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知识梳理(样卷) 必修1 一、《沁园春·长沙》 (一)多义词 C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多)
Q3.挥斥方遒 (二)活用
粪土当年万户侯 二、《烛之武退秦师》 (一)多义词 B
1.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F
3.又欲肆其西封(边界) Q 5.若不阙秦
7.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 W
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给予)
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二)古今异义词 F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个人) Y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之为(把……当做)) (三)通假字 G
共其乏困(供,供给。) S 秦伯说(悦)Y
无能为也已(矣) (四)活用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F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J
晋军函陵(驻军) Y失其所与(与:同盟者,本为动词“结交、亲附”) (五)虚词 5.其:①失其所与 (代词,自己)
11.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13.以 15.因: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人成事”) 16.于 (六)句式
3夫晋,何厌之有?(有什么) (七)修辞
敢以烦执事 三、《荆轲刺秦王》 (一)多义词 B
1臣左手把其袖。(握,抓住)
3北蛮夷之鄙人(见识浅陋,粗俗) C
1皆陈殿下(排列)
3被八创(伤)
2尽失其度(常态) 2方急时(正当,正在)
4荆轲奉樊於期头函(捧着) G
1愿足下更虑之(另外,重新。)
3断其左股(悬梁刺股)(大腿)
②轲自知事不就(成,成功)
3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原谅) 5既已,无可奈何
L进兵北略地(掠夺,夺取。)
2图穷而匕首见尽、完)
S1乃遂私见樊於期。(私下,秘密) 3使①使②以闻大王(使①:派遣。使②:使者) 使③毕使④于前(使③:让。
4愿大王少假借之(稍,略微) T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投掷,投击,掷击) W1为变徵之声(有)
2人不敢与忤视(正眼相对。)
Y1秦之遇将军。对待)
3自引而起(伸,身子向上起)
5卒起不意(意料) 2既祖,取道(古人出行时祭路神,饯别送行) 4给贡职如郡县(贡品,赋税) (二)古今异义词 B
1持千金之资币物(礼品)
3终已不顾。(不回头)
P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袒露一只臂膀) T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长叹。
涕:眼泪。) (三)通假字
F今日往而不反者(返)
J图穷而匕首见(现)
T燕王拜送于庭(廷)
Z1振怖大王之威(震。) (四)活用
C太子迟之(以为(嫌)他迟缓)
H函封之(匣子,装在匣子里)
Q又前而为歌(上前) Z左右乃曰(左右的人) (五)虚词
1而为留待 4乃: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就,于是就)②乃今得闻教(才)③乃欲以生劫之(是)
9仆所以留者
13以:①丹不忍以己之私(为了)
16常痛于骨髓
19仆所以留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0之:①臣愿得谒之(代某件事,这里指“行动”) ②秦之遇将军(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六)句式
2皆为戮没(为:被) 3①秦王购之金千斤(以千金金购之)
4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办法)来)
③将奈何?(奈何:怎么办) ⑤将军岂有意乎?(将军是否(是不是)愿意呢?)⑥荆卿岂无意哉?(难道没有…吗?)
5①皆白衣冠(省略动词谓语“穿着”“戴着”) ③使毕使于前(使之于王前毕使) (七)修辞 1.愿足下更虑之。(足下:您,敬词)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竖子:小人,没用的家伙,蔑称) 四、《鸿门宴》 (一)多义词
C大礼不辞小让(争、计较)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
G1固不如也(本来)
3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H会其怒,不敢献(适逢,正赶上)
2杀人如不能举(尽、全)
4间至军中(抄小路)
R1大礼不辞小让(谦让)
S1范增数目项王(shuò,多次、屡次) 3沛公不胜杯杓(shēnɡ禁得起,能承担或承受) 2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道歉) Y秦时与臣游(交往) (二)古今异义词 约为婚姻(亲家)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偏义复词,有“入”无“出”。非同寻常的事故(意外)) (三)通假字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背叛) Y张良出,要项伯(邀,邀请) (四)活用
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让……跟从,带领)
J1沛公军霸上(驻军,驻扎)
3秋毫不高有所近(接近、靠近)
S善素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X1吾得兄事之(像兄弟一样)
3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五)虚词 1 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立而饮之(表修饰,可不翻译)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表并列,又) ③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目的,为了) 4 ①项伯乃也夜驰沛公军(于是)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副词,才) 5 此其志不在小(他的) 6 且为之奈何(将) 8 若入前为寿(你) 10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②为之奈何 (介词,对) 15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因招樊哙出(趁着、趁势、趁机) 16①贪于财色(对) ②长于臣(比) 17欲呼张良与俱去(介词,跟) 18庄则入为寿(表承接,于是就) 19今者有小人言∕今者项庄拔剑舞(句中停顿) 20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六)句式 1.此天子气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其意常在沛公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尔 2.若属皆且为所掳 3.使人言于项羽曰(使人于项羽言曰)∕具告以事(以事具告之)∕项王、项伯东向坐(面向东)∕大王来何操(操何,带了什么)∕沛公安在?(在安,在哪里) 4.财物无所取(什么也没有,没有什么)∕为之奈何(怎么办)∕孰与君少长(跟……比,谁……)∕所以遣将守关者(……的原因)∕不然,籍何以至此?(以何,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军中无以为乐(没有什么用来)∕何辞为?(为什么还要……呢,还要……干什么呢) 5.沛公欲王关中(沛公欲王(于)关中)∕为击破沛公军(为(我)击破沛公军)∕此其志不在小(这(说明)其志不在小) (七)修辞 秋毫不敢有所近(丝毫,一点儿)∕窃为大王不取也(谦词,我私下里)∕我为鱼肉(被欺凌的对象) 注: 所举例子按拼音排列,虚词顺序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然,8若,9所,10为,11焉,12也,13以,14矣,15因,16于,17与,18则,19者,20之。句式顺序:1判断句 2被动句 3倒装句 4凝固句 5省略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