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2014年4月11日)给二娃买了一双新鞋,这是第一次给他买系鞋带儿的鞋,之前的鞋都是“滋啦”一粘的鞋,很容易穿。买回家后,我拿着鞋冲二娃展示了一遍如何系,就放在地上了,二娃也没练习。转天晚上我们出门,二娃问:“我能穿新鞋吗?”“当然可以啊,只要你愿意。”随后二娃一屁股坐在地上,只用了几分钟就把两只鞋的鞋带系好了。我很吃惊,一个4岁多的孩子,从来没有系过鞋带,怎么用这么短的时间就系好了呢?我知道,系鞋带这件事对很多孩子都是个挑战,大部分孩子练了很长时间才能做到,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我看到,跟我大娃一起打球的一部分孩子,都九岁多了,有时在赛场上为了快,还是大人帮忙系的鞋带。 那么,二娃是如何做到的呢? 1、二娃看我展示系鞋带的时候很专注,这是他很大的一个特点。看的专注学的就快。 2、平时二娃的小手得到了大量的练习,手很灵活,特别是一些精细动作,做的多了,厚积薄发,一些看似很难的动作就水到渠成般地做出来了。 下面介绍几个二娃练习手的小游戏,但愿能给其他孩子提供一些借鉴: 1、串珠珠:第一步是绳子穿过珠珠,相信很多孩子都已经做到了。我这里重点要介绍的是第二步,绳子的一头需要系个扣,防止珠珠从一头滑落出来。珠珠穿好后,绳子的两端还需要系个扣,这样才能成为项链。这两项系扣动作,都是为系鞋带做准备,因为基本动作一致。孩子刚练习串珠珠系扣时,限于孩子的认知能力,基本不容易做到,大人要耐心地带着孩子多做几遍,花上一段时间,孩子就能做到。这段时间的付出是很值得的。 2、翻花绳:这是很多现在的中年人小时候玩的游戏,很有怀旧的情愫。 但这款游戏对幼童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很有帮助。一根接近1米长的绳子,两头要系在一起,它的原理与系鞋带基本一致,孩子可多多练习系扣子。系好后大人和孩子配合,一个人架着绳子,另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翻出其他的花样,往往玩到最后几乎都不成什么花样了,孩子还会乐此不疲地想办法翻出与众不同的样子。这款游戏二娃非常喜欢玩。 3、缝扣子:很多父母会说,针会扎着孩子,很危险,千万不能玩。那么大人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什么呢——怕!危险!不能碰!那大人为什么不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呢?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操控针,加之大人在旁边的看护,有这么危险吗?建议父母这样教孩子:线的末端系个扣,手拿着针粗的那头,尖细的那头要穿过扣子,扎进布里……幼童往往通过自己的体验来获得经验,刚练习时,有可能会扎到手,扎到了,孩子就会知道怎样才能不扎到自己,当孩子缝好扣子后,那种成就感和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随附照片中,都是二娃3岁多的时候的作品。 我们的体验是:孩子的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时间的生活化的练习,只要大人用心、多付出耐心,同时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孩子的能力会在某一时刻让你吃惊地展示出来。 过去听过一个故事,讲的是杨振宁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的时候,因他的动手能力差,被称为“爆炸专家”,后来还因此影响了他专业的选择。我们华人重视孩子的学业是有传统的,也是有目共睹的,即使在海外,华人孩子给主流社会的印象也是: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差。这个结论完全是父母引导的结果,在此我想呼吁我们的华人父母: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孩子的幼儿期,错过了,可能以后会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记住杨振宁教授的故事。 ----父爱本色的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