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读点】教子招数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长沙7喜 2015-05-16




第三章 教子成功的十大招数

——《亲子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第二十七回

教子招数一:好父母“持证上岗”(参见5月11日每天读点)

教子招数二:教育的使命是人的解放(参见5月12日每天读点)

教子招数三: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参见5月13日每天读点)

教子招数四: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参见5月14日每天读点)

教子招数五: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参见5月15日每天读点)

教子招数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教子招数七:教育从尊重开始

教子招数八:父母无为乃大为

教子招数九: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教子招数十:告诉孩子,性是美好的


教子招数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一、做人第一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会做人是教育之本,而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

要培养孩子有爱心,首先要培养孩子有孝心,孝敬长辈.但据我观察,今天的父母对孩子很有爱心,孩子对父母的孝心却很不够.这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而不是孩子的原因。

北京有个妈妈很会教育孩子。他们一家三口都喜欢吃橘子,10多年前.北京的橘子还很贵,这个妈妈买橘子与众不同,她不是按斤买,总是按3的倍数买。晚饭后全家人吃橘子,妈妈就让儿子拿3个橘子,一人分一个。

最后刹下3个橘子了,儿子拿着橘子没送过来,而是用眼睛看着爸爸妈妈,意思是就剩3个了,你们俩还吃啊?妈妈给爸爸使眼色,吃!

后来妈妈说,她吃这个橘子的时候,一点儿味道都没有。但是她觉得自己做得对,她要让孩子从小心中有别人。

孩子在家里千万不能吃独食!一旦养成习惯,就培养出一个“白眼狼”。当孩子变得自私、娇纵的时候,父母就觉得受不了,“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可孩子的缺点常常是父母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培养出来的。

后来这个分橘子的孩子长大了,考上了北京大学.亲戚朋友很高兴,给了他500块的祝贺钱。让他妈妈没想到的是,春节回家,儿子把这些钱装了个红包,给奶奶当了贺岁钱。

这个孩子有如此孝心爱心,与父母培养的习惯分不开。在他家里,只要做好吃的,妈妈都让儿子先给姥姥、姥爷送一份。每月给爷爷、奶奶汇款,妈妈都是让儿儿子去邮局寄。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他的天性一样自然.

我女儿也是个很有爱心的孩子,平常生活的点滴中,不难发现她对父母、对师长的真情,哪怕这真情还只是一颗颗小小的种子。

今年春节我得到了45元的压岁钱。我想这钱要花在有用的地方。

今天阿yi带我去北太平庄买东西,我带上了15元钱。走在大街上我觉得自己很神气,就像百万富翁似的。一边走一边想,买点儿什么好呢?对了,我们家缺一面镜子,再买一条毛巾,爸爸的毛巾都旧了。到了商店,我先给家里买了一面镜子,然后又给爸爸买了一条漂亮的毛巾。回到家,爸爸、妈妈看到我买的东西,都非常高兴,表扬我是家里的小主人。(当时女儿9)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赵翔告诉我:“徐老师今天没吃早饭。”我听了一惊,老师怎么能饿着肚子给我们上课呢?于是,我想给徐老师买份早点。一摸衣兜,里面有一块钱,正好可以买一个煎饼。

下课铃响了,我拉着好朋友王莹跑出了学校,来到旁边的农贸市场的煎饼摊前,却有个瘦高个叔叔在我们前面买煎饼。我俩可着急了,因为还要赶回去上课。这时,赵翔也来了,我们三人看着表上的秒针“嗒嗒嗒”地走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瘦高个叔叔终于买完走了。我递上钱,嘴里说:“阿姨,您快点儿,快点儿……”

煎饼做好了,赵翔拿起就往学校跑,我们在后面飞快地跟着。就在我们跑进教室的那一刻,上课的铃声也响了起来。当我们把煎饼递给徐老师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徐老师捧着煎饼,激动地说:“这个煎饼不一般,它融进了咱们四(3)班同学对老师的一片真情。”听了这些话,我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当时女儿10)

持之以恒的培养使爱的种子在孩子心里扎下了根,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东北山区有一对农民夫妇,养了5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老二回忆说,当时家里困难,他们几个只能带点儿玉米面干粮去上学。有一天他走在路上发现自己忘记带东西,就回家去取。到家后看到妈妈正在舔他刚才喝过粥的碗!这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他带的干粮是家里仅有的吃的,就把干粮拿出来让妈妈吃,他说:“我不去上学了,我要在家帮你干活、挣钱。”但妈妈却说:“孩子,咱们家砸锅卖铁都要供你们上学!” 后来,老二研究生毕业,当了工程师,并且把父母接到长春去安度晚年。这是他们教育的成功。

所以说,教育孩子绝不仅仅是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成为有爱心的人?给您提些建议:

1.把教孩子做人放在首要位置。不要因为关心孩子的学习忽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

2.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一言一行都要为孩子做出表率。父母对长辈、他人有爱心,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日后必定会有好的效果。

3.要注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细节。对孩子好的行为要及时表扬,并鼓励他坚持下去,促进孩子养成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

二、做人要有健康心理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就要培养他有健康的心理。

有一个14岁的学生对老师有意见,上课时就在老师的后面甩墨水,结果溅到了老师身上。老师察觉后就批评他。两人发生争执,老师说甩到身上4滴黑水,孩子说只甩了1滴,于是老师骂他是“人渣”。

孩子觉得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回家就上吊了。自杀前留下一封遗书,“我要用我的死维护我的尊严,证明我甩的是1滴,不是4滴。”

这位老师的行为是极端错误的,并且引发了严重后果,理应受到严肃处理。但令我们深思的是,孩子的心理何其脆弱,难道一点儿委屈、一点儿挫折都不能承受吗?受到一点儿批评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吗?所以我们的父母不能只做衣食父母,更要做精神上的指导,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好父母一定是有健康心理的父母。好孩子也一定是心理健康的孩子。

北京有一个女孩,小学年年是三好学生、少先队大队长,保送进了北京市重点中学,一切都很顺利。

一天女孩在校园里玩,看见对面走来了一位女老师,胖胖的,右手推着自行车,左手拿着吃的东西,女孩就和别人议论,瞧这个老师,长得这么肥,还吃呢!

没想到老师听见了,找到女孩的班主任,批评女孩讲话不文明,希望教育教育她。于是班主任就找这个孩子谈话,说她的做法是错误的,要她给老师道歉。下午,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又找女孩的母亲谈话。很快女生承认了错误,并且向老师道了歉,但她的妈妈却一直在训她。

回家的路上训斥,到家之后还训斥。3个小时中,妈妈历数女儿的毛病。女儿眼泪都哭干了,她抬起头来,死死地看着妈妈。

其实这时,女儿的心理已经出现问题了,但妈妈不明白,“不说了,睡觉吧!”妈妈犯了一个大错误,只是一味指责,却没有指出改正错误的方法。

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间,翻来覆去不敢面对明天,越想越害怕。凌晨两点,割腕自杀,没有死成。凌晨4点又从6层楼上跳下去,虽然没有摔死,却留下严重残疾。

这个孩子的教训非常深刻: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对他们一定要以鼓励为主。

怎样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有这样一个十二字秘诀: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这是两代人心理健康的秘诀。

什么叫认识自己?自知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自知才有健康的人生,心理健康离不开自知。自知对于人的一生十分重要,从能力到爱好,直到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少不了自知。

可是,孩子小时候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或者过于自信,或者过于自卑,都是不自知的表现。

前面那个女孩,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自杀?原因就在于她没有很好地认识自己,妈妈也没有很好地认识孩子。虽然议论老师是错的,但错了也是好孩子,并不是从此就不行了,从此就是坏孩子了,这不符合实际。

父母和孩子都要有清醒的自知之明。

第二是接纳自己。什么是接纳自己?

人的许多痛苦,很多是来自于不接纳自己。

有的孩子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个子矮,我的脸黑,我单眼皮,我学习不好,我家里穷,我是农村人比不上城里人……女孩说:我是女孩,女孩特倒霉。这都是不能接纳自己的表现。

心理健康的人反过来会这样想:我长得矮,短小精悍.矮人出伟人呢;我是女孩,我很骄傲,女孩和男孩是平等的!

拿破仑个子很矮,一米六上下,却英勇善战,捷报频传。拿破仑给一个将军下战斗命令,这个将军身高一米八,十分魁梧.拿破仑在他面前一站像个孩子似的。他不听从拿破仑的命令,说三道四。拿破仑说:“将军,如果你不执行我的命令,我马上就让你和我一样高。”那压倒一切的气势谁敢不听?

所以,一个人的内在气质至关重要,关键在于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包括接纳自己的缺点。孩子就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考试考得不好,没关系,再考!说错话,没关系,下次改正!做了错事,没关系,认识了就是进步!要拿得起,放得下。

孩子接纳自己,跟父母的态度有直接关系。我们要学会鼓励孩子。我女儿写过一篇日记:

我不像琼瑶笔下的婉君那样忧心忡忡,也不像《乱世佳人》中年青时代的斯佳丽那样无忧无虑。但是,我怕长高。

都说长得个儿高好,很多人因为身材矮而烦恼无穷,想方设法使自己看上去高一些。而我却害怕长高,时刻盼望停止长个儿的那一天,因为我为自己长得高而有无穷的烦恼。

“哟,你好高呀!”每当我见到陌生人,他们都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随即问道:“你今年多大啦?”天啊,我真不知如何去回答他们。我有1.63米的个头儿,有些同龄人需微微仰视才能看到我说话的表情,可我只有12岁啊。

在学校,老师经常批评个子高的同学:“长这么大个子,一点儿也不知羞耻……”难道长得高也有错吗?

我为长得高而有无穷的烦恼……我多么盼望不要再长高了……

父母这时就要努力让孩子喜欢自我形象.当我女儿埋怨妈妈为何给她那么高的个子时,她妈妈就感慨地说:“女孩有一副好身材多么幸福,那些矮个子不知多羡恭你呢!”听了妈妈的话,女儿似乎想通了,开心地笑了。

父母还要警惕孩子沉湎于失败的情绪中,如果孩子因为失败而过度沮丧,父母应及时将孩子“拖出来”.此外,父母还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特点,肯定孩子在某一方而的才能。这些都能有效帮助孩子悦纳自己,得到真正的快乐。

第三是控制自己。

在轰动全国的徐力杀母案中,徐力之所以杀害自己的母亲,直接原因是没有控制住自己。徐力为什么没有自控能力?是因为他的母亲缺乏自控能力。母亲和儿子都不能自我控制,最后酿成悲剧。试想,如果徐力的母亲在教育方面因势利导,不提那么高的要求,不无休止地唠叨,徐力又能控制自己的冲动情绪,或许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健康的心理极其重要。父母一定要想一想,自己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是否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女儿就曾经给一个苦恼的女孩回信,帮助她克服心理上的困难。

李宁:

不要再这么自卑,不要再这么消沉下去了。抛开你所痛苦的一切,好好审视一下你自己吧。你是一个“毫无特色”的女孩吗?不,我不这么认为,虽然我们素昧平生,但你那充满激情的文笔,却深深感染了我,我觉得这就是你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你的信中提到,自从14岁以后,你遇到了与全班同学决裂、生病耽误学习、不被老师重视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你像所有不成熟的同龄人一样。以为自己被判了死刑,觉得自己前途渺茫,然后你退缩了,开始封闭自己,开始逃避现实。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让你更加痛苦。其实,这只不过是人生给予你一次磨炼自己、战胜困难的机会罢了。你为什么不能勇敢地去改变这一切,命运是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啊!振作起来,让成功的荣耀回到你的身边,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到。面对同学,你要敞开胸怀,真诚待人,如果你用一颗诚挚的心去与别人交往,谁会不积极响应你呢?融入到集体中去,走出自我封闭的误区,你会发现,孤独对于你只是一个遥远的过去,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在她13岁的时候,因为被老师羞辱而患了严重的自我封闭症,一直到17岁,都辍学在家,不与生人接触。但后来她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改少年时期的忧郁,变得开朗、热情.走过无教个国家,她的作品和她本人都深受读者喜爱。我举这个例千.就是想告诉你:你的未未还长着呢.现在所发生的一切只是你生命中的一段抽曲,走过这片雨季.等待你的将是明媚的春天。

李宁,坚强一些!《少年文艺》编辑部委托我复信于你,作为一个同龄人.我相信你一定能改变眼前的局面.当你战胜了挫折.那种快乐将无与伦比.那将是生活赋于勇欢者的最好奖赏!

一个理解你的朋友 孙冉

孩子在少年时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父母千万不要只抓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她康里!

如何让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拥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呢?

我的建议是:

1.孩子的学习重要.心理的健康更重要。不要因为一时的“学习”耽误了孩子一辈子的幸福。

2.两代人心理健康的秘诀: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接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根本方法,控制自己则是避免心理伤害的首要秘诀。

三、剪掉脐带自己走

自立是第一位的能力。如果孩子不能独立,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愿望和选择,只能按照父母的愿望行事,这样的孩子显然是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明智的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独立精神的培养。

现在,城市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娇惯很容易给孩子营造一种依赖、娇宠的成长环境,不利于孩子独立精神的培养。

有个父亲告诉我,他儿子上五年级了,从来不在学校上厕所。为什么?因为没有人给他擦屁股,平时都是父母给他擦。自己的事情越不做就越无能,越无能就越受欺负,越受欺负就越自卑,越自卑就越无能,如此恶性循环对孩子的成长当然不利。大凡孩子群中比较有威信的、大家喜欢跟他玩的,一定是敢作敢为,能自作主张的孩子。

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剪断脐带,就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了,需要精神的独立,需要自我管理上的独立。

但是很多孩子不能独立,凡事都依赖大人,结果二三十岁了还“拖着长长的脐带”走路。

我的女儿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所有的志愿都是她自己填写,我们只有建议权,帮她作出分析。所以女儿独立性很强,从不依赖别人。她知道,她自己的事情第一个操心的应该是她自己。家里的事情我们也尽可能跟孩子商量,让她像主人一样生活。

女儿写过这样一篇日记:

今天又要到中关村一小参加全国作文比赛培训班了。从我家住的西直门到中关村,需要换乘两次公共汽车。前两次都是妈妈接送我,而从今天开始,妈妈为了锻炼我,让我独自乘车去。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车站。幸好乘车的人不多,我顺利地上了车。到了魏公村站换乘320路公共汽车时,我看车站候车的人也不多,心里顿时轻松了许多。

过了一会儿,车来了。我站在最前面,可是没想到下车的人却很少,只腾出了四五个人的位里。我心想,人这么多,还是等下一辆吧。我刚想转身,后面的人已经往前挤了,我不由自主地上了车。哎哟,我好像是米袋里的一拉米,被挤在小小的空间里,那滋味可想而知。不一会儿,我就感觉背上出汗了,汗珠顺着后背往下流。

“下一站中关村到了,没票的乘客请买票。”广播里传来了售票员阿姨的声音。我该下车了。我鼓起勇气.对站在我前面的一位叔叔问道:“您下车吗?”叔叔摇摇头,我和他换了个位里.再挨个换下去,终于到了车门口.我看见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女孩和她的妈妈也准备下车,心里顿时充满了自豪感。我仿佛看见爸爸、妈妈高兴地说:“孙冉长大了!

由于我们平时都很忙,无形中给女儿创造了锻炼独立性的机会.从她小时候上幼儿园,到她去外地生活,以及去日本民宿的经历.都让她一点点长大.一步步独立.

即使这样,女儿仍发现日本同龄人的独立性远远超过自己.她特意进行了调查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

18岁以后.日本学生大每分很独立,零花钱全靠打工挣;18岁以后,中国学生大多难以独立.零花钱也靠父母。

日本孩子最突出的优点之一是独立性远远胜过中国孩子。我认识很多日本的大学生,他们18岁以后的生活费和学费之外的开支全部自理.我的朋友扶美子18岁来中国民宿时,20万日元(约合1.5万元人民币)的经费全是靠自己打工挣来的。这在我看来简直无法想象,但也就是在这样的磨炼中他们越来越独立,早早就适应了社会。

我在扶美子家民宿时,有一次大弟弟雄一生病了,他妈妈竟让他自己去看病。我觉得这样不太安全,他妈妈却说他自己的事当然要自己去解决。我很惊讶,但也明白这看似不近人情的决定对孩子有更深一层的关爱。

在日本参加夏令营时,我经常能看到许多七八岁甚至更小的孩子背着比自己还高的背包,跟着队伍时跑时走,全靠自己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三四天。我深知多数中国父母不会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看看我们,就连来日本前从北京到天津这么短的距离,行进的父母的车就已经能排成一条老长的车队了。到了东京的饭店,甚至有一位女同学的父母一晚上打了3次国际长途,早上还打来电话叫早!其实,我们这些独生子女初次在异国生活了一个月,大家都感觉很好,挺烦父母唠唠叨叨,净让我们丢人现眼。或许,是我们的父母太担心了,恐怕很难狠下心让我们受磨炼。日本的孩子大多不是独生子女。且日本父母固有的危机意识使他们早早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中国的父母有远见。

当然,中国的大环境是父母少有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意识,这才是真正令人担优的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使他们具有自立能力呢?我的建议是:

1.别太无微不至

该放手时则放手,必要的时候要给孩子独立办事的机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懒人、庸人、无能的人。

2.自己的事情自己定

孩子有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利,父母要唤醒孩子的独立意识,不要事事包办。

3.敢对孩子说“不”

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接受。父母对孩子说“不”,是父母的贡任.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路标,时刻提醒孩子前进的方向。




特别提醒

【每天读点】意在帮家长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并非为书籍作推广。本内容仅供交流学习,如喜欢本作品请购买正版图书。

【每天读点】由家长慧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章节内容摘自《关系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孙云晓著,广东省出版集团、新世纪出版社。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