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误区】糖尿病患者自测血糖6大误区

 雨润秋实 2015-05-15
??
点击上方
“可爱医生”
可以订阅哦!


糖尿病是一个需要长期自我管理的疾病,自测是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自己情况的必需手段。但如果走进下面这些自测误区、耽误了病情,可就不好了。


误区一:自我监测随心所欲

想起来就查一查,或者长期只查空腹/餐后血糖,都是错误的做法。患者应监测全天(三餐前后及睡前,共七次)的血糖,以了解全天的血糖波动情况。



误区二:根据监测自行调整药物

根据某一次测得的血糖值就自行增减药物、甚至停药,都是很危险的,这是因为:用血糖仪测得的结果仅是某一次的即刻血糖值,不能反映一天或一段时间内的波动情况。



只有通过多次测血糖记录血糖结果,才有助于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误区三:不监测血压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很容易升高,进而对心血管、心脏造成损害。因此,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压值为130/85毫米汞柱。



误区四:家用血糖仪的数据应和医院一致

不少患者发现,家用血糖仪的结果比医院偏低,是不是测量结果不准呢?其实,血糖仪测得的结果与检验科化验的结果是有差异的,一般偏低11%左右,不是质量问题。


这是因为:血糖仪和医院检验科所用的检测样本不同——血糖仪一般采用指尖毛细血管的全血;而检验科多数是将静脉血管内的血去除红细胞后,用血清或血浆测。


误区五:运动前测一次血糖就行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每天要适当活动,但很多患者却忽略了对运动前血糖的监测。



正确做法:运动前、运动后各测一次血糖。血糖值高于300mg/dl时不建议运动,低于100mg/dl时则应加餐,同时注意多饮水;运动后测一次血糖,以便调节运动量。另外,若在运动期间感觉不适,也应测血糖(判断是否发生低血糖)。


误区六:取血时,血量越多越好

采血量不足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值偏低,但如血量太多、溢出测试区,不但会污染仪器,还会引起检测结果误差。



正确做法:
1. 采血要刺指尖两侧,该部位神经纤维少,疼痛稍轻。
2. 取血部位经酒精消毒后,须等酒精挥发后再采血,以避免血糖检测值不准确。
3. 取血时要让血液自然通畅流出、不可过度挤压,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4. 取血量要正好覆盖整个试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