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崩漏[[崩漏(1)十年漏下非属虚,血不...]]

 矿泉水829 2015-05-15
       崩漏

(1)十年漏下非属虚,血不归经只因瘀

轧花厂工人黄某之妻,年32岁,住陕西省咸阳市窑店乡黄家沟生产队。1975年5月6日初诊:月经淋漓不断十年。患者十年前先是月经愆期,时多时少,未予介意,后渐发展至月经来潮量虽不多,但常淋漓不断,两次月经之间很少有不下血的时间。曾去西安、咸阳等地经中、西医多方诊治而疗效不显,以致夫妻之间发生不睦,更增加了该妇的思想负担。闻我们下乡开门办学并医疗,特慕名来求治。观其以往就诊之病历处方,中医多用固补、涩止之剂;西医多按子宫体炎,从消炎止血及调整内分泌入手。据患者称:有时用了中药或西药止血剂后,漏血可暂止,而此时反觉周身不适,少腹结胀甚至疼痛,未及数日经血又来潮,仍淋漓不止,此时反觉全身略舒,少腹胀减。察患者现症:月经淋漓不绝,量少,色暗红,少腹结胀,面色黯黑少华,舌质淡红略紫,苔厚腻,脉沉细弦。辨证属漏血。缘瘀血内阻胞宫脉络,血不归经所致,加之患者常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结则血行迟滞,更使瘀血难散。前之治法均未中肯,故而乏效。治宜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用桃红四物汤合逍遥散化裁。处方:当归12克,川芎9克,柴胡9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制香附9克,炙甘草6克,炒枳壳9克,续断12克,6剂,水煎服。

复诊(5月13日):服上方三剂后月经量较前增加,色正红,少腹结胀减轻,又继续服完后3剂,漏血量渐减少,舌苔转为薄白,余如前。拟继进一诊方6剂。

三诊(5月20日):服上药后,漏血自止,少腹结胀消除,面部黯黑退淡,舌质淡红略暗,苔白薄,脉细。治宜补益冲任,养血调经。处方:生熟地各9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炒杜仲12克,枸杞12克,制香附9克,焦艾叶9克,益母草18克,炒蒲黄9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水煎服,每周服6剂,间隔一日,再继续服。

1975年9月5日患者来院就诊,自述服上药20余剂,漏血全止,此后月经按月来潮。五、六日自止,恐其病再发,故再来诊。经我附属医院妇科主任检查,子宫浆膜下查到一如小指头蛋大的小肌瘤,宫体及附件未见其他病变。嘱其每月服复诊方6剂,连服3个月,以资巩固。

(2)子官内膜增殖症

期长量多月双潮,补肾健脾药两调

(2)子官内膜增殖症

期长量多月双潮,补肾健脾药两调

胡xx,女,41岁,住宝鸡市。1976年6月2日初诊:患者1972年12月发生月经淋漓不断,长达7个月之久,后经中、西医治疗好转,月经转为间隔10-20天来潮一次,经量仍较多。近几月来月经一月两潮,量多色黑有块,每次持续10日左右,不下血的时间一月仅数天,伴见腰痛,腹胀,少腹下坠感,头昏、乏力,少寐,黄白带下,脉沉细弦两尺弱;舌尖红,苔灰白而薄,面苍黄微浮,唇淡暗。经医院作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并呈不全分泌期改变,诊断为子宫内膜增殖症。中医辨证:属漏血,因脾肾亏虚,冲任不固,兼挟瘀滞所致,治拟调补冲任,健脾固肾,佐以化瘀,用胶艾汤化裁。处方:焦艾叶9克,生地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续断12克,炒杜仲12克,黄芪18克,三七3克(冲服),益母草15克,五灵脂9克,炒蒲黄9克,贯众炭15克,茯苓12克,水煎服。

复诊(11月4日):患者守服上方,每月服20剂,9至10月份月经已趋正常,每月一潮,约6-7天后自止,经量不多,除腰仍感困痛,足跟痛及黄白带下外,余症均减退。脉沉弦左细,舌淡红苔薄黄,拟转调补冲任为主,用胶艾汤加味。处方:阿胶9克(烊化),焦艾叶9克,生熟地各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公英15克,水煎服。上方服至1977年1月,腰不痛,经来基本正常,偶尔提前几天,经量不多,黄白带显减。1978年及1979年两次随访,身体健康,病未复发。

(3)子宫内膜囊状增生

刮宫术后铸经漏,滴沥长流久不收##split## (3)子宫内膜囊状增生

刮宫术后铸经漏,滴沥长流久不收

霍x,女,45岁,咸阳市第二印染厂职工。1971年8月23日初诊:月经先期,量多四月余。患者于1971年4月下旬刮宫术后,阴道流血持续一月余,经检查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给催产素及中药后略有好转,以后转为月经超前,且量多,每次迁延十余日,淋漓不断,两次月经间隔不过数日。自感腰酸、头昏、乏力。脉左细右沉弱无力,舌质淡红而紫、苔薄白,面萎黄。子宫内膜活检提示:子宫内膜呈囊状增生。辨证属漏血。缘肝肾亏虚,冲任不固为本,但舌淡紫是术后有留瘀不尽之征。治宜养肝补肾,佐以化瘀。处方:当归12克,川芎9克,白芍12克,生地12克,续断12克,桑寄生12克,菟丝子12克,艾叶9克,煅牡蛎21克,白术9克,茯苓12克,丹参12克,益母草18克,五灵脂9克,水煎服。

复诊(71年9月4日):服前药7剂后各症略减轻,仍有下血,食欲稍减,脉较前有力,舌质紫色略淡、少苔。拟宗上法加重固肾,上方去香附,加枸杞9克,枳壳9克,增菟丝子6克,牡蛎3克。7剂,水煎服。

三诊(71年9月11日):昨日经来,量较上月减少,仍困乏,腰微酸痛,白带多,舌淡紫,苔薄白,脉细。仍守前法,略掺化瘀止血之品。处方:生地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桑寄生12克,白术3克,菟丝子12克,续断12克,丹参12克,益母草18克,艾叶6克,五灵脂9克,三七3克(冲服),茯苓12克,炒蒲黄9克,水煎服。

上药连续服50剂后,漏血渐止,月经复常。1973年3月追访,上症愈后至今未复发。

按:崩漏一病,临床较为常见,一般新病者多热、多实,久病者多虚、多寒,实则有瘀、有滞,虚则多责肝、肾、脾之气血阴阳不足,冲任不固,仔细辨证,随证立法遣药,多有效验。然此为治疗之一般规律,新病为虚寒,旧病为实热者,亦非鲜见,不可拘泥。再者,治疗之时应高度注意,不可见血止血,一见崩漏,即投涩止,尤其日久不愈的顽固病例,尤应审证仔细。一般医者,一见漏下日久,多用收涩,离经之血内留酿成瘀血,阻碍经脉,加重病情。此时治当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即使是无瘀血者,在使用收涩凉血之品时,亦应少加散品,如制香附、焦艾叶之类,或选加既能化瘀又可止血之药,如三七、焦蒲黄之属。以达止血而不留瘀之目的,病愈较速,且不遗后患。

本案第一例患者,病漏下逾十年,终日淋漓不绝,若按一般规律,此病属虚,况患者面色黯黑少华,符合脾气亏虚,血失统摄之象,然仔细询问,患者服用滋补、涩止之剂后,虽可暂时血止,自觉全身不适,少腹结胀,不久又漏,加之舌淡略紫,判为瘀血内阻,血不归经而致。且患者每有情志不畅,急躁易怒,肝气郁结之征。然患者毕竟漏血日久,阴血虚亏,故以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祛瘀通络,经络畅通,血流归经,自不外溢。以逍遥散疏肝理脾,理气解郁,使肝气条达,疏泄有度,气推血行,经至定期。故药进12剂,血止经停,转用补益冲任,养血调经之品,服药20余剂,诸证消失,病疾遂愈。

第二例患者,月经淋漓不绝,伴见腰痛、腹胀、少腹下坠等,为脾肾不足,气血亏虚所致。故以胶艾四物汤养血和血,温经散寒。加续断、炒杜仲益肾气,暖胞宫;黄芪、茯苓补气健脾,脾强则摄血循经;用三七、益母草、五灵脂、炒蒲黄、贯众炭活血止血,化瘀生新,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动血。标本齐治,消补兼施。药进80剂后,月经已趋正常,故仍以胶艾四物汤加味,凋理冲任,养血暖宫,少佐健脾清热之品,再服药50余剂诸症告愈。

第三例患者,其表现与第二例相仿,病机雷同,用药亦相似。

笔者依胶艾四物汤化裁,自拟补肾固经汤(生熟地各9克,炒杜仲15克,当归身12克,杭白芍12克,老川芎6克,菟丝子12克,焦蒲黄10克,制香附10克,炒艾叶10克,炒枳壳10克,川续断12克,侧柏叶12克),随证略事加减,治疗崩证(崩证下血较多时,可酌加炒贯众、三七)、月经漏下久不止、月经过多等,收效颇佳。

70、闭经

事难随意气郁滞,血不流通经闭止##split## 闭经

事难随意气郁滞,血不流通经闭止

程xx,女,23岁,教师,住咸阳军分区。1981年6月9日初诊:闭经伴头昏头痛,全身乏困十月余。患者十个多月前因情志不畅致月经未潮,曾在当地医院用西药治疗乏效,故来求治。17岁初潮,常愆期而至,1-2月一潮。现自感少腹不舒,头昏、头痛,全身乏困,余尚可。诊其脉沉缓,舌淡红少苔,面色略青黄。辨证属闭经。由于气滞血瘀挟寒凝胞脉所致。治宜行气活血,散寒通经,佐以养血为法。用当归四逆汤化裁。处方:当归13克,桂枝8克,赤芍10克,炙甘草5克,鸡血藤18克,丹参18克,细辛3克,生姜3片,大枣4枚,红花8克,川芎10克,香附9克,莪术8克,6剂,水煎服。

复诊(6月16日):服上方6剂后,今日月经已来潮,量不甚多,色暗红,质稀夹有血块,头已不痛,精神好转,余证皆显减。拟丸药方以缓调善后,促其月经正常。处方:全当归60克,鸡血藤60克,生地30克,川芎30克,赤芍36克,桂枝30克,茯苓40克,红花30克,香附30克,干姜15克,大枣15枚,丹参40克,上药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日早晚各服10克。

按:闭经,多因情志不畅,瘀血内阻或先天肾气不足,或病后体虚等引起。究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多因肝肾不足,精血多亏,或气虚血弱,血海空虚,经血无源可下。实者多因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冲任不通,经血不行。故其治疗,应据证而定,虚者补之,实者攻之。然而,临证中每虚实夹杂,寒热互见,应细审轻重,恰当施治,取效多良,

本案患者,病由情志不畅而起,然该患者闭经前月经常愆期而至,加之病后伴有全身困乏,面色青黄,舌淡红少苔等,当为血虚寒盛之体,血行本不畅利,加之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进而导致气滞血淤,经为之而闭。当为虚实互见之证,血虚有寒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故以当归四逆汤加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散寒,以治其本。川芎和香附,一行血中之气,一行气中之血,推血循行;红花、莪术,活血破瘀,通畅经血,以治其标。全方寓攻于补,标本齐施,药进6剂,血充寒散,气行血活,月经即潮。前方减细辛、莪术,以干姜易生姜,加强温中散寒之力,入茯苓,健脾利湿,加生地养血活血,以防干姜之热,变汤为丸,使冲任得调。气滞血寒无存,以利经行复常,疗效巩固。

71、不孕症

婚后不孕十三春,三月调治喜育麟

##split## 不孕症

婚后不孕十三春,三月调治喜育麟

姚xx,女,33岁,咸阳市秦都区西张村人。1972年8月18日初诊:婚后13年未孕,曾经西医多次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并多方调治未见效。患者月经常推后5-7日,色黯淡,少腹常有冷感,腰酸,白带不多,脉沉缓,舌淡红苔白,面萎黄带黑。证属命火不足,肾气不充,下元失温,为宫寒不孕,兼有血虚,拟温补肾命,养血调经。处方:①当归12克,熟地9克,白芍12克,艾叶9克,香附9克,丹参12克,桂枝6克,川断12克,小香6克,胡芦巴9克,水煎服,于每月月经将来前及来潮时服6-7剂。②附片9克,桂枝6克,巴戟12克,枸杞12克,艾叶9克,盐小香6克,当归12克,白术9克,台乌9克,砂仁6克,开水煎,于月经净后连服3剂。上药第一月如数服完后,少腹冷感减轻,次月月经按时来潮,色转红。照上方继服两月后即怀孕,以后足月顺产一男孩。

按:不孕症,分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类,前者如治疗得法,疗效尚可;后者治疗较为顽固,但部分患者,若能坚持治疗,亦可获效,如子宫位置异常,子宫发育不良(较轻者),输卵管阻塞等。临证时应准确辨证,一般分为肾虚、肝郁及痰湿,血瘀,治当温肾填精,疏肝解郁,化痰除湿或活血化瘀。笔者对本病的大多数患者每先调其经,养其血,而后温肾疏肝,促其排卵,获效较为满意。本案患者,婚后13年未孕,审其现症。一派肾气不充,命火不足之象,月经迟至,色暗而淡,故应先调其经血,再温火育精,经行时以当归、熟地、白芍、丹参,养血活血;香附理气调经;艾叶、桂枝、川断、小香、胡芦巴,补肾气,温少火,祛寒凝。血足经调,寒祛宫温,冲任得养,孕育条件已备。加之经净后,以附片、桂枝、巴戟、艾叶、台乌、砂仁、盐小香等温补肾气,育火生化;以枸杞滋肾补肝,既可防诸药辛温伤阴,又可养肝,肝应春,主少阳升发之气,佐以当归、白术,养血健脾,充实化源,全方可促肾生精,帮助排卵,服药一月,经行如期,继用两月,停经受孕,取效甚捷。

72、妊娠转胞

腹胀小便不得通,心烦坐卧难安宁##split## 妊娠转胞

腹胀小便不得通,心烦坐卧难安宁

周xx,女,28岁,农民,住陕西城固县沙河营村。1957年8月18日初诊:妊娠6个月余,今日上午突感少腹坠胀难忍,欲小便不得,心情烦躁,坐卧不宁,急邀往诊。查其体瘦、面白少华,气短乏力,脉细缓无力,舌淡红苔白薄润,此乃脾虚气陷,胎失升举,下压膀胱所致之转胞证,治拟丹溪参术饮化裁。处方:党参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陈皮9克,当归身9克,白芍9克,熟地12克,升麻9克,茯苓12克,白通草3克,水煎服。上方服一剂,小便即通,3剂后小便复常,各证消除,后足月顺产一婴。

按:转胞一病首载于《金匮要略》,其以烦躁不宁,小便不利,甚则倚息不得卧为主症,多相当于子宫压迫膀胱而致的小便不通症。张仲景仅述肾气虚证,后世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气血虚弱,痰饮壅滞等,临证时应详辨之,不可过分拘泥。

本例患者,病发于妊娠6个月,系妊娠转胞症。观其面白少华等,断为中气不足,升举无力所致。以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以载胎;升麻升提举胎;白通草通利水道而不伤正;陈皮理气安胎,转运脾机,化湿利水;当归、白芍、熟地,养血安胎。全方共凑益气养血、举胎导溺之效,故药服一剂小便即通,再进二剂,小便复常,诸症若失。

73、滑胎(习惯性流产)

婚后五孕五次流,停经二月十分忧

1975年4月15日笔者在下乡开门办学时,当地西医袁xx之爱人,28岁,住咸阳市窑店地段医院,婚后数年,已怀孕5次,均在妊娠2-3月时流产,虽曾用中西药多方调治及静养保胎等法,皆未效。此次又怀孕二月,思想十分恐惧,正逢我们带学生在该地教学实习,乃邀我与妇科教师王同志同往会诊。查其体略瘦但无病,精神食欲尚可,孕已二月,无腹痛及腰酸等现象,脉细略滑。乃首先以言语开导,使其减缓紧张情绪,并告以服药后有可能保全其胎,且以治验旁例告之,增其信心,然后给予当归散加味。处方:当归身9克,川芎6克,黄芩6克,白术9克,熟地12克,续断12克,桑寄生12克,焦芥穗6克,焦杜仲12克,3剂,水煎服。尽剂后自觉无不良反应,乃守法守方,有时随证稍事加减,每月服十剂,坚持服至孕过5个月之后,停药观察。此后妊胎一直正常,足月顺产一婴。

按:连续堕胎3次以上,中医谓之滑胎,西医谓之习惯性流产,其病多责之于气血亏虚,不能养胎,肾气不足,不能系胞所致,故其治疗,多以补气养血,滋补肾气为法,若先其时服药调理,一般多能获效。同时,每因滑胎,患者思想负担过重,要配合心理疗法,宽其心,释其疑,嘱其饮食起居规律有常,争取患者配合,取效方好。本案患者,婚后怀孕5次,皆在2-3月时流产,此次又孕二月,患者精神异常紧张,经查尚无流产预兆,故先以语言安慰,以增强患者的信心,继以《金匮》当归散化裁,养心清热,健脾安胎,去白芍增滋肾养血之熟地,以补血填精,加杜仲、川断、寄生,平补肾气,血足精充,肾气旺盛,胎得其养,胞得稳固。自不滑脱。佐以焦芥穗,以预防出血,同时该药涩而不滞,颇含散性,故无留瘀之弊。如斯稍作加减,服至5个月,终达良效。

74、产后恶风

体似冷浴口如冰,身居密室尚畏风##split## 产后恶风

体似冷浴口如冰,身居密室尚畏风

杨xx,女,35岁,陕西省咸阳市郊区农民。1976年3月16日初诊:通体恶风怕冷十余日。产后40余日,恶露仍断续未绝,近十余日来又增恶风怯冷,不仅全身见风则恶,而且口腔牙齿亦甚怕风,张口时即觉冷风内窜,牙齿发凉难受,动则自汗,食欲尚可。观患者衣着较一般人厚,以巾裹头,在室内亦戴口罩,紧扎裤腿口。前医曾用过归脾汤、桂枝汤等乏效。脉沉略弦,舌淡红苔白。分析此病乃新产气血亏耗,加之其肾气本虚,无力及时驱尽恶露,又治未得法,故迁延不愈,且进一步发展为真阳内虚,卫阳不固所致。治宜温阳固卫,佐以养血祛瘀,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味,处方:附片6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生姜4片,当归12克,黄芪18克,川芎9克,3剂开水煎服。

复诊(3月20日)恶风显减,口腔牙齿已不怕风,可以不戴口罩,自汗减少,偶而还有少许恶露流出,脉舌同上,仍守上方增附片3克,益母草21克,6剂,开水煎服,并注重调理,遂愈。

按:产后恶风一症,一般多以发热为主,伴见恶风,其病多责之于邪毒感染,瘀血内阻、气血亏虚及外感诸因,其辨治不难。而单纯恶风,不伴见发热者,较为少见,究其病因,多为阳虚失温而致,临床应针对其病因病机恰当调治,每有良效。

本案患者,产后恶露40余日未净,又伴见严重恶风,似属毒热内侵伤胞所致,但患者既无发热,又无其他毒热内郁之表现,仅以恶风怯冷为突出表现,故知非为毒邪,乃其阳气亏虚使然,故从温阳着手,方宗桂枝附子汤化裁。该方原为太阳病发汗太过导致卫阳大虚,阴液耗伤之证而投。本病例虽非外感,但其主要病机与桂枝附子汤证类同。因卫外之阳气实根于在里之少阴真阳,如真阳内虚,卫阳无内应,势必亦虚,则恶风,自汗之证出现。彼因过汗先伤卫阳,进而亏及真阳,且因汗泄过多阴液亦伤;此则新产气血内虚,肾气本亏,调治失宜,导致肾中真阳先亏,次及卫阳亦虚,阴血缘恶露过久未止而伤耗难复,二证因非一致,其果则同,所以用桂枝加附子汤主治而收异病同治之效。##split## 你好   我看到你的帖子   和我的情况非常相似  非常想相你请教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法##split## 楼主的病例究属何人???若属所引,引自何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