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伦序一乱,“而”过炒面

 自赏一枝花 2015-05-15
伦序一乱,“而”过炒面

    近日,微信上有一链接“全球潮汕”(2015-05-11)资讯:     

    你(杨)娶我(翁)女儿,我娶你孙女,而过炒面!杨某一家人搞晕了所有潮汕人。    这是一杨姓与一翁姓两家上演的一出人间喜剧——亲上加亲的“美德婚姻”。     剧本:十年前杨姓男主角时年82,翁姓女主角时年28。今年,翁姓女之父,即翁姓男主角,年68,将与杨姓男主角的孙女,即杨姓女主角,年18,喜结连理。本文对此种美德婚姻不作评论。谨就这两家的辈份伦序试作梳理。因杨男娶翁女于前,故先以杨家为“称呼中心”解说:翁姓女称杨姓男为郎君(丈夫),杨姓男称翁姓女为娘子(妻子);杨姓男称翁姓女之父(翁姓男)为岳父,翁姓男称杨姓男为女婿;杨姓女称翁姓女为继祖母,翁姓孙女称杨姓女为孙女;杨姓女称翁姓女之父为继外曾祖父,翁姓男称杨姓女为继外孙女。再以翁家为“称呼中心”解说:杨姓孙女称翁姓女之父为郎君(丈夫),翁姓男称杨姓孙女为娘子(妻子);翁姓女称杨姓孙女为继母,杨姓女称翁姓女为继女儿;杨姓男称自己的孙女为继岳母;杨姓女称自己的杨姓男祖父为女婿。

    啊哈,杨、翁这两家子的伦序真是极为混乱的,全乱了套了。凡混乱的情形,潮汕话就叫“而”;若是事物的条理乱了套了,越理越混乱,越说越糊涂的状况,即“而”的程度很严重,就叫“而过炒面”。正如上文所说的杨、翁两家的伦序,因为极其混乱,不易梳理清楚,潮汕人就说他们的关系“而过炒面”。那么,潮汕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有道理!请听详细分解。     

    先说说“而”是什么?为什么可以拿它来形容事理混乱?要理清此中头绪,先让我们弄清楚先人所造出这个“而”字的究竟。甲骨文的“而”就像长在人的下巴上密集的“胡须”,金文的而“而”,是上下唇披挂的两排胡须。因此,“而”字的本义是“上唇与下巴上的胡须。”其实,长在人脸上的“须”应叫“而”而不叫“胡”。“胡”是长在动物(牛)脖颈上垂下的肉——“胡”上的毛,“胡”字在后来才被借用来泛指“胡须”(参照本人另一篇关于“胡”的由来的文章《“胡”说“八”道》)。人的上唇下巴上的“而”(须)长长了,若不梳理就会蓬松杂乱,这给长着“而”的男人们在开口吃东西或说话等活动带来很大的不便,当要表达这种不方便原委时,就常会直接地指着这些“而”说“而,而,而……”说的人多了,也就约定俗成地用“而”来表示“杂乱”的意思了。“而”的“乱”这个含义,在北方话中叫“胡”。如汉语中就有这些词语:胡乱、胡言乱语、胡思乱想、胡说八道等。这些语词,本来也可说成:而乱、而言乱语、而思乱想、 而说八道……“而”和“胡”潮汕话读音还很接近呢。只是南方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弱势”区域,语言系统也不例外,被北方方言挤压,流行地域甚为狭小,“而”最终失去了在统一语言上的地位而仅保留在极其古老的潮汕方言上。所以,你若到潮汕地区来,要表达混乱、杂乱的意思,就可以用潮汕话音说:而死(乱极了)、而过炒面(比炒面条还要乱)……      

    我们的先人真是聪明极了,说“乱”都与人的本身有着密切关系的“胡须”。好一个“北胡南而”都是“乱”。潮人更是聪明又质朴,他们是那么坚定地保持着汉文化的“原生态”,忠诚地保卫着汉文化的纯洁。要学古汉语,就请来潮汕来吧。                                                           2015年5月1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