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techer|科学解释一切,除了……

 Purefact 2015-05-15

文|王玄 Xid:某X

本文首发于xtecher.com


作为一个由理工男组成的科技公司,“欧拉的玫瑰”这个名字似乎太文艺了一点。而他们说,数学家欧拉创造了世上最美的公式,而玫瑰是最经典的爱情信物——于是他们用这个名字,表达了将科技与情感结合的决心,尽管他们压根不卖玫瑰——这群彻头彻尾的高知理工男,从剑桥归来,从北美归来,用国际最先进的3D打印技术,来生产作为爱情信物的口中留香的3D打印巧克力。他们说,“科学解释一切,除了爱情”,于是他们反过来,把科学从神坛上请下来,用科学,服务爱情。



被誉为数学界莎士比亚的莱昂哈德·欧拉在18 世纪推导出美妙的欧拉公式,其超越数e 与有理数的巧妙结合引发了学界对科学之美的叹服。乍看是一朵普通玫瑰的logo 图案也暗藏了欧拉的秘密,玫瑰花瓣的上部其实是超越数e。


1.从高知理工男到情感密谋家


见到曾冠维时,他迫不及待将下班后的“密谋”提前声张给我。同事们准备一起拜访一位顾客,策划一件大事儿。

当事人刚刚得到了一个新生的宝宝,内心却充满愧疚。孩子比预期提前降生,在老家待产的妻子,却在临产前向他隐瞒了消息,生怕他放下加班加点的工作,着急开车回家,发生危险。

“他有很多愧疚、悔恨在心里。他会想,为什么要对工作那么执着?他错过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刻,非常遗憾。他想在我们这儿做一块巧克力,通过巧克力把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这个人是曾冠维的朋友,“我深知他的遗憾,我说这事儿我得为你好好策划一下。”

工科青年曾冠维身上绷着一件工整的白衬衫,他看起来严谨、认真,似乎不够活跃,不太像帮人策划惊喜的角色,可创业以来,这样的场景他已不陌生。

“欧拉的玫瑰”是一个科技品牌,也是巧克力品牌。他们使用自主研发的3D打印机,为客户制作独一无二的定制巧克力。



用户只需要提供照片或图案,提出希望添加的元素、绘图风格和一句动人的话语,设计师们就能够用心地手绘出精美的图画,再由3D打印机制作成最独特的一块巧克力。


自从今年情人节前产品正式上线,开始有了稳定的订单,团队中的工科青年们,好像一个个都成了情感专家。他们与客户沟通产品细节时,听他们讲述故事、倾诉心声。大学男生为暗恋的女孩儿准备惊喜,小心翼翼叫着“老师”来求教,这让曾冠维觉得有点儿搞笑,却又心头一热。

两年前,当曾冠维踏上创业路的起点,他的眼神里还充满着工科生的理性和冷峻,紧盯着可靠的技术、数据和科技趋势。不曾想,无数偶然推动着,他和同伴莽莽撞撞,走上了另一条“以情动人”的路,碰触着创业所带来的温热。



欧拉的玫瑰CEO曾冠维


2.长了三年的创业草


中关村云基地。


“情感专家”们隐身于一大间屋子中的四五十个工位之间。

墙边有一只普通的饮水机。下午五点,架子上堆了三只空水桶,饮水机上倒立着的一只也是空的。

这里的人一定很渴。

北京四月反常的沙尘天接着酷热的艳阳天让他们口渴。几十台电脑持续工作呼呼冒着的热气让他们口渴。相邻的工位间滔滔不绝的讨论争辩让他们口渴。一定很渴。虽然在我见到曾冠维的两个小时里,他一口水也没喝。

我想,三年前,当他还在伦敦,在跨国通信公司上班的时候,每天晚上,也许会有与现在相似的口渴。

那时的曾冠维,日复一日做着技术工作,繁忙、疲惫、周而复始,下班回家扔下背包,衣服都不换,立即打开电脑,与身在剑桥的同学吴明昊暴风式地视频通话。

“每天晚上打1到2个小时电话,每天都打。这个业怎么创,创什么,就这么聊。最开始聊的是,中国医疗有问题,咱们要改变中国的医疗制度……”他哈哈大笑起来,“就想回国开医院你知道吗?后来就想改变中国的教育制度,最后发现谁都改变不了,只能改变自己。”

创业是始终流淌在曾冠维血液里的强烈欲望。“我不喜欢坐副驾驶的感觉,我想坐驾驶员的位子,干一番事业出来。”临出国时、剑桥毕业时,在曾冠维人生道路的很多个时刻,这个欲望都强烈迸发着,从医疗,教育,到家居自动化,甚至社交网络,他都有过创业的计划,但总是因家庭、学业等种种原因,没能赶上趟儿。

创业的草长了很久,越长越旺,“早晚有一天会创业,工作只是两、三年的问题。”他对此笃定。2013年,到了工作两年的节点,他走到了“在英国永居,或是回国”这个人生选择的岔路口,没有任何纠结。“事不过三,回国创业,这次一定得干点儿什么,虽然决定回来时还不知到底能干点儿什么。”

倒是有个心结一直潜藏在心里,时不时地挠他一下。“我在英国时,错过了一次3D 打印展。我同学跟我说,这是未来特别有发展的一个技术,叫3D打印,展览正好在伦敦,你去看一下。我那会儿刚辞职,在全欧洲玩儿,没在英国,就错过了。我突然想到这儿,就特后悔。”

这个心结若隐若无,似乎在预示着什么。2013年4月,曾冠维自费去美国参加了一次3D打印大会,先进的3D打印技术、极客们DIY的3D打印机和美国市场上丰富包罗的应用场景,完全给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我接触了3 D打印以后,发现国内的发展非常初级。当时3 D打印技术在美国已经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链了,但在国内,只有一些技术点,还都是在科研院所里,跟市场、跟产品化离得很远。中国的3 D打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的美国,曾冠维到3D打印商店调研,看各种3D打印机都做了哪些事情。被称为3D打印界亚马逊的Shapeways专做首饰定制,“相当于我先看到图纸,再通过3 D打印来生产,这种是非常正确的消费逻辑。”这种商业模式一下子与他的脑回路契合上。

一个靠谱的创业构想,像是终于吸饱了养分,破土而出。


曾冠维面对Xtecher的镜头解释自己的构思


3.努力“造人”


曾冠维集结了他的同学、同事、校友、朋友的朋友,他们要一起造一个“人”。

这个“人”需要身体结构出色,行动矫捷,臂力惊人,手法细腻。这个“人”循着既定路线,一挫一顿、一板一眼地匀速移动手臂,就能把照片上的人像,绘制成与众不同的巧克力——他是一台巧克力3D打印机。“在我看来,3D打印机就是一个机器人。”曾冠维说。

2013年从美国回来后,曾冠维确定要造3D打印机。“最开始的想法是卖3D打印机,卖给有需求的人,就像有人想做3D打印巧克力,那就卖给巧克力店的店主。不同领域对打印机的需求不一样,3D打印在不同行业垂直应用,比如说我做巧克力的打印机,只用于巧克力,不会打别的材料。所以最开始做,只能从一个领域入手。”

相对于工业领域,贴近生活的食品领域更受创业团队青睐。他们在上海、北京踏访了20多家巧克力专卖店,摸索出了其中的潜力。

“很多客户拿着一张照片去店里说,‘我想让你们帮我画一个这样的巧克力’,但那时候没有技术做。如果用传统的蛋糕裱花管来绘制,巧克力原料粘度很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大,需要很大的力量稳定地推出来,人手动操作很难控制。”而自主研发的3D打印机,则能模拟一个复杂的机械手,来实现绘制的稳定性。

“造人”是完全从零开始的。曾冠维和吴明昊是学电子和计算机的,其他同伴有的是通信技术背景,有的是土木工程专业,而3D打印则涉及材料、机械、软件、硬件、设计等数个领域,没有人有经验。

“美国有很多创客集会,集会上你会见到各种各样的3D打印机。这个行业有一定技术门槛,但是它更像一个极客行业,如果这群人对这个技术就是很感兴趣,他们就可以把打印机做得很好。”

CTO吴明昊此前是英国最大的游戏公司的软件工程师,他发挥起极客精神,很快就自学了机械建模、电子电路的硬件知识。他们从工厂采购铝合金板材、支架等原料,半年之后,一堆零碎的材料已经组合在一起,成为了一台有模有样的机器人。

“入门可能需要10%的努力,但是往后想做出一个好的产品,需要90%的努力,不断深入研发,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是这样的。”

曾冠维说得没错。早期3D打印机做出的巧克力,线条的浓淡粗细尚不均匀、平滑,与现在成熟阶段的产品不可同日而语。哪怕是一两毫米间微小的进步,可能都需要数十次产品升级才能达成。

3D打印机的末端是一个挤出针头,它就像机器人手握的精致画笔,笔尖循着准确的轨迹运行,所到之处,皆成风景。欧拉的玫瑰已经使这个挤出头的精度达到0.4毫米,他们考察了世界各地的3D打印机,这个水准也几乎是前所未见的。能做到这个精度,并非材料多么先进,而是整个硬件结构的优越,例如不规则筒状设计和温度控制,使得这支笔可以流畅地书写,而不会被巧克力原浆堵塞。

硬件之外,曾冠维认为更能体现技术水准的还是软件模型,他们才是在背后推动这支笔行走、这个人行动的“意志”,是3D打印机的大脑。


团队专门为人物成像和汉字书写撰写了一套轨迹算法,根据人像特点,将打印区域分为不同色块区域,调整轨迹的行进方向和顺序,才写出如今能够呈现人像的轨迹算法。不同于英文字体,中文字体笔画繁复,按照传统的笔画打印巧克力,容易出现重叠部分模糊、成色不均。技术团队改变了传统汉字书写顺序,将部首和笔画重新解构排列,使得巧克力能够精准地还原汉字之美。


闪亮如镜的表面、与ipad mini 屏幕相同的尺寸、8mm 厚度的纤巧身材、圆润的倒角、细致平滑的切面……这是在形容手机还是平板电脑?都不是,这是他们做出的巧克力。



目前世界商业巧克力3D 打印领域还没有一家能做到“欧拉的玫瑰”团队的打印精度



4月26日,曾冠维和钟乐将3D打印巧克力送给雷军



4.科学解释一切,除了爱情


工科青年们本可以沿这条路走下去,将“欧拉的玫瑰”经营成一家销售3D打印机的硬件公司。就像埃隆马斯克不离开Paypal,或者马云把“中国黄页”做到老。可设备研发阶段,一单实验性的预订改变了一切,成了创业路上的顿悟。

女孩儿是团队成员的朋友,她为男朋友预订了一块巧克力,作为两人交往一周年的纪念礼物。下单后第三天,曾冠维收到电话,女孩儿来问进度。

“正在做啊,怎么了?”曾冠维自信地回答她。一块巧克力从下单、设计到制作完成进行配送,只需三天,绝对能赶上两人的纪念日。

“我和我男朋友分手了。”女孩儿的回复却吓人一跳。她问曾冠维能不能撤单不做。曾劝她,巧克力差不多做好了,还是当礼物送出去吧。最后,纪念日礼物成了两人的分手礼物。

故事并没有结束。“巧克力设计得挺好,写的话都特甜蜜。那男孩儿一看,一下就被感动了,两人就聊了很多过去的事儿。”曾冠维说,结局当然如你所愿,一对即将分道扬镳的情侣,因为一块巧克力重新成为了同路人。

“其实不是我们的巧克力让他们复合的,是一个契机,让他们有深入交流的机会。顺着这个机会,他俩越聊越多,就把之前的很多事儿重拾起来了,最后真的又在一起了。”

对于欧拉的玫瑰来说,这块挽救分手的巧克力意味着更多,这让他们下决心将科技产品转型为感情产品,并且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标榜自己是第一个做巧克力内容的公司。”曾冠维说,巧克力市场上,无论是开架产品或是专卖店产品,主打的都是口味牌。欧美国家的消费者有食用巧克力的生活习惯,“吃”是对巧克力的第一需求,主流巧克力制造商的产品势必迎合的是这种需求。

中国的巧克力市场则与其不同。曾冠维清楚地说出一个数字:52.4%,来源于他看过的一份行业报告,对中国人购买巧克力作为礼品用途的比例分析。“礼品的属性除了好吃还有好看,还要能传达人的心意。所以我们将来切入的是礼品领域,52.4%是我们的目标。”

因此不难理解,欧拉的玫瑰的各种宣传文案中,在口味上着墨甚少,而将重点聚焦到科技和情感。就像他们的品牌名字一样:“欧拉的玫瑰”——他们说,数学家欧拉创造了这世上最美的公式,而玫瑰是最经典的爱情信物——于是他们用这个名字,表达了将科技与情感结合的决心,尽管他们压根不卖玫瑰——这群彻头彻尾的高知理工男,从剑桥归来,从北美归来,掌握着国际最先进的3D打印技术,用它来生产作为爱情信物的口中留香的3D打印巧克力。


“我们的创业过程中,每个想法都想追求项目背后的意义。为什么创业呢?这事儿也不往大了说,确实是当时就想做点儿啥,为谁做呢?肯定不只是为自己做。”而现在,他们能将自己的产品作为载体,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爱的温暖、爱的怯懦、爱的摇摆、爱的美好,皆在此间。

欧拉的玫瑰的slogan是:“科学解释一切,除了爱情。”


一如他们的创业过程,无数偶然推动着,走上了一条最初完全没有料想过的路。也许,理性能解释许多事情,但不包括他们内心的热望,创业的梦想。科学无法解释爱情,于是他们反过来,把科学从神坛上请下来,用爱情,让科学成为送人的玫瑰,手中留下的香。




“欧拉的玫瑰”的包装纸张来自Burberry 的原厂英国皇家包装纸,“欧拉的玫瑰”的红,拥有一个颠倒众生的名字:Scarlet。这款颜色也是James Cropper 历史中1951 年的流行色。





附上 Xtecher为欧拉的玫瑰拍摄的介绍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