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虎妈猫爸》看安全感对家庭幸福的影响

 浅笑sweetheart 2015-05-16

现在越来越多的成人感觉自己焦虑不安,恐惧,抑郁,无论是在夫妻关系还是育儿生活中,都存在诸多心理困扰,其实,这都是安全感不足所致。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中,毕胜男是一个叱咤职场没有时间陪孩子的职业女性。在生完孩子的前几年里,她的人生字典里只有“奋斗”两个字,导致了她将女儿茜茜完全交给自己的公婆养育。当她从周围的环境中“嗅”出“别人的孩子什么都会,发现自己的女儿简直是个“白痴”的入学危机后,此时“不服输”的性格又促使她为孩子上学,不顾家人的反对,卖掉房子贷款买学区房,并毅然辞去工作自己带孩子!甚至为了能上最好小学,而让孩子延后一年上学在自己带孩子的这一年里,她用的是爸爸从小用在自己身上的教育方式,贯彻“必须怎样,才能怎样”的理念,甚至模仿爸爸将绳子拴在自己和孩子身上进行晨练......最后,她彻底变成了一个“虎妈”!


毕胜男,从名字到性格都是偏执的,是“一根筋”的。此般性格导致她在老公面前是霸道的,在婆婆面前是强势的,在职场上是任性的。一次次的摩擦虽然最后都和平化解了,但是却为婆媳关系、夫妻情感和后来的第三者插足埋下了诸多隐患。当丈夫罗素的前女友华丽丽地出现后,她的这种争强好胜、执拗偏激的个性,在面对家庭矛盾时势必导致亲人纷纷倒戈,使自己的内心无助无力。


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剧情中透露毕胜男的成长环境是“小地方出来的”“从小被要求上最好的小学、中学、大学”“不好好学习会被打”“事事要强”,如此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导致她的精神环境是焦虑和缺乏安全感的,也让她的个性偏执,她行为隐射出“只有不停的奋斗,获得最好的资源,这个世界才是安全的,自己才是安全的。”的心理状态。如果不出意料,长大后的茜茜就是翻版的毕胜男。

试问,这样的毕胜男,这样的罗素,这样的茜茜,他们能幸福吗?

关于“安全感”这个词,相信妈妈们都听过很多次。其实,人的安全感建立在童年早期,如果建立得不好,就会导致成年以后种种幸福感的匮乏与缺失。今天我们就请父母在线专家团的王利刚博士给妈妈们讲一讲,安全感的重要。



安全感在孩子出生之时就开始建立

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


心理学上有个特别著名的恒河猴实验,给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猴子两个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钢丝材质的妈妈,另一个是没奶的毛绒材质的妈妈。小猴子除了吃奶,其他的时候都会依偎在毛绒妈妈身边(温柔的皮肤接触可以给人亲近的感觉,满足依恋的需要)。当小猴子满月以后,它依赖上了这个妈妈:当这个布绒妈妈在屋子里的时候,小猴子可以自由地玩耍;当布绒妈妈被撤走以后,小猴子一下子就变得很紧张。是不是很像孩子的反应?当妈妈在的时候,他就自由自在的;当妈妈不在了,他会很紧张,一下子紧张得就不敢动了。小猴子已经把绒毛妈妈作为它依恋的对象,成为了他的安全岛——一个心理上的安全基地。人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以后,人们还有爱和被爱的需要。孩子在婴童期需要和最亲近的人——妈妈,建立安全依恋,从而来建立自己的心理安全基地。



孩子内部信任模板的确立



在0~2岁期间,孩子对于父母和早期的家庭环境的有了感知,开始确定一个内部信任的模板,它负责回答这几个问题:

1、其他人可以依靠吗?

2、我能对于他人寄于期望吗?

3、我是值得别人关爱的对象吗?

4、别人会真的爱我吗?

前两个问题是对他人的印象,后两个问题是对自我的印象。当孩子被单独放在房间而没有看护人的情况下,他们哭天喊地发出需求信号时,没有人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及时的回馈,他就会疑问:这个环境是可以依靠的吗?我能指望别人吗?我是值得被关爱的吗?我都哭成这样了,怎么没有人回应?别人会真的爱我吗?此时,父母及时地给予回应,就会让孩子建立希望,在他心里会明确地肯定,自己的需求能得到及时的满足,肯定自己是被爱的,是可以信任这个世界的。这就是孩子建立对世界信任的模板的全过程。

如果孩子对这4个问题得到都是肯定的答案,他就会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那他的心理也是相对健康的;反之,他将会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成长。当孩子的内部信任完全确立,会一直延用到成年以后,这个模板将决定他一生是不是能够幸福。比如,安全感建立的比较好而心理又健康的孩子,成年以后会表现为信任自己的伴侣和身边的人,等等。



安全感的缺失让幸福感跌入零点



从事临床心理这些年,很多心理问题,例如抑郁、焦虑以及边缘性人格障碍等,很多因为童年早期安全感的缺失埋下的隐患。试想,人一旦有了心理障碍或者人格障碍了,他对人生怎么会有比较正面的感受呢?当他们长大恋爱、组建家庭时,将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麻烦。

抑郁的孩子典型的特点是自我价值低,他们对信任模板上的4个问题给出的全是否定答案。这一类孩子长大后,会对亲密关系没有信心,认为不会有人喜欢自己,就算有了家庭也难有幸福的感受,因为在他的心里深深地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而这样心理感受会始终伴随他,除非他不再抑郁。

焦虑的孩子是对信任模板的后两个问题持否定的答案,他们觉得任何人都不可以依靠,外部环境也很不可靠、不安全,自己一直在孤军奋战。这样的人很有可能很难进入亲密关系,更难以组建家庭。再者轻度的就像是女主角毕胜男一样,偏执要强,在家庭和婚姻关系里处处碰壁。

边缘人格特质的孩子是比前两种更严重的类型,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反复验证信任模板上的4个问题。生活中不乏有些人,在婚恋关系里爱用吵架来反复验证另一半的真心。比如,吵架吵到极致了会脱口而出:“你给我滚,滚出去!”其实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是:千万别离开我。他们在一次又一次地刺探伴侣的底线,反复验证伴侣是否真的会弃他们而去。一旦伴侣真的离开了,就验证伴侣不爱自己了。要知道,伴侣的离开与爱或不爱没有直接联系,这就是他验证那4个问题的答案的全过程。这些行为不但伤害着自己,也屡屡伤害着爱人,幸福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与他们擦肩而过。


当我看到大量类似案例都是源于孩子在早期的安全感建立方面的问题时,非常痛心,决定一定要把这些提前告诉父母,让大家在孩子的童年早期给予足够好的陪伴和教养,尽量让孩子避免这些问题,父母也不必在孩子成年以后操心劳神,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有能力感受更多的爱,也能拥有幸福的家庭。


在这里提醒各位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图省心太大意,以后你就要加倍地还。有句俗语说得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