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坛泰斗庄奴 | 一生诗与歌,遇不到第二个邓丽君

 青梅煮茶 2015-05-15



庄奴接受亚太日报记者专访,亚太日报记者许江山摄。

词坛泰斗“庄奴”,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华语音乐如雷贯耳的名字,《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冬天里的一把火》,在华人世界传唱了几代人,声声在耳,皆成经典。邓丽君唱过的歌,八成歌词出自庄老之手,而二人此生却只曾有过一面之缘。庄老眼中的邓丽君,“不漂亮”,但非常甜美,一如他在歌词中写的那样,“你的笑容开在春风里”。


满头华发,面容慈祥。庄老年届94岁高龄,和家人定居重庆,他开玩笑说自己是真正的“90后”。写词五十载,三千首歌曲传唱大江南北,抱一颗童心,笑对人生。
与词结缘 始自一片家国情怀

“跑新闻是最苦的事情。”很少有人知道,一代词人庄奴最初的文字工作,是从做记者、写新闻开始。这也造就他文风洗练简洁,用词平实通俗的独特风格。


庄奴原名王景羲,1921年出生在北京,20岁考入北平中华新闻学院,抗日战争时期做过随军记者。曾经报考空军飞行员,但因身体太弱被调到地勤,先到重庆铜梁县训练三个月,后转到成都学校上课。


“那时候家里不同意,我就偷偷跑出来,不辞而别。一腔热血参加抗战,心里只想着要报国。”最危险的一次,子弹在头上乱飞,打死了马厩的马,他也差一点送了命,当时的庄奴,满脑子想用笔杆子写出国仇家恨。


“那个时代,人人都卷入战争,我们小时候也真是吃尽了苦头。”1949年,庄奴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离开祖国,更怀念家乡。一水相隔,如同两世。


“当我年幼时,知道的不太多,我问妈妈要什么,妈妈就给我什么;当我长大后,知道的已够多,妈妈从不要什么,我也没给她什么;我给她的那样少,她给我的那样多,为什么为什么,妈妈始终没有告诉我”——这首小诗,是庄奴刚到台湾不久时,思念故乡和母亲写下的。等到两岸通航后他再次回到大陆,父母早已离世,而兄弟姐妹都以为他已在战争中丧命。



“你说你不能离开我,我说我不能离开你,美丽的河水有情意,拴着我它也拴着你”。庄奴的词常常是一片和美、温馨的场景,正如邓丽君这首《水上人》,他写的是记忆中的苏杭人家。庄奴喜欢写大陆的事,大陆的风景。在远离祖国的几十年中,身随难回国,心却寄托于祖国的小舟上,荡漾著乡愁。
与诗相伴 方得创作真命脉

庄老如何踏上写歌词的道路?他回忆说,其实一点不浪漫。当时因为刚到台湾,吃不饱饭,“写词,都是为了生活。”


问到写词的秘诀,他神秘一笑,追忆起童年来。


“小时候北京很热,大家都跑到故宫护城河里游泳,家里怕我们淹死,把门关起来请私塾老先生,跟他学古文。唐诗三百首我年少的时候常常背,背得很熟。如果说秘诀,唐诗宋词元曲,这些是我写词的根基。”在庄奴看来,中国的文学浩瀚深厚,自己受了感染,慢慢描龙画风,也会写诗了,而诗与歌词是类通的。


即时是成名之后,庄奴也常常翻阅中国古典文学。看了一辈子诗词歌赋,庄老还是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了解皮毛。但是在他看来,写流行歌“皮毛”就够了,所以几十年前,他初到台湾将小诗投稿给报社,当时的报纸就屡屡采用。


以文识人,从这些豆腐块的小诗,庄奴结识了他的乐坛“伯乐”:当时已经声名大噪的周蓝萍找到了他。周蓝萍是台湾第一首“灌碟”的歌曲《绿岛小夜曲》的创作者,有乐坛领军人推荐,庄奴很快就在宝岛词坛闯出名气。

“绿岛小夜曲”的诞生,来自周蓝萍(左)追求爱妻李慧伦(右)的浪漫过往,资料图。


“填词我是第一把高手,那时候别人写了曲,都愿意找我,因为我写的通俗易懂,合辙押韵,意境也美。”对于庄奴来说,写词的要义,第一个是中文的功底要好,第二是敏锐。在社会中生存,眼睛要观察,耳朵要听,把自己当成记者。所写的歌词,如果普普通通,就难以抓住人心。


内陆人了解庄奴的词,除了邓丽君的歌,还不得不提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这首歌在1987年春晚推出,费翔一下子唱红了整个中国。这首歌的原唱是台湾歌手高凌风。庄奴回忆,当时唱片公司告诉我,你要把高凌风填得“热”一点。于是他就思考,什么最暖?最热?那一定是冬天里的一把火,而不是夏天的。这些就是庄老眼中的另一个秘诀:“独特又合理地联想和构想”。
与友相聚 忘年之交“铁三角”

庄奴写词有个习惯,那就是“挑人”。根据歌手的演唱风格、形象、气质“量体裁衣”。


《甜蜜蜜》就是一个例子。当时一个人送了曲子来,是一首印尼民歌。庄老先问,是给谁唱的?知道是给邓丽君的,想起她甜甜的样子,“Mi so la mi……”,哼著歌,歌词就自然而然浮现在脑海了。“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虽然邓丽君八成歌词都出于庄老之手,但事实上庄奴只远远的在舞台上见过一次邓丽君,那时候她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与常人“神化”邓丽君不同,谈起对她的印象,庄老却语出惊人。


“邓丽君?她不漂亮。她是很普通的一个女孩子,是邻家的小妹妹,不像林青霞是标准的美女,”庄奴说。


然而,庄奴认为正是因为邓丽君“不漂亮”,才让她得以出人头地——不能靠相貌“吃饭”,自然要唱得更努力。即便成名之后,邓丽君还是不忘勤加练习自己的唱歌技巧,在新老更迭迅速的流行歌坛,谦逊和勤奋是很好的品质。



年少的邓丽君,资料图片。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最喜欢给她写歌,因为她特别聪明,能懂得我歌词的含义。古月的歌、庄奴的词、邓丽君唱,我们是三合一,铁三角”,庄奴说。不知是不是缘分,《唐诗三百首》正是邓丽君随身携带的书籍。


“在乱世的时候,人的小命微乎其微,现在一下九十多了,把一切都看淡了。如今社会风平浪静,过的很快乐”,庄奴说。


经历九十载风雨,庄奴如今抱着一颗年轻的心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笑口常开中,是词坛泰斗的豁达与泰然。

文|亚太日报记者 高鸣

编辑:穗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