晒。起床、散步、吃饭、聚会、游玩……能记录的都记下了,多是在手机中,多是在微信上。的确,在一个多看自己少看他人的影像消费时代,我们每天所见所闻都是“到此一游”、“到此一吃”、“到此一聚”……分明都刻有“我来了”、“我拍了”、“我发了”之类的快餐式标签,都有网络时代的共有属性:自恋、显摆、矫情。

  对于每个公民的摄影情怀我都深表尊敬,摄影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更没有贵贱高下之分。但对于以摄影为职业的人就不能仅仅这样要求,日常生活中你可以是一个普通的拍客,可一旦以职业摄影者身份出现的时候,或一旦以职业摄影人心态出现的时候,都应该尽可能拍摄些属于自己的东西,特别是隶属于自己内心与灵魂的东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