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琅琊区城西村发现一处抗战遗址

 滁州162 2015-05-15

  在国务院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放假一天之际,当地村民希望能在此建一座烈士陵园以不忘历史。

  昨天,国务院下发通知,为使全国人民方便参与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将于9月3日放假一天。而我市琅琊区城西村周塘村民组的不少村民,却期望在他们身边的一处抗日遗址上建立一座烈士陵园,借此纪念那些英勇无畏的无名抗日烈士。

  昔日四层楼高的鬼子炮楼早就杳无踪迹,已被附近的村民平整成为一大片玉米地。只留下两米多深、杂树丛生的呈大半幅“口”字状的壕沟,印证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日前,记者赶到琅琊区西涧街道城西村周塘村民组,在一处抗日遗迹旁边,与几位亲历这段历史的耄耋老人深入交流,探访当年发生在此地的日军暴行,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据了解,如果真的能够在此建立一座烈士陵园,对于琅琊区的青少年教育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截至目前,琅琊区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鬼子进村,大肆烧杀抢掠

  1937年12月18日,日军侵入滁城,随后在滁城及乌衣、珠龙、沙河等地建立据点。1939年开始,滁城就保持一个大队加一个中队的驻军,同时扶植汉奸建立伪政权,并从外围增调一批伪军、伪警,巩固对滁县东部地区的统治,保障境内津浦铁路两边的“太平无事”。

  据现年83岁的老人张长礼回忆,在他5岁那年,日本人就占领了村庄。“跑鬼子反”过程中,父亲带着全家钻进琅琊山大丰山洼中躲藏。冬日里的一天傍晚,“那时候穿‘草窝子’,太阳快落山了”,父亲决定下山看看,准备回家找些物品。哪知道,半道遭遇巡山扫荡的日本兵,一阵枪响之后,父亲死于非命。日本兵走后,家人才敢摸过去,把父亲抬到山下埋掉。

  与张长礼同龄的俞德海老人告诉记者,还有一次,施集一个姓施的年轻人,准备进城办事。走到周塘境内,碰到日伪军盘查,他被认为通新四军。当天晚上,他被五花大绑在一棵树上。第二天早晨,日本鬼子操起刺刀,一下一下将他活活刺死。“他疼得那是嗷嗷直叫”,俞德海强调,“我是亲眼所见”。

  修建炮楼,控制交通要道

  日军占领滁城以后,立即着手在津浦铁路东西两侧,抢占有利地形开始修建炮楼。当年,城西水库并没有修建时,如今的周塘村民组当时处于交通要道,是滁城到定远、花山、施集的必经之地。因此,1942年,日军在此选择一个制高点,打算修建了一个炮楼,被当地人称为周塘炮楼。

  当年11岁的俞德海,替一户“有田、烧窑”的高姓人家放牛,而高家也被日军强迫修建炮楼。“当时是收小麦的季节,那天天晴”,俞德海回忆道,“吃中饭之前,我遇到几个新四军,他们让我到东边放牛,说马上攻打炮楼,‘别打着你’”。俞德海往东走了没多久,听到一阵枪响,“日本鬼子用机枪扫的,六位新四军战士全部牺牲”。

  修好之后的周塘炮楼,有四层楼高,周边壕沟有2米深5米宽,包括壕沟占地约4亩地面积。炮楼内约30平方米,底座是用石块做基础,有1.5米高。石块上面是强迫当地村民制作土坯码砌而成的炮楼主体,最上层是一个方铁皮盖子,非常坚固。主体部分的土坯中,夹杂着尖锐的树干,向外呈防御状刺突,因此这种炮楼又被称为“刺围子”。

  在周塘炮楼西边大约两里开外,日军很快又建一个炮楼,叫黄老棚炮楼。两座炮楼,遥相呼应。

  老人手指方向为炮楼四周的壕沟。

  周塘炮楼修好之后,日军站在炮楼顶层,轻易监控楼外一切动静,可以看见滁城西北出入口所有情况,借此控制着滁城大西门小西门的出入口。不仅如此,许多百姓因为要进城办事,途经此处都遭到日、伪军反复盘查和虐待,更有许多无辜百姓遭遇殴打,良家妇女惨遭奸污。面对这种境遇,老百姓万般无奈,只有天天唉声叹气,日夜盼望新四军将炮楼摧毁。

  1942年冬天,一条错误情报让游击队吃了一个败仗,因而葬送了12个年轻而勇敢的生命。有一天,游击小分队得到消息,称:“炮楼里的日军都到县城开会去了,剩下仅有两个‘鬼辫子(伪军)’,其中一个还出去钓鱼了。”得到消息后,这支游击小分队异常兴奋,立即组织12名年轻小战士,天黑之后从琅琊山大丰山南山洼翻过去,偷袭炮楼。

  前面的几名战士,身披狗皮伪装成小狗,哪知道刚刚跨入壕沟,还未接近炮楼,就被日军发现。当时,炮楼里共有4名日军和3名伪军,他们借助炮楼较高、视野开阔、武器精良,当即端出机枪疯狂扫射。游击队员只有两把长枪,其他人都是大刀长矛,处于劣势,进退两难。在敌人密集火力扫射下,所有战士全部壮烈牺牲。领队班长身负重伤,在往花山撤退途中不幸身亡。

  第二天天亮之后,日军端着刺刀走出炮楼,对牺牲的战士进行虐尸。他们使用刺刀,将阵亡战士的眼睛挖出来,有的战士被挑开心肺等脏器,异常残暴。直到数天之后,当地村民不忍阵亡战士遭此凌辱,冒险将他们的遗体偷偷集中掩埋。

    伪装村狗,偷袭炮楼成功

  游击队偷袭失败之后,日军戒备更加森严,对老百姓的盘查更为严厉,举止更加猖狂。1943年冬天,在新四军第五支队直接领导下,在珠龙区区长蔡家璋亲自指挥下,20多名游击战士,再次担负起偷袭周塘炮楼的重任。

  傍晚时分,战士们悄悄埋伏在碉堡四周。天黑之后,前排六名战士间隔20多米距离,再次身披狗皮伪装成小狗,向炮楼爬行。接近炮楼时,最前面一名游击战士一跃而起,抡起手榴弹丢进炮楼。手榴弹轰然爆炸。

  与此同时,后面游击队员集中火力,封锁住碉堡内敌人的机枪。两侧游击队员趁势跃出壕沟,迅速接近炮楼,将数枚手榴弹投入碉堡内。整场战斗持续约20分钟,炮楼内日伪军全部命丧黄泉。

  周塘炮楼被端以后,游击队立即调集兵力,去攻打附近的黄老棚炮楼。两座炮楼全部被炸,所有日伪军均被歼灭。此次战斗,共击毙日伪军15人,我军无一人伤亡。两座炮楼被炸以后,日军极不甘心,又多次组织重修。但在游击队和百姓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炮楼屡屡遭到破坏。一直到1945年抗结束后,日军炮楼都没有建成。

记者手记:这段历史, 应该纪念

  七十多年前,日本法西斯在我市琅琊区西涧街道城西村周塘村民组的土地上,修建炮楼,切断了津浦铁路东西两侧抗日力量之间联络,还借此大肆欺凌无辜群众,种种暴行令人发指。

  为了民族尊严、人民利益,一批又一批英勇无畏有志青年,不甘于日军的残暴和淫威,前赴后继,誓死将罪恶的炮楼铲平。这些慷慨就义的年轻战士中,年龄最大的不过21岁。由于历史原因,他们英勇牺牲后,没能留下姓名,令后人遗憾。

  “不为仇恨,只为铭记历史、慰藉逝者,更为警示未来、教育后代”。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周塘村民组包括几位耄耋老人在内的不少村民,都有为这些牺牲的无名战士,建立一座烈士陵园的心愿。琅琊区党史办、西涧街道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将把村民的愿望向上级转达,争取促成这桩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如果能够建立一座烈士陵园,对于琅琊区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来说,还有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截至目前,琅琊区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