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东吴大学首位毕业生

 苏迷 2015-05-16
沈伯甫,苏州人,是葑溪之畔我国有名的教会学校———东吴大学第一位毕业生和文学士。
  1901年春,东吴大学在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招生、开学。沈伯甫从教会办的长春巷英华学校转入。越二年,东吴第一本年刊———《雁来红》出版,校长孙乐文写了“弁言”,有详载学校创办经过和宗旨的《东吴大学堂记》,还有甲、乙、丙、丁四班学生姓名与各班合影等。沈伯甫是甲班生,青年会会员,全班共14人。论成绩,起始他并不突出,因《雁来红》有“暑假总察课最优者名单”,甲班只有奚伯绶一人。奚也是苏州人,家贫寒,未几离校去上海工作了。《雁来红》还有“未到生”名单,甲班有沈伯甫一人。可能在入学初期,他学习不够正常,因而成绩也不显著。
  东吴最初几年教学系中学程度,后始招收大学生,正式教授大学课程。沈伯甫成绩有了显著进步。1906年6月,《东吴月报》创刊,有东吴第一次月试最优等诸生名次,如“大学第三年(英文课) 质学 沈伯甫 他课未考”字样。7月《东吴月报》第二期,又有第二次月试最优等诸生名次,如“大学堂第三年(英文课)历史 沈伯甫、英文 沈伯甫、质学 沈伯甫”的记载。那时,他的成绩已很突出了。沈伯甫和祁天赐还是《东吴月报》时事部的负责人。那时东吴大学尚属初创,权定四年,后孙乐文“参酌欧美大学程度”,认为“栋梁之材”沈伯甫可准予毕业。
  沈伯甫系东吴大学建校以来毕业的第一人!孙乐文回想起以前在宫巷办中西书院时,1898年,“维新运动正处高潮,许多新生申请人学,我们书院成为苏州最受欢迎的学校之一。”戊戌政变后,“改革被中断,阴影笼罩着学校,大家都惊慌失措,没有任何安全感,许多学生……开始退学”了。下年2月,宫巷中西书院行毕业礼,他像往常一样,邀请三位地方官员出席,一以公务繁忙,一以生病,一以出差为由而婉拒。凡此种种,让孙乐文感悟到,“在苏州,政府对教会学校的影响比在上海大,办学就必须多考虑政府的意见与态度。”因此,隆重举办东吴首届毕业典礼,是个好契机。于是他“柬邀本外埠绅学商各界及曾捐资赞助诸君外,又函请本省督、抚、藩、臬、府、县各官场,莅临观礼。”两江总督端方函复,“惟公冗不克前来,已电请毛学司届时代表奉诣”。江苏巡抚陆锺琦则称,因公务“届时诚恐未能亲临,祈向诸教习代道感忱,并语诸生,光阴有限,学向无穷,利禄之事勿系胸襟,君亲之恩常怀报答,日新又新,力求根柢,酬师长之提撕,全学堂之声誉。”江苏布政使与元和县知县则表示,“届时将躬诣观礼。”
  1907年2月某日,东吴大学礼堂布置一新,宾朋满座,首届毕业典礼在此隆重举行,给沈伯甫颁发毕业文凭和授予文学士学位。孙乐文在《1908年(东吴大学)年度报告》里说:“去年2月举行的毕业典礼对我们而言是一次盛会———东吴大学的首位毕业生获得学位。大批官员和士绅出席毕业典礼,他们对学校活动以及日常工作颇感兴趣,这也让我们甚为欣慰。他们开始认识到教会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能力,这在非教会学校中是无法做到的。我们首位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是一位栋梁之材,现已留校任教和我们一起努力工作。”这是孙乐文对第一届毕业典礼的全部描述。但有的东吴校史资料,接续孙乐文的话还说:“江苏巡抚因病未能出席这次毕业典礼,但他派一位官员代表他与会,并口授一篇讲话以向学生宣读。”还说“美国驻沪总领事田贝(Denby,Charles)出席毕业典礼并发表了演讲,他的演讲词引起关注,并在中国和美国的许多报纸上刊载。”我认为这不符事实,因上述二人参加的是东吴大学第二届毕业典礼,即1908年2月,陈海澄等三位的毕业典礼,与沈伯甫的毕业典礼毫无关系。我以为史贵真实,无须如此锦上添花的。
  沈留校后在附中任教多年,东吴第二任校长葛赉恩也称他“是一个极富才华的人”。后去了其他地方,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工作。“在那里,由于人格魅力和出色工作,他受到了高度尊敬”。多年来沈是个基督教徒。1916年春,因长期患病,不幸在苏病逝。东吴校友会的当地成员在他家举行了纪念活动。
  沈伯甫是清末民初人,旧中国积弱积贫,他含辛茹苦读到大学毕业,实非易事。但工作不满10年,太短暂了。所以沈伯甫等人的早逝,也引起东吴大学办学方面的注意与改进。校长葛赉恩在《1917-1918年度报告》中说:“我们前所未有地感到有必要进行更好的工作安排,不仅仅是治愈疾病,也包括预防疾病,使我们这么多充满热情的学生都有强健的身体。”又说:“现在,我们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方面,做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日以强盛,人民生活日以幸福,祈望苏州大学传承创新,培养学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做贡献!共圆中国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