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物简介2 生平事迹苏涣,蜀人,两唐书无传。少年时狂放任侠,又因善放白弩,巴蜀商人把他称为“白跖”。后折节读书,学有所成,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中杨栖梧榜进士(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大历最初几年在湖南,公元769年(大历四年)春,杜甫至湖南,还写了一首《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诗,记他与苏大(即涣)的交游。同年(大历四年)七月,湖南观察使崔瑾被兵马使臧蚧杀害,于是苏涣逃到交广,煽动哥舒晃叛乱,不久被镇压。 怀素在公元769年(大历四年)春离开湖南进京之前与苏涣有交往。此间苏涣曾写过一首《 怀素上人草书歌》赞怀素草书。根据此诗题下一行注文说:这首诗是兼送怀素赴广州谒见广州刺史 徐浩的,徐浩任广州刺史在767年(大历二年)夏四月,所以苏涣与怀素的交游应该是767年(大历二年)四月以前。 杜甫晚年流落湖南江上时,苏涣曾访杜甫于江浦。杜甫对他的《 变律》诗十分赞赏。《变律》是古体诗,虽有讽刺,但质朴无文,不求藻饰。或称“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陈子昂)一鳞半甲”。《全唐诗》今存苏涣诗四首。 3 传世诗作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 新书大字大如斗。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 忽如裴旻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又如吴生画鬼神, 魑魅魍魉惊本身。钩锁相连势不绝,倔强毒蛇争屈铁。 四座喧呼叹佳作。回首邀余赋一章,欲令羡价齐钟张。 琅诵□句三百字,何似醉僧颠复狂。忽然告我游南溟, 2、变律 (一) 日月东西行,寒暑冬夏易。阴阳无停机,造化渺莫测。 开目为晨光,闭目为夜色。一开复一闭,明晦无休息。 居然六合外,旷哉天地德。天地且不言,世人浪喧喧。 (二) 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亦飞。 长安大道旁,挟弹谁家儿? 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 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身如万箭攒,宛转迷所之。 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 苏涣的《变律》(原作十九首,今存三首)本是古体诗,却称“变律”。这是第二首。 “弹”,弹弓。前六句说:一窠毒蜂高挂树枝,行人畏惧,远远躲开,路旁不知谁家的青年挟着弹弓来了。七、八两句:“金丸”, 汉武帝的宠臣韩嫣曾用黄金为丸,弹取鸟雀,儿童随后觅取。当时有歌谣云:“苦饥寒,逐金丸。”此处借用。“引满”,指青年把弹弓张开到最大限度。“疑”,犹疑。九、十两句,蜂窠被射中了,毒蜂纷纷飞向射者,势如风雨。十一、十二两句说射者被毒蜂所蜇,如万箭攒心,一时蒙头转向。“宛转”,转来转去。末两句是作者的感叹:空有嫉恶如仇的心,但不懂时机和策略,也没法办! (三) 养蚕为素丝,叶尽蚕不老。倾筐对空林,此意向谁道。 一女不得织,万夫受其寒。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难。 祸亦不在大,福亦不在先。世路险孟门,吾徒当勉旃。 4 《容斋随笔》记载苏涣诗 原文: 杜子美赠苏涣诗,序云:“苏大侍御涣,静者也,旅寓江侧,凡是不交州府之客,人事都绝久矣。肩舆江浦,忽访老夫,请诵近诗,肯吟数首,才力素壮,词句动人,涌思雷出,书箧几杖之外,殷殷留金石声。赋八韵记异,亦记老夫倾倒于苏至矣,”诗有“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时”之语。 译文:杜甫有一首赠给苏涣的诗,诗前的小序说:“苏涣大侍御,是个爱清静的人,他旅居江畔时,凡是州府之客人一概不与结交,长期断绝与官府打交道。一次偶然在江浦碰面,他忽然来访老夫,我请求他朗诵近来的诗作,他答应为我吟诵了几首,他的诗才气颇高,词句动人,思路敏捷,且声音洪亮有力,可传至几丈之外,殷殷留有金石之声。现特赋八韵记载意外收获,也表达老夫对苏涣的倾倒敬慕之情。”诗中有“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的句子。 原文:又有一篇《寄裴道州并呈苏涣侍御》云:“附书与裴因示苏,此生已愧须人扶。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其褒重之如此。 译文:杜甫还有一篇题目是《寄裴道州并呈苏涣侍御》,诗中说:“附书与裴因示苏,此生已愧须人扶。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其中对苏涣的褒奖敬重溢于言表。 原文:《唐·艺文志》,有涣诗一卷,云:“涣少喜剽盗,善用白弩,巴蜀商人苦之,称‘白跖’,以比庄矫。后折节读书,进士及第。湖南崔璀辟从事,继走交、广,与哥舒晃反,伏诛。”然则非所谓静隐者也。 译文:《唐书·艺文志》中有苏涣的诗一卷,对苏涣的介绍是:“苏涣小时候喜欢剽窃偷盗,擅长使用白弩,巴蜀一带的商人都很怕他,称他是‘白跖,,把他比作是庄跻。后来洗手不干专心读书,终于进士及弟。跟随湖南崔罐做事,先后到交州、广州,后来与哥舒晃谋反,事败后被诛死。”看来苏涣并不是一个清静寡欲的隐者。 原文:涣在广州作变律诗十九首,上广府帅,其一曰:“养蚕为素丝,叶尽蚕不老。顷筐对空床,此意向谁道。一女不得织,万夫受其寒。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难。祸亦不在大,祸亦不在先。世路险孟门,吾徒当勉旃。” 译文:苏涣在广州时曾创作变律诗十九首,上敬给广州府帅,其一是:“养蚕为素丝,叶尽蚕不老。顷筐对空床,此意向谁道。一女不得织,万夫受其寒。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难。祸亦不在大,祸亦不在先。世路险孟门,吾徒当勉旃。 原文:其二曰:“毒蜂一巢成,高挂恶木枝。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为飞。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手持黄金丸,引满无所疑。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身如万箭攒,宛转送所之。苎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读此二诗,可以知其人矣。杜赠涣诗,名为记异,语意不与他等,效有旨哉! 译文:其二是:“毒蜂一巢咸,高挂恶木枝。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为飞。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手持黄金丸,引满无所疑。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身如万箭攒,宛转送所之。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读了这两首诗,就可以了解苏涣其人了。杜甫赠苏涣的诗名为记异,语意与别的诗不同,这里边恐怕有更深的意义! 5 相关人物1、怀素(公元725—公元785)唐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 永州零陵( 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 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 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苏涣与他在大历四年有交往,苏涣曾写过一首《怀素上人草书歌》赞怀素草书。 2、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 河南巩县(今 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杜少陵,杜工部等, 盛唐大诗人,与“诗仙”齐名,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杜甫晚年流落湖南江上时,苏涣曾与杜甫交游,两人一见如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