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恋人之间,到底是相似好,还是相反好?

 真友书屋 2015-05-16

选自豆瓣阅读专栏《男朋友使用指南》

作者:熙和然然

那天看《匆匆那年》,有一个情节是说,方茴和林嘉沫到音像店买磁带,一个喜欢张国荣的,一个喜欢后街男孩。方认为,我们虽然是好朋友,但没必要什么都一样;而林则认为,好朋友就应该分享一切……结果,自然是闹别扭。

看到这里,真是忍俊不禁。这个情节写得忒真实,让我想到上学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事儿,几个闺蜜在一起,每天上课下课吃饭上厕所都形影不离,聊的都是一样的话题,喜欢的也都是差不多的东西。虽然偶尔有小分歧,不过大家彼此都有默契,求同存异,互相也不排挤。

不过由此我忽然想到,恋人之间,到底是相似好,还是相反好?

关于爱情,我听到过两种搭配:一种是“共同语言型”,一种是“正反互补型”。顾名思义,前者指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无太大偏差、三观基本一致;后者就恰好相反,兴趣爱好没什么交集,生活习惯急需磨合、三观也总跑偏。

听起来,似乎前者一定会比后者顺利,不过根据我身边的这些对儿情侣来看,第一种类型虽然很快就会进入状态,恋情和谐,但相应的疲劳期也来得快;第二种类型在开始阶段会狂风暴雨不断,但过了磨合期,似乎却更加平顺。

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是因为人人都讨厌无趣的生活。

当一个人太与自己一致的时候,感觉就好像照镜子。开始的时候因为自恋情结而觉得对方顺眼,可到了后来,越发觉得没有新意。其实说到底,这也还是一个程度的问题,矛盾太尖锐和太没矛盾都不合适。

不过,如果妹纸们有一天真的遇到了一个和自己格格不入、但却偏偏相爱的人,不必担心,不必焦虑,虽然你们之间有太多不同,但只要有一个相同就够了。

那就是,你们相爱。

看到世界的另一半

我不喜欢用二分法看问题,因为很多事情不是非此即彼。

但在生活中,我们却很容易陷入到“一半”的状态,选择安静,少了热闹;选择感性,少了理性;选择艺术,少了科学……我们极力想追求一种平衡,但总会陷入到某个一端,久而久之,似乎我们所看到的、经历的只是不完全的一半。

在这种时候,有个不同于自己的伴侣,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新的见闻、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观点与看法、新的灵感与体悟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神经,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过去不曾尝试过、探索过的领域豁然开出一条道路来,他带着我们走在这条新的道路上,感受全新的生命历险。

这是难能可贵的生活体验。

虽然这是个信息爆棚的时代,无论你想了解什么,都可以找到门路,但毕竟陌生的领域总令人畏惧,我们鼓起勇气决定迈入新的领域,但未必可以坚持。不过,在这个新领域里,如果我们的导师是最亲近的恋人,则会大大增加我们对抗畏难情绪的勇气。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之前一直对吉他很感兴趣,几年间给自己买了三把。别人到她家乍一看,都以为她是个行家。结果一问,朋友特羞涩地说,其实她不会弹。几年间断断续续找不同的人学了三次都没学成,至于原因,她总能找到合适的借口。但说到底,她心里也明白,畏难+拖延+懒惰,这三样放一起,什么事儿你也别想做成。

可说来也巧,不知是看了那本打鸡血的励志读物,没过多久,朋友就开始了第四次的求学之路,这次为了增加学习兴趣,找了一个帅哥当老师的吉他班。聪明如你,可以猜到结局,最后,这帅哥和吉他技能一起被朋友拿下了,可喜可贺。之后,再有什么聚会,两人齐刷刷地背着两把吉他现身,然后来一个双吉他合奏。

后来我就问她,我说,从实招来,吉他和帅哥到底先拿下的哪个?朋友想了想,说,帅哥。我说,嘿,你是不是一开始就奔着帅哥去的?目的太不纯了!结果朋友说,吉他对我而言是新世界,帅哥就是通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没有钥匙我怎么开门?

好吧,我承认我周围的朋友都生来雄辩。不过细想想也挺有道理,毕竟如我一般讨厌运动的人,如果发现男朋友每天都晨练的话,也还是会抱着豁出去的心和他一起奔跑在清晨的寒风中……

所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真真儿不是坏事。

生活这件小事

有人说,生活是件大事,好像一提到这个词就有千斤重,立刻沧桑到让人膜拜。

不过我倒是觉得,生活是由无数件小事拼凑而成,这些细小琐碎的片段才是我们每天切实经历的时光。

小事看上去小,但每天重复,叠加起来的力量却非常巨大。

因此,如果生活方式上有差异,即使细微,但日复一日地累积,终究还是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那么面对这样的不同,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我本身是个嗜辣成性的人,大学时候有一个饭友,虽然别的方面没什么共同语言,但就饮食口味来说,实在不能再默契。于是,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我们在食堂大快朵颐,各种红通通的辣椒食物几乎是我们每次见面的必备道具。

后来毕业了,饭友幸运地找到了个男人,过上了幸福的二人小日子,不过相隔遥远,我们再没见过面。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微信上聊天,她发了不少家庭料理的照片给我,我开始的时候还感叹,心想饭友真够贤妻良母的,后来才发现不对,这些菜里很少有辣的。我问饭友改口味了?饭友说,哪儿呀,男朋友不能吃辣的。我抱不平,那也不能为了他连口味都改啊。结果饭友却说,改了挺好,要是不改,她现在还一脸红痘呢!

哦,这个我得承认,饭友的皮肤是比较……不过以前天天见面,也习以为常了,以为是其他方面的问题,不料,就是吃辣招来的祸。

以前我总觉得人多少得有点偏执坚持的小癖好,不过经过这件事儿,我才发现,也许那些癖好改了,也会别有一番收获。正如,放弃辣椒,得到脸蛋。

所以,妹纸们,如果在生活的小事上和亲爱的她有摩擦,不妨先放下成见,放下脾气,按照他的方法试试,如果真的不喜欢,那么把尝试之后的真实感受告诉他;如果恰巧在改变之后有所收获,那么我们何不尝试一下新的生活方式呢?

包容,不是先天就有的东西

如果说兴趣爱好、生活习惯都还是容易互相迁就的部分,那么涉及到三观,似乎就没那么简单了。

我常常觉得,每个人都是经验主义者,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但因为这世上没有两个人会走一模一样的路,所以,哪里有完全匹配的价值观呢?

有一句话叫: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这话说的有范儿,很多人都喜欢,可真正做到的没有几个。

看到和自己不同或相反的东西,会本能地产生排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比起包容,似乎排斥更是骨子里的东西,那是人性的一部分,而包容,却完全要靠后天去学习。

包容不是本能,是技能。

这技能不可获缺,如果没有,到了人圈儿里就混得辛苦,你瞅别人不顺眼,别人瞅你也不顺眼;如果有,倒可以潇洒一下,你是你,我是我,我们和而不同。

但到底,这不是一项容易掌握的技能,与其在外面处处碰壁,不如回家找男朋友练练手,看看他身上有什么你死活接受不了的东西,尝试着去理解理解,分析分析,然后,接受。

你要明白,这是你生活中最亲近的人了,如果看在相爱的份儿上,你都不能包容他,那外人,就更别提了。

总说恋人之间要一起成长,而成长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接受不同于自己的东西,只有如此,才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盈,饱满。

不过临了还得再嘱咐一句,实诚的妹纸太多,今儿说的“不同”和“不好”可不是一个理儿。

有不好的毛病,得改,得修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