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钢厂东门25日迁建珍贵记忆在这儿

 昵称22352838 2015-05-15


前两天,石景山游乐园的摩天轮跟大家说再见了,小编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重新坐了一趟,算是正式告别。那两天,小编心情别提多郁闷了。


可是没想到啊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首钢厂东门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从5月25日起,首钢老厂区的东门启动迁建工作。作为一个自幼在石景山一带混迹的孩子来说,首钢厂东门就跟指南针差不多。那时候玩疯了,迷路了,只要看见厂东门,心里就踏实了。



作为京西的地标,从1992年建成算起,厂东门陪了首钢23年,23年,一代人长大了,一代人老了……现在天儿也暖和了,想必大家睡得也晚,咱们就唠唠身边这个老伙计——


其实,“厂东门”这个地理概念早在抗战的时候就有了,从1937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人霸占石景山炼厂长达8年,当时工厂的大门究竟何等面容,谁也说不清了。


1945年抗战胜利,10月份,国民政府接收石景山制铁所后,把厂名改为“石景山钢铁厂”。这一阶段工厂有了最早的“厂东门”。据首钢离休老干部、《老北京冶铁史话》作者关续文生前回忆:1947年,北平当局打开西长安街城墙,修建复兴门,一条大路南绕老山,直达石景山钢铁厂东南厂区,厂方考虑经营上的方便,建起了厂东门。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厂东门。



1945年4月,日本人在石景山炼铁所附近修筑的大东门碉堡。


年近花甲之年的程国庆,一家三代十几口人与首钢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父亲程德贵,1956年,就被评为全国劳模,还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


程国庆说:“1939年,我父亲16岁。为了挣口饭吃,他和两个弟弟进了当时的首钢——石景山炼铁所。他亲历了日伪时期到新中国时期首钢的变化。父亲在世时常跟我讲,那时的厂门由日本兵把守,进 厂门都得给他们鞠躬,不然就挨打。”


1948年12月,解放军进入石景山钢铁厂,首钢厂东门内开始了生产自救。当时,炼铁厂的2号高炉在日本鬼子投降时被铸死了,当时这个炉子在被美国专家判了“死刑” 。但是工人硬是把高炉里结成一个死疙瘩的铁水和炉料一点点抠了出来。


1966年9月,石景山钢铁公司再次更改名称——首都钢铁公司,这还得归功于周总理的一句“首钢要为首”的嘱托。


1980年,首钢作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率先实行了承包制。承包制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决定权从原来的由国家主管部门做主,变成完全由企业自己做主。企业的钢产量从1978年的179万吨增加到1994年的824万吨,位居当年全国第一。改革开放初期,首钢率先实行了承包制。这便有了改革史上“农业看凤阳,工业看首钢”一说。那时候,首钢人绝对是大牛啊 !!


当时首钢效益好,待遇也好。首钢老职工王绍文说:“八十年代,食物还很匮乏,总公司领导提出要为职工创造福利。我是采购员,主要负责为职工采购大葱、土豆、白菜的任务。一辆辆满载食物 的大车从厂东门运进厂里,职工个个喜气洋洋。那时候,首钢人可自豪了,工资高、福利待遇好,职工的干劲儿特足。”


80年代的厂东门,厂区挺宏伟,但厂门挺普通。



厂东门内的那座大鹰雕塑,对许多老首钢人来说可谓记忆深刻。时任首钢绿化公司经理的李崇涛回忆道:“首钢请来军博设计师刘林,帮助设计了‘大鹰’造型,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鹰雕塑。雄鹰预示着首钢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振翅高飞。”



随着钢产量的不断飙升,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迫在眉睫。企业已经意识到一个大型钢铁企业身处首都的尴尬,并不断投入更多资金、更大力量建设花园式工厂。当时规划以厂东门为主,布局厂区一线 三点:厂区主干道为主线,从东到西串起陶楼、月季园、群明湖水景和石景山古迹。


1992年初,时任设计总院副院长的姜蔼茹接到“仿北京古建筑修建厂东门”的任务,从设计到建设只有半年时间。姜霭茹和设计团队为了收集到仿古建筑的第一手资料,立即驱车前往北京城内考察 。


首钢退休职工、年近八旬的老人陈尚彬是这么说的:“当时,我接到去考察北京仿古建筑的任务,设计总院派了一辆大面包车,我和几位同事在北京城内见到仿古建筑的门就拍,还绕西华门一圈,在大面包车里拍了几张照片。随后又驱车来到中南海西门,想悄悄拍下照片就走。可在车里拍,距离太远,不行。我立即下车跑到门卫战士前,把首钢职工工作证递给小战士,并向他说明到中南海西门考 察的用意。小战士一看是首钢职工,赶紧向警卫班长汇报,并讲清我们的来意。小战士回来说,同意拍照,赶紧拍。我一听急忙找好角度,‘咔嚓、咔嚓’,各个角度拍了好几张,并快速用步子量好门 的距离,记在心里。这些照片和测量数据为首钢厂东门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厂东门建成后,很快就成了石景山当地的地标,大家约个见面的地方,都爱说:“那就厂东门儿吧。”当年,数万职工骑自行车每天从厂东门进出,绝对是当时北京的一景儿,老工人程国庆说:“我1979年高中毕业就进了首钢。每天上下班都骑自行车。到了厂东门,每次都下车推着进出。门口有站岗的,旁边还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出入请下车。”日久天长,首钢职工出入厂东门下车已成为一种习惯。


程国庆说,自己上班已有38个年头,他从来没迟过到。父亲当年送给他的小闹钟一直摆在床头,也一直警示和鞭策着他,要守纪律、懂规矩、讲奉献。程国庆受父亲影响很深,不仅是工作上的勤奋与任劳任怨、奉献与精益求精,还体现在思想上。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首钢为了兑现环境承诺,开始调整压产。程国庆和许多首钢职工一样,情绪有了波动,干什么都没心气儿。父亲的一席话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搬迁是好事,你看国外那些钢铁厂,每次搬迁都能迈出更先进的一步。”


首钢主流程迁往曹妃甸后,大批首钢人成了“候鸟”往返于两地,老职工王平说,自己支援京唐已有8个年头了,每次坐京唐班车回来看到厂东门,都有一种到家的感觉。



早在两年前,首钢总公司党委领导就曾多次提出保留首钢厂东门的意见。经过市政府与市规委及相关文物部门多次研究,最终作出决议:对厂东门实施异地迁建。随着长安街西延道路工程推进,首钢厂东门迁建项目将于5月25日启动。届时,这座已经屹立了二十余年的混凝土大门将向西挪移,将来拟在新首钢园区“L”型景观带(新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园开放空间带的公共绿地)中按照1:1的比例原汁原味地复建厂东门,朝向也将从目前的东西朝向改为南北朝向。


还好,这位“老哥”不过就是换了个住地方。日后约人见面, 咱们照样可以说:“厂东门儿见!”


感谢《首钢日报》社的支持。


编辑 顾子健 企业/供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