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14岁的纪录片导演震撼台湾教育界

 长沙7喜 2015-05-16

少年商学院微信(点击标题下方“商学院”关注)每周五“趣少年”栏目分享一个全球创意少年创造性学习或实践的成长案例。这是第742次分享。


天少年商学院微信分享的,是一位14岁时扛起摄像机、用了五年时间拍一部探索“学习的理由”纪录片的台湾少年的故事,和他在TEDxTaipei上的一席演讲。


这位少年名叫杨逸帆。他在读中学的时候提出了一份“台湾教改企划案”,是台湾“反基测”的标杆人物。“基测”相当于大陆的中考,是台湾学生升高中的必经之路。杨逸帆最初受到的触动,一是他读初二的时候一位女同学对她轻描淡写地说“能考上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呗,考不上就去混社会”;二是他的只会读书、每天只睡两三个钟头的堂姐有一天问他: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


少年商学院30万微信用户当中,有非常多的中学生家长。推荐大家认真看完杨逸帆下面的演讲视频。我们推荐的理由是,一位同样在升学压力下感到彷徨的14岁少年,他“呐喊”的方式,不是歇斯底里地与教育体制对抗,而是用一种温良的手段,用“启示录”的方式,引导并告诉同龄人:如果我们改变不了体制,至少可以改变自己。


他在下文演讲里,也提到一些类似少年商学院倡导的“黑客学习法”等探索式学习的方法。他建议家长朋友们,不管孩子就读于什么样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敢让孩子做自己”,营造氛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去探索世界,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2013年,台湾正式取消“基测”,被称为“台湾最年轻纪录片导演”的杨逸帆再次令教育界刮目相看。他现在是台湾一所大学大一的学生,也是网络杂志Awakening的创办人。少年商学院正通过台湾的朋友与之取得联络,希望他能够分享更多最新的进展与思考。



(杨逸帆从自己经历开始娓娓道来;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效果更佳。)


下文是我们摘录的演讲视频中的一些片段(建议观看整个演讲感触更深):


最可悲的是,当笼子打开的时候,鸟儿已经忘记了如何飞翔


我身边的很多同龄人,他们都没有足够的自信去做出一个人生决定。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就是,是什么让我们这一代变得这么没有自信?




我们明明这么不同,最后却都回到同一条路


我从小就很喜欢探索。这所学校最大的特点,是从小让你学会如何去做选择。比如说我今年上三年级,但我的数学程度在五年级,那我可以选择去上五年级的数学课。再假如说,我的实地考察能力胜于读书,那我可以选择去做实地考察。


但到中学之后,美梦初醒,因为非传统学校的学生同样要面临“基测”(类似于大陆的中考)的压力。我们明明是这么不同的一群人,为什么到最后却都回到同一条路?


为了寻找答案,我开始拍摄纪录片, 叫《不想考基测》,后来改名成《学习的理由》。你能够看到,当我问同学们 “读书最终是为了什么”时,很多人的回答都是“考大学”,然后呢?很多就没有然后了。


当笼子打开的时候,鸟儿已经忘记了如何飞翔


其实我们知道我们不要什么,但我们不太知道我们要往哪走。从小,你们就告诉我们,这个不要去想,那个不要去摸,学生考好试最重要。但是你们可能忘了一点,过去我们越是疏于自我探索,等到哪一天我们进入社会了,我们越是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试错、去找答案。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只剩下迷茫。面对未知,我们的自信瓦解了。有这样的一组数据:在台湾初中,大概有28%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或者没有人生方向,而到了大学,这个数字变成了42%,甚至有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学生们也越来越没有自信,七年级时有24.1%的学生不相信自己可以走好未来的路,到了大学,这个数据上升到了37%。



这让我想起我采访过的英国教育家Ken Robinson的一句话,叫做“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就像是笼子打开,鸟儿却忘记了如何飞翔。”(the cage has opened,but the bird forgot how to fly)


一定要让孩子、让学生保持探索的习惯


当然话又说回来,真的存在一条绝对安全的人生道路吗?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毕业就失业?我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地和社会无缝衔接?我想找到答案,我想和更多同龄人一起去探索答案。所以在我17岁那年,我创办了一个网络杂志Awakening杂志。我们吸纳很多学生作为志愿者,一起去采访各个行业中有比较特别的成长或就业经验的人。


我们采访了有“间隔年”经验的Mr.6(注:“间隔年”指学生在升学或毕业后、就业前先进行一次长途旅行),一个学生问他,间隔年是不是求职简历上的一个加分项?Mr.6的回答是,“我没有听过有人把它当加分项。但是,一定要让那个雇主看到你勇于投资自己、勇于探索。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不一样的人,而不只是一个很好的人。”


很多人和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最棒的工作经验是什么、最差的工作经验是什么,到最后,他们通常会用同一句话作为结束:教育应该是开放而多元的,它不应该只是赢或输。


是的,教育不应该只是赢或输。我不是要反对体制,而是想要申明,让孩子疏于探索的代价。而我亦真心希望,全天下的教育者都能保持探索的心胸,也让孩子保持探索的习惯。


少年商学院在拟于今年8月,在广州开展系列各为期5天4晚“设计思维x小小创客”的夏令营,主题可能包括“美食梦工厂”“未来教室计划”“我是交通规划师”“小小动画制片人”“飞行魔法师”等,敬请关注下周少年商学院微信内容,亦可留言“夏令营+孩子姓名+年龄+家长电话+家长邮箱”预报名。


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

回复732查看《一个开培训班的10岁小男孩》

回复235查看《我为什么让孩子参加志愿活动》

回复229查看《闲下来了,可千万别给孩子设计未来》

回复465查看《一个13岁“硬汉式暖男”是怎样炼成的》

回复620查看《英国孩子12岁前必须完成的50项户外活动清单》

回复454查看《一位13岁少年不同寻常的自学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