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19岁的乔治·巴顿进入美国西点军校深造。刚入学不久,学校要举行一次联欢会,让巴顿和新来的十几个新学员去洗葡萄。别人都是提起一串串葡萄,在一大盆清水里刷刷就行了,巴顿却把葡萄从枝上摘下来,一粒一粒在清水里慢慢洗净,然后放在一旁的盘子里。 这时,联欢会的负责人来巡视,他先看看那几个人洗葡萄的过程,又感兴趣地看着巴顿的动作,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巴顿:“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像他们洗不也一样吗?“巴顿立即站起来回答道:"我这样洗,不但可以洗掉干净,拿的时候更方便些,吃起来也卫生。”这位负责人笑了笑,对巴顿点点头走开了。 几天后,巴顿接到一纸任命,让他担任新学员的连长。这个任命,好似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不但砸得巴顿吃惊不小,也让与他一起洗葡萄的那些新学员疑惑不解。因为他们中间不乏有着这样或那样深刻背景的人。曾有人问学校领导:"新学员有那么多,为什么偏偏选择巴顿担任连长呢?“得到的回答是:”一个人做事如此精细认真的人,将来一定能干大事,不让他担任新兵连长,还有谁比他更合适呢?“ 看似一次简单的洗葡萄过程,看似一次不经意的认真,却为巴顿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了这样一句话:生活中的细节,常常不经意暴露了一个人的品质,而智慧的人总能捕捉到这些细节,从而一步步走向人生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